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1 19:59:12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无与乐者,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何处无竹柏?
何夜无月?
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何处无竹柏?
何夜无月?
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这些字你掌握了吗?

高兴地样子
想到
于是
一起 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些字你掌握了吗?
清澈透明
纵横交错
原来是
只是 罢了
你能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让我们一起品味句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欢欣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
  淡微低沉的喟叹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
  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也。
“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业:
  1、阅读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2、你有与好友共享美好心情的经历吗?请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