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李斯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概括内容要点。
【知人论世】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
【知人论世】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知人论世】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
【知人论世】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昔缪公求士
2、而陛下说之
3、遂散六国之从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5、傅玑之珥
“缪”通“穆”,秦穆公
“说”通“悦”,高兴,喜欢
“内”,通“纳”,接纳
“从”通“纵”,合纵
“傅”通“附”,附着
二、词类活用
西取由余于戎。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包九夷,制鄢、郢。
名词作状语
包,名作动,囊括
名词作动词,称霸
宝,名作动,作为宝物
二、词类活用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却宾客以业诸侯。
强公室,杜私门。
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强,使动用法
快,使动用法
“来”,“使…来
却,使动用法
却,使动用法:“业”,“使…成就功业,”
三、句式
1.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3.《郑》……《象》者,异国之乐也。
4.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5.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判断句
三、句式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省略句
被动句
状语后置句
文本研读
【文章结构】
立论:逐客为过。
说历史:客卿大功于秦。
用物喻:择人当如取物。
说后果:逐客实为资敌。
【劝谏意图】
探究李斯每一步的劝谏意图,完成表格。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内容
意图、效果
秦王感受
臣闻吏议逐客,窃
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适观而已矣。
开门见山,锋芒毕露,但又言辞藏锋,归咎于“吏”,自贬为“窃”,降低反对强度
相对容易接受,继续阅读
从事实出发,四位君主的懿范光彩照人,不仅能让秦王信服,也能让宗室无话可说,客卿之功在秦国壮大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
对先王心生敬意,对祖法、使命的坚守和担当义不容辞,也能读出选才用人的价值取向和实现理想的应有之举
抓住秦王贪婪的本性与政治野心,
美化、满足其虚荣心和心理期待
涉及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现实,更有真实感,更容易被触动
【劝谏意图】
探究李斯每一步的劝谏意图,完成表格。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内容
意图、效果
秦王感受
今取人则不然……
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
····此五帝三王之
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故
国·······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由物到人,指出双重标准,否定形式评价逐客之策,避谈客卿的危害,警示秦王所重在“人民”,非“客”,留出反思的空间
没有具体直接负面评价政策,也少见李斯的“私己之见”,更是戳中了自己的宏图大业
选人应以是否愿效忠于秦国、能够为秦国所用为标准,向秦王表明自己的忠心与志向,不应该身陷被驱逐者行列
进一步消除对李斯以至客卿的疑虑与担忧,反思用人的标准
警醒秦王,如果秦国重用他,他就主张连横,为秦卖力;若不待见,他就会投奔山东六国,主张合纵,为联合六国抗秦奔波
这种威胁关乎秦国的政治前途与命运,不得不及时收回成命,化解矛盾
【劝谏艺术】
李斯的上书言辞犀利精辟,请分析《谏逐客书》成功的原因。
(1)避重就轻,缓和对立情绪。
(2)谈古论今,用事实说话。
运用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来论证逐客之害和纳客之利。
(3)以美为刺,满足虚荣心。
运用了许多谦卑和溢美之词。
(4)多种方法的融合使用。道理、举例、类比、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使用,事、情、义、理融为一体。
【多维探究】
在司马迁的笔下,李斯既是一个眼光敏锐的政治家,又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庸人;既有身居相位的无上荣耀,又有腰斩咸阳的无奈凄凉;既有追求功名的壮怀激烈,又有厌恶争斗的心灰意冷,是外似刚愎而内心游移的两面派。你是如何看待李斯的?
【多维探究】
观点一:是英雄。李斯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践着法家思想,他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多维探究】
观点二
是小人。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韩非,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秦王轻信李斯,把韩非打入大牢。李斯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先秦许多文献古籍都被烧掉了,使中国文化遭到了巨大的损失。
课后练笔
结合文本,参考相关资料,你是如何看待李斯的?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随笔。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