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目标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维生素
糖类(淀粉)
脂肪
温故知新
导入新知
慢慢咀嚼馒头,为什么会感觉到有点甜呢?
食物进入消化道,会有哪些变化呢?
(一)消化的概念
消化系统
大分子
小分子
分解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的
物质,这个过程叫做消化。
一、食物的消化
合作探究
唾液的混合
问题1.馒头进入口腔后,口腔对馒头进行了哪些处理?
无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
2.馒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它有甜味吗?
3.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呢?
舌的搅拌
牙的咀嚼(磨碎)
淀粉
(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示: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甲
乙
丙
馒头碎屑+唾液(搅拌)
馒头碎屑+清水(搅拌)
馒头块状+唾液(不搅拌)
试管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5~10分后,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二)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现象
甲管内颜色最浅
乙管内颜色最深
丙管内颜色
比甲管深,
比乙管浅。
通过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
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
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分析
生活温馨提示:
1、吃饭要细嚼慢咽。
2、不要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
3、不要边吃饭边喝饮料酒水。
4、饭凉了要加热再吃。
淀粉分解产生麦芽糖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中的哪个有关?其中,哪个起关键作用呢?
都有
关系
口腔中
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麦芽糖还需进一步消化,
蛋白质、脂肪不被消化
口腔
初步消化作用
唾液最关键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三)消化系统
1.消化道
肝脏
胰腺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分泌
唾液
分泌
胆汁
分泌
胃液
分泌
胰液
分泌
肠液
2.消化腺
蛋白质初步消化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有:盐酸、粘液、
消化蛋白质的酶
胃
胆囊
小肠起始部分(十二指肠)
肝脏
胰
★胆汁、胰液都进入小肠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小肠中的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储存胆汁
分泌胆汁,其中没有酶
小肠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
粉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酶
麦芽糖
酶
酶
胆汁
脂肪微粒
酶
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哪个部位消化最彻底?
小肠
再次强调:小肠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归纳: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开始消化
的部位
消化过程
参与的
消化液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口腔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
唾液、肠液
胰液
胃
酶
氨基酸
胃液、肠液
胰液
小肠
胆汁
酶
脂肪
微粒
甘油+脂肪酸
胆汁、肠液
胰液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
化
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
有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肠
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甲)
(乙)
1毫升
花生油+
5滴胆汁
摇匀
1毫升
花生油+
5滴水
摇匀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了呢?
甲试管中的花生油变成乳状
胆汁能够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胆汁的乳化作用
课本P31
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化?
答: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3.D(小肠)中含有______、_____
、______等消化液。
Y
胆汁
胰液
肠液
为什么?
二、
营养物质的吸收
皱襞
绒毛
毛细血管
(物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
穿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毛细淋巴管
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1、小肠很长,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
3、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胃
小肠
大肠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
少量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营养物质被吸收的部位
拓展延伸
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过了难忘的时光。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几乎将它压得粉身碎骨;还没喘过气来,又顺着一条细长的通道滑进了一个大的房间,这个房间在不停的摇晃,还下了一阵“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读一读:西瓜籽历险记
(1)它在哪里遇到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
(3)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4)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
读一读:西瓜籽历险记
(初步消化淀粉)
(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淀粉酶)
(多种酶)
(没有消化酶)
(蛋白酶)
(多种酶)
归纳新知
1.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口腔、胃、肠和肛门
B.消化道
C.消化道和消化腺
D.口腔、胃和消化腺
C
课堂练习
2.下列器官不属于人体消化道组成的是( )
A.口腔
B.胃
C.肝脏
D.小肠
C
【点拨】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3.【中考?邵阳】下列消化道的各部分中,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是( )
A.口腔
B.大肠
C.胃
D.小肠
D
4.【中考?新疆】吃饭时,要充分咀嚼的好处是( )
A.将食物彻底消化
B.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C.增加食物的营养
D.减轻胃肠的负担
D
5.【中考?资阳】“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A
6.【中考?广东】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
B
试管
A
B
C
D
2mL清水或唾液
清水
唾液
清水
唾液
温度/℃
37
37
0
0
7.
肝炎患者忌食油腻的食物,是因为( )
A.胰液分泌过少
B.胃液分泌过少
C.胆汁分泌过少
D.唾液分泌过少
C
8.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脂肪酸和甘油
C
【点拨】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可以被小肠吸收。
9.【教材图片题】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内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
胃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
B.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⑤是大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
D.④是胰,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十二指肠
D
10.【中考?江西】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
“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C
11.【中考?重庆】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B.胰分泌的胰液无法送入小肠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
D.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D
12.【中考?贺州】小明晚餐吃了米饭、肥猪肉和鸡蛋,根据这三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他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米饭、肥猪肉、鸡蛋
B.肥猪肉、米饭、鸡蛋
C.米饭、鸡蛋、肥猪肉
D.鸡蛋、肥猪肉、米饭
C
13.【核心素养:科学探究】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________,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口腔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
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________作用。
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
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
2毫升
对照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________℃。
37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
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滴加碘液
2滴
2滴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
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
2号试管比1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短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