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好朋友》
--小学二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将听唱与教唱相结合,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音乐技能,唱好歌曲。在歌唱与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形象。
(二)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课标中表现领域的相关建议,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等实践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作品背景:
《一对好朋友》这首作品描绘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时的愉快情景。作词:贾立夫,作曲:刘续红。
刘续红,男,西安市人。1987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理事、国家艺术院团高级创作员、厦门市工学院音乐系教授。代表作:《追逐梦想》、《草原是首歌》等。
贾立夫,男,词作家,代表作:电影《飘逝的花头巾》的主题曲《妈妈的希望》。
2.音乐特点:
(1)总体简介:
歌曲《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齐唱歌曲。D徵调式,四二拍,旋律曲折婉转、轻快活泼,节奏有松有紧、有张有弛,口语化的歌词通俗易懂且结构对仗,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
一 对 好 朋 友
天
(2)音乐分析
第一乐句(1-4小节)
以四度框架结构的三音列为主干音。
前两小节的旋律以下行的四度框架三音列为主干音,第三小节的旋律以上行的四度框架三音列为主干音。第一小节弱拍上的上行四度旋律音程,具有上扬的特征,第二小节旋律线为下行。两小节的旋律进行方向形成对比。
最后一个小节以三度框架内的级进和三度小跳的形式呈现,结尾落在商音。
歌词为:小伢伢,小妞妞,我放(小)鸭,你放牛。每小节三个字。第三小节中增加的实义词,从文本意义而言,可看作衬字,衬字的加入让这一小节的节奏和第一小节呼应。第四小节一字对应多音。
节奏有密有疏,强拍位节奏密,弱拍位上节奏疏,以八分音符为主。二拍子节拍特征明显,有律动感。
第二乐句(5-8小节)
旋律主干音d、l1、s1 和r、d、l1均为四度框架结构的三音列,结尾落在商音。
歌词为:ga ga ga mou mou mou,唱着歌(儿),回家走(呀)。每小节三个字。前两小节为拟声词,实词部分一字对应一音。
多次出现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上下句节奏基本一致。
第三乐句(9-12小节)
9、10小节的旋律主干音是带短倚音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开始音为小字二组的d(徵音)。11、12小节的开始音为小字一组的d(徵音)。
歌词为:哩喽喽,哩喽,(真)是一对好朋友。每小节三个字。前两小节为衬词,抒情达意,为歌曲所抒发的情感服务。
衬词部分节奏特点:强拍位上为长时值的四分音符,弱拍位上是八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的节奏,律动感比较强。实词部分节奏以十六分音符开始,结尾为二分音符,较平稳。
第四乐句同第三乐句。
(3)改编后的合唱特点说明
《一对好朋友》整首歌曲的音域为八度。短小的音乐篇幅中多次出现一字多音、短倚音、带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符节奏的乐句。旋律活泼、欢快。二度、三度、四度音程较多,节奏律动感强。
将歌曲改编为三段体合唱片段,结构为:
引子 A段 尾声
(1-9小节) (10-25小节) (26-34小节)
4+5 4+4+4+4 4+5
第一段和第三段均采用卡农技法,其旋律取材于歌曲的主干音,即四度框架结构的三音列。速度较慢,节奏规整。引子部分表现小伙伴间呼唤与应答,像是讲述小伢伢和小妞妞两个小朋友,你放鸭我放牛的故事。A段为加固定音型的二声部合唱部分(本课采用木琴演奏固定音型)。是对农村儿童生活图画的描绘。尾声旋律不变,唱词取材于歌曲最后两个小节,像是感叹这个故事,表达这两位小朋友真好,我也希望能有这样的小伙伴的情感。
演唱提示:轮唱时两声部进入时间规则,形态此起彼伏。演唱方法上两个声部保持一致,和声和谐,各声部互相衬托,长音要尽可能保持稳定的音高,使之与另一个声部之间形成清晰的和声。
固定音型声部记谱为跳音,要唱得十分轻巧,表现清爽、自在的情绪。轻轻地“贴”在主旋律的下方,与之融在一起,互相倾听主旋律声部和固定音型声部的歌唱,自觉调整演唱速度,使两个声部“步调一致”。
和声形态以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为主。
(4)地位及作用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本套教材学唱歌曲中第二首汉族民歌,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流畅自然,易于上口。歌曲中多次出现的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类似技巧的学习经验。
