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圆的画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并学会画圆。
??难点:根据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法设计:观察法、演示法、探索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圆对于你们来说一定不陌生吧,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圆呢?
出示课件,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圆。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
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新课
(一)、认识圆
出示以前学的平面图形和圆,将它们分成两类:揭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二)画圆:讲画法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不用圆规不能准确的画出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利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出圆,画好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1、画法
学生汇报画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定点、定长、旋转一周三个步骤。(师展示画一个圆在黑板上)
2、点(圆心)和长(半径)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思考点和长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在已有圆的基础上,再示范画两个圆,引导学生说出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板书出来)。
(三)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1、 师:这里的长和点,在圆中有自己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20例2,并完成导学单的自主学习部分。(生回答后,再课件展示)
2、师:我们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现在请给你刚才画的任一个圆中画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抽生上台给老师画的圆标各部分名称。)
3、判断哪些是圆的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四)合作学习:
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当中还蕴涵着丰富的规律。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每个小组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有信心吗?
1、当你们小组交流,有了新发现了,别忘了把他记录在导学单的合作交流部分,一会咱们来交流,但是别耽误了记录。
2、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根据导学单的提示来研究。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总结,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和直径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微课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2、15页第2题(直径半径的关系)
3、15页第3题(拓展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五、课后延伸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呢?
2、古时候对圆的认识了解
(出示课件)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有这样的描述 “圆、一中同长也”,就是说有一个圆心,所有半径都相等。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这不,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生活中的许多建筑物也是圆形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