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阶段性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
A.铁钉 B.书本 C.玻璃杯 D.塑料袋
2.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3.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C.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4.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43040301085855.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 第5题图
6.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中可以较全面、正确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7.(成都中考)小聪观察家里的冰箱,发现冰箱的灯在开冰箱门时亮,关冰箱门时灭;冰箱的压缩机则在需要制冷时才工作。关于冰箱里的灯和压缩机的连接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有时是串联,有时是并联 D.不能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8.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性质不相同的是……………( )
10.为保障安全,滚筒洗衣机内设置了电源开关S1和安全开关S2。当洗衣机门关上,S2自动闭合,再闭合电源开关S1,洗衣机才能正常工作。下列简易原理图符合要求的是( )
333375036195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找到了不同规格的导线,如表所示。为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表中①②可能分别为………………………( )
A.3L、S B.L、2S
C.4L、2S D.4L、4S
12.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当他唱到副歌部分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13.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
3056255114300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M的左侧某处
B.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P的右侧某处
C.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N处
D.将透镜右移3cm,且光屏移至刻度线Q的右侧某处 第13题图
14.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不变,为了比较电阻R1和R2的大小,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如下的电路。其中不可行的是………………………………………………………………( )
40563806096015.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 第15题图
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356108010096516.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第16题图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4246880177165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
17.如图所示,小宇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和MP(左端P是滑片)与电路接触良好,杆cd和MP的电阻不计。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 第17题图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2659304191018.如图所示,通过开关的通断来研究电路连接和电路故障等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1和S3,闭合S2时,R1和R2并联
B.断开S1和S3,闭合S2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第18题图
C.断开S2,闭合S1和S3时,R1和R2串联
D.断开S1,闭合S2和S3时,R2被短路
41897306096019.小华在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闭合开关S,两灯均发光,过了一会儿,灯L1突然熄灭,他发现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他将灯L1、L2位置互换,再次闭合开关S,观察到两个电表指针均不动。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一定是…………………( ) 第19题图
A.灯L1短路 B.灯L1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2断路
43326056096020.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第20题图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21.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带________电或________。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小磊同学先用电压表测量了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1V,然后断开开关,保持电压表接A点不动,将接B点的那段导线改接到C点,再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已知R1=5Ω,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通过R2的电流为________A。如果他保持电压表接B点不动,将电压表接A点的那段导线改接到C点,这种接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303014287523.如图所示,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阻挡了驾驶员视线的缘故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其作用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第23题图
24.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为________m。
25.小南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并测出物距u=20cm,像距v=15cm,则光屏上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_____。
26.小明在家看电视,突然断电,他发现空气开关跳闸了。原来是楼上邻居家水管漏水,水流入小明家的插座中,因为流入插座的水是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使电路发生________路,导致空气开关跳闸。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41611551143027.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第27题图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请将第2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1)________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2)________(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干电池2节,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导线若干。图甲是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
第28题图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______(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后,他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为0.7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接着继续探究,把所测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0.7
1
1.1
1.5
1.7
电流I/A
0.18
0.20
0.26
0.30
①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
②图丙是以电流I为纵坐标、电压U为横坐标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请根据他们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画出I-U图像,并标记为a。
(3)图丙中b、c、d三条I-U图像,是其他组同学分别选择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按图甲电路测量数据所画。单独分析图丙中每条I-U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第29题图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
四、分析计算题(30题4分,31题6分,共10分)
30.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后6秒钟听到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
(1)鱼群离船多远?
(2)能用超声波来探测月球等太空中的奥秘吗?为什么?
31.如图甲所示是某品牌汽车油量表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U=24V,R0为保护电阻,为油量表(实际是由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R为处于油箱下方的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它与油箱的接触面积S=0.01m2。长方体油箱装满油时深度h=0.4m。若忽略油箱重量,汽油密度ρ=0.7×103kg/m3,g取10N/kg,求:
(1)汽车加满油时压敏电阻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和压强p。
(2)保护电阻R0的阻值。
(3)油量表“0”刻度对应的电流I0。
第31题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AD 6-10.CBBDC 11-15.BACAA
16-20.BADBC
二、填空题
21.负 不带电 22.2 0.2 会导致电压表“+、-”接线柱接反 23.直线传播 声源 超声波 24.2 1.70 25.缩小 7.5~10cm 26.导体 短
三、实验探究题
27.25° 不成正比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28.(1)B (2)①0.12 ②图略 (3)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9.(1)10 (2)放大 (3)发散 远离
四、分析计算题
30.(1)4500m (2)不能。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1)压敏电阻上表面受到的压强:p=ρ汽油gh=0.7×103kg/m3×10N/kg×0.4m=2.8×103Pa,由p=可得,压敏电阻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pS=2.8×103Pa×0.01m2=28N (2)由图乙可知,当F=28N时,R=20Ω,当油箱装满油时,电流表示数为0.6A,由I=可得,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4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0=R总-R=40Ω-20Ω=20Ω (3)油量表“0”刻度时,即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时,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所受的压力F′=0N,R′=220Ω,此时电路中总电阻R′总=R0+R′=20Ω+220Ω=240Ω,电流表的示数:I0===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