《保护小羊》 中速 一字多音 一年级上册
《小麻雀》 中速 一字多音 一年级下册
《草原就是我的家》 中速 一字多音 一年级下册
《彝家娃娃真幸福》 中速稍快 一字多音 一年级下册
《喇叭配唢呐》 中速 热烈地一字多音 二年级上册
合唱部分织体仅由简单的基本材料填充,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以往的学习中,有过相似的训练经历。
《两只老虎》 轮唱 一年级上册
《理发师》 轮唱 一年级下册
《乃呦乃》 引子部分轮唱 二年级上册
《飞飞曲》 第四乐句上方加入平行三度声部;副歌部分轮唱 二年级上册
《卖报歌》 加入固定音型 二年级下册
《小雨沙沙沙》 加入固定音型 二年级下册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1)班,为一个普通教学班,共36人。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喜欢欣赏、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
(2)学生愿意参于音乐活动。
(3)对合唱的演唱形式有兴趣。
2.“过程与方法”
(1)熟悉——听唱法、视唱法、听辨法
(2)需指导——合唱法
3.“知识与技能”
(1)具备一定的模唱能力。
(2)具备演唱简单合唱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1.手指五线谱、柯尔文手势的运用,帮助学生熟悉曲谱,为合唱训练做准备
2.充分聆听音乐、律动参与感受歌曲节拍特点与情绪特征
3.多次聆听试唱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4.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解决难点问题
5.勾画旋律线辅助感受旋律进行方向,慢速模唱困难乐句
6.结合画面辅助感受歌曲情绪,用声音作画
(四)技术准备:
1. 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乐谱。
2. 用Microsoft PowerPoint 制作包含谱例、图片、音响和视频的文稿
3. 课前进行节奏卡农、三音组卡农的练习。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 对策
1.演唱曲折婉转旋律线条的歌曲有困难 2.音区较高,不容易找到“轻声唱”的感觉 1.慢速模唱并结合使用图形谱视觉辅助感受旋律进行方向
2.手指在口腔外部提醒歌唱时口腔打开状态;教师语言提醒学生自主调整口腔内部、面颊状态。
3.带短倚音的衬字“哩”准确演唱 3.聆听教师范唱,感受带短倚音与不带短倚音衬字的区别;借助“梨”的图形谱辅助,感受短倚音唱法。
4.部分同学不能找到积极的歌唱状态 4.结合画面辅助感受歌曲情绪,提示学生用歌声描绘图画,发挥想象力,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演唱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要用声音讲故事,仿佛自己的眼睛里能够看到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悠然自得地放牛放鸭的景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喜欢参加与课本歌曲相关的活动,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天真、快乐的情绪。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通过初步尝试合唱等活动,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勾画旋律线的方法辅助学唱,唱准婉转曲折的旋律。
2.通过集体演唱、分组演唱、个别表演唱等方法学习,唱准歌曲,唱会歌曲,会唱歌曲的歌词。
3.通过手指在口腔外部提醒的方法,体会口腔打开,轻声歌唱的状态。
4.通过多次聆听和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
5.通过画面提示的方法,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高歌唱的兴趣。
6.通过与教师及同学合唱,感受轮唱的方法、有固定音型加入的合唱方法,体会“听着唱”、“一心二用”的演唱技巧。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旋律能够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并控制音准。
2.能够掌握短倚音的歌唱方法。
3.能较准确的演唱《一对好朋友》,声音活泼、甜美,声部和谐、均衡。能够基本掌握轮唱“听着唱”的演唱方法。能够“不受其他声部的干扰”,并且用美好的声音演唱。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喜欢歌曲《一对好朋友》,并进行准确表演唱。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天真童趣。
