《醉翁亭记》学案(二)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1、 课前三分钟积累:
方式:由当天值日生朗读《被微软拒之门外的清洁工》一文,其余同学听后写出自己的感悟。
被微软拒之门外的清洁工
有一个没有工作的人到微软去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面试和实做(打扫厕所等)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和其它的文件。
他说:“我没有计算机更别提e-mail了。”
人事部门告诉他:对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
他很失望的离开微软口袋里只有十美元。
他只好到便利商店去买了十公斤的马铃薯挨家挨户的转手卖出。
两个钟头后他卖光了获利了100%。
他又做了几次生意把本钱增加了一倍。
他发现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
于是他认真地做起这类生意来一些运气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还买了车及增加人手。五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的贩售公司提供人们只要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蔬果的服务。
他考虑到为家人规划未来于是计划买一份保险。
签约时业务员向他要e-mail。
他再次说出:“我没有计算机更别提e-mail了。”
业务员很惊讶:“您有这么样一个大公司却没有e-mail想想看如果你有计算机和e-mail可以做多少事!”
他说:“我会成为微软的清洁工。”
呵呵真的很幽默呀。
没有Internel或是e-mail你还是可以生存甚至成为百万富翁;
在微软工作你需要e-mail。
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缺少些什么不一定会影响前途只要拥有内在的素质和能力,逆境也转换成机会机会跟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你认为呢?
2、 检查、展示
对上节课初步学习时,认为文中重点的字词、作家作品或重要语句由学生自发的书写到黑板上,其余同学完成上述问题,最后由老师引导大家共同评价,并指出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集体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掌握好句子的朗读节奏。
2.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本文主旨的句子。
四、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2.文中写出了那些人的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的?
5.滁州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来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6.小结
本文以 为主线,用 与 的统一,写出作者
的思想。
四、再读课文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然后回到课文深入分析:作者都是因何而乐?
五、写法探究
1.思考:本文写景是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 到 。
(2)写山间之朝暮:从 到 。
(3)写山间之四时:从 到 。
(4)写宴饮场面: 从 到 。
2.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如何一步步引出醉翁亭并点题的?我们平时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中的“酒”和这里的“酒”意思一样吗?
(2)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是“与民同乐”的表现?
(4)小试牛刀,对对子。
上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下联: 。
六、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词语
阴翳 上下 谓 乐其乐
2.翻译下面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点名全文中心的语句是: 。
4.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之乐衬托 之乐,再用 之乐衬托 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下熟读背诵本文。
八、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