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学广角──推理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数学广角──推理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10: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109页例1,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因此,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书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
师:接下来我们就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师: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想知道他是谁吗? (想)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听老师的提示:这位嘉宾是老师的女儿(彤彤姐姐)和柯南其中的一位。(课件出示)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猜(答案不一)
师:猜得准吗?你们能确定吗?(不能)请听老师的第二个提示:这位嘉宾不是彤彤姐姐,那是谁呢? 学生:(柯南)
师: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不是彤彤姐姐,就是柯南。(生答)师:真厉害!知道柯南是谁吗?他是一位出名的侦探,非常聪明,他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了好多案件。
师: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这节课的嘉宾。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想说什么?生:我们在猜的时候不能乱猜,应该要根据已知的信息,然后动动脑筋,再猜。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设计“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生:想。
(一)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例1的前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和三位小朋友小红、小丽、小刚)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边说,教师边把提前做好的书名卡片贴在黑板上)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学生边说,教师边写。)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课件出示小红说的话,小丽说的话)
学生齐读出问题。 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上,(出示)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现在开始吧。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轻音乐)
(二)展示交流
师:他们三人拿的是什么书呢?谁先来汇报。
预设一、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用这种方法的请举手。再找两位同学说一说,并找同学评价,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评价。(把学生作业贴在黑板上,课件同步出示重点讲解。)师:刚才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进行推理是个很好的方法。还能用其它的方法吗?
预设二、连线法(请学生再黑板前边说边连)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把学生作业贴在黑板上)用连线法的请举手。老师小结: [你的方法很有创意,清楚、明白,看来你认真思考了。]
3.表格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方法,表格法。我们也可以借助表格进行推理,横着的一行是三本书的名字,竖着的一列是他们的名字,通过小红说的话,我们能确定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我们用对勾来表示,那在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这里就打叉,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在排除了语文书和数学书后,肯定小丽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啦,那数学书就是小刚拿的啦,这样通过表格的形式让我们的推理过程和结论都非常清晰、明了。
4.角色扮演法。师生活动(拿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书和请三位小朋友上来扮演小红、小丽和小刚)师接着采访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红为什么拿语文书? 小丽为什么拿品德与生活书?小刚为什么拿数学书?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三位同学扮演的不错,我们用掌声欢送他们回到座位上去。
(三)总结并引思
1.思考: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让学生体会:推理首先要抓住关键的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
2.追问:你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书,说说你的想法。
3.师总结:我们在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实际推理的时候,方法有很多,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好方法,连线法和表格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角色扮演法使我们的推理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4.柯南还送给我们一个推理的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是推理小能手,根据条件猜的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条件推理出某个结论,重点掌握用连线法和列表法辅助推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师:通过刚才学到的一些推理知识,柯南说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1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读题后,认真思考,然后把答案写在教科书上,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生举手闯关成功,同学们闯过了第一关,有信心迎接第二关的挑战吗?我们来看第二关。)
2、完成教材第109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
完成后重在让学生思考“你先确定谁的班级?为什么?”(生答)师:连续战胜了两关,了不起,请看第三关。
3.猜图形。(课件出示)
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露出一部分,你能猜猜它们是谁吗?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答后接着提问那红色和黄色能不能判断? 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同学们真棒!太厉害了!
4.律动放松游戏。
师:闯过了这么多的关,你们也辛苦了。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老师提问,你们回答。跟着老师边答边做动作。全体起立。准备好了吗?
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哪个肩。那是( )肩。拍右肩
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哪个耳?那是( )耳。摸左耳。
踏踏你的脚,不是左脚,那是哪个脚?那是( )脚。踏右脚。
挥挥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哪个手?那是( )手。挥左手。
5.游戏升级,我会玩。规则:
1).前后4人为一组,每组有3张不同的水果卡片,其中3位同学每人拿一张卡片。
2).第一个同学说我拿的是什么,第二个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第三个同学不说话,请第四个同学猜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
3).先在组内玩,然后在全班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趣的练习和游戏,思维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训练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结合板书,师及时评价。)
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和柯南一起玩了好多猜一猜的游戏,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推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稍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希望大家个个都成为未来的柯南小侦探。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科书11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六、有秩序退出教室。
师:快要下课了,今天我们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离开教室,全体起立,整理好自己的东西,请根据屏幕上的要求有序出教室,大家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今天你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下课时,老师是最后一个走的,男同学不是第一个走的,那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走?先思考,第一个走的准备好东西站起来然后离开教室(女生站起来离开教室);接着呢?(男同学站起来,走出教室)最后老师离开教室。
【设计说明:最后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时,不仅再认了知识,而且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升华。老师独特的告别方式,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推 理
根据条件---层层分析---得出结论
?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 √
? ×
? ×
数学
×
? ×
? √
品德与生活
? ×
? √
? ×
小红 小丽 小刚

语文 数学 品德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