(二)教学难点
歌曲《一对好朋友》中一字多音和短倚音的准确演唱和学生对歌唱声音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活动1.1—构唱徵调式音阶
1.学生观察教师给出的柯尔文手势,开始音与结束音分别是什么,中间经过了几个音并演唱。
2.学生按演唱的顺序贴唱名,完成徵调式音阶阶梯图,再次演唱徵调式音阶。(如图1)
图1
【环节目标:帮助学生熟悉音高,为识读乐谱做准备】
活动1.2— 三音组指唱练习
教师在阶梯图上指三音组,学生跟唱。
活动1.3— 手指五线谱熟悉三音组
回顾刚才演唱的四组音,并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到唱名位置。(如图2)
图2
活动1.4— 识读乐谱
把手指五线谱换成正规五线谱,按节奏演唱旋律。(如图3)
图3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模唱由歌曲旋律主干音组成的三音组,以期学生能够初步感受歌曲调高,旋律进行方向,为歌曲学唱和引子部分的轮唱做准备。
活动1.5—引子部分轮唱
(1)卡农形式的模仿练习完成轮唱(如图4)
图4
(2)用声音描绘画面,演唱引子唱词(如图5)
图5
(二)聆听感知
【环节目标:学生感受歌曲节拍、情绪、了解唱词内容】
活动2.1—充分聆听歌曲,为快速学唱歌曲做准备。
导入语:这么美的画面,小伢伢和小妞妞她们放牛、放鸭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情景的呀?我们来听一首歌感受一下。
1.听教师弹唱,感受歌曲内容。
2.聆听范唱,感受歌曲描绘的情境。
3.出示课题《一对好朋友》,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律动。
4.律动聆听,感知作品的节拍。
【设计意图:通过充分聆听感知歌曲情绪、感受节拍律动、了解唱词内容,为歌曲学唱做准备】
(三)学唱歌曲
活动3.1—试唱歌曲
教师出示第二幅画并提示学生用声音作画演唱歌曲。
1.跟琴试唱。
2.再次演唱,熟悉歌词。
3.教师指导节奏的演唱方法。
4.教师用音乐记号,简化乐谱。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多次聆听试唱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活动3.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歌曲演唱难点
预设① 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解决方案:放慢速度感知歌曲旋律,同时运用勾画旋律线的方法将曲折婉转的旋律线呈现出来;分句学唱歌曲;必要时,缩短学唱长度,一字多音处一词一唱。
预设②:歌曲中出现的短倚音演唱方法
根据以往教授经验,学生容易出现如下问题(如图6):
将 唱成
或将 唱成
图6
解决方案:歌曲中“哩喽喽”中的“哩”是一个带短倚音的四分音符,发音类似于“梨”。学唱时呈现简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联想“梨”读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短倚音的唱法。
预设③:演唱时状态不积极
解决方案:
(1)教师示范部分学生不积极的歌唱状态,学生判断声音是否好听,并说明原因。
(2)教师提示学生歌唱时面颊积极、口腔积极的的状态。
预设④:演唱时忽略倾听,大声喊唱
解决方案:
(1)手指在口腔外部提醒歌唱时口腔打开状态;教师语言提醒学生自主调整口腔内部、面颊状态。
(2)提示学生用歌声描绘图画,发挥想象力,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演唱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要用声音讲故事,仿佛自己的眼睛里能够看到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悠然自得地放牛放鸭的景象。
【设计意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解决困难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视觉辅助帮助学生唱准曲折婉转的旋律和带短倚音的衬字;多种途径提醒学生有感染力的歌唱:手指在面颊部分提醒;语言提示口腔内部状态,帮助学生体会美好的歌唱声音】
活动3.3—完整演唱
用集体演唱,分组演唱,个别演唱的形式巩固歌曲。教师及时评价与指导,要求学生做到节奏、音高准确,有表现力地歌唱。
(四)巩固提高
活动4.1—打击乐合作表演歌曲
导入语:这么美好的画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击打木琴,再加上一位三角铁的演奏员,和大家一起表演。请你们沉浸在音乐中去表现这个固定音型(如图7)。
图7
1.合作演唱歌曲
活动4.2—演唱引子与尾声
1.复习引子;你们还记得这副画面吗?淡淡的进入,做卡农练习。
2.演唱最后一副画面:回味这个故事,她们真是一对要好的朋友。用卡农形式表现这个画面(如图8)。
图8
活动4.3—完整表演
活动4.4—总结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