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非现金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 。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国家信用保障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形式的人民币。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约有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非但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在可 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长期共存。
数字人民币比目前移动支付工具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具有“离线”支付功能。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时不 后台系统,而是在数字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这能大大提升用户的支付体验。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深圳、苏州、成都等地进行试点测试,今年2月,成都举行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抽奖活动,约有20万幸运儿分得4000万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这只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的 ,但也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开始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应运而生 预见 连接 冰山一角
B. 水到渠成 预见 链接 九牛一毛
C. 水到渠成 预料 连接 冰山一角
D. 应运而生 预料 链接 九牛一毛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约有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非但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B. 目前我国约有10%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C. 目前我国约有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D. 目前我国约有10%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非但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离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儿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B.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有时候也可以“做减法”。
C. 郭沫若先生的话剧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D. 2021年2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开启火星探测新篇章。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水到渠成,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结合前面“随着非现金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可知,此处是说数字人民币随着这一形势而产生,应使用“应运而生”。
第二处,预见,根据事物的规律预先料到将来;预料,事前推测、料想,也指事前作出的推测。“预料”着重在“料”,指事先推测的意思。“预见”着重在“见”,指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预先见到将来的意思。语境强调的是根据前面所说的规律而预先见到将来的情况,使用“预见”。
第三处,连接,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接,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语境是说用户进行交易时不与后台系统连接,应使用“连接”。
第四处,冰山一角,指显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结合语境“这只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的”可知,是说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应使用“冰山一角”。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目前我国约有10%左右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支付,发行数字人民币非但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替代一部分现金
第一个问题,“约有10%左右”重复赘余,“约”和“左右”二者留一,排除AC两项;
第二个问题,“非但不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但”是表递进的关联词,“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应删除“非但”,排除AD两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离线”的双引号表特殊含义。
B.表特殊含义。
A.表否定,使用反语,表讽刺。
C.表引用。
D.表特定称谓。
故选B。
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在火车上,身边有成群的羊和猪慢悠悠走过,这个场面出现在四川一列扶贫慢火车上。它穿行于凉山腹地,帮助当地彝族老乡“带货”。网友纷纷表示代入感好强,肚子已经饿了。
每一次关注慢火车都让网友觉得暖心又______,我想这是大家都明白,我们眼里的美食,对老乡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个学生的学费或一个家庭的开支。慢火车满载着扎扎实实的好处和希望,这真可以称为“开往春天的列车”。更让人______的是,近几年来慢火车的服务在持续升级,( ),也成为国家做好公共服务的一个______。
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近日制定出台,公共服务怎么做有了更明晰的清单和标准。我们的目标很______,那就是让全体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公平获得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一个都不能少。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振奋 欣慰 缩影 简单
B. 振作 欣慰 片段 简洁
C. 振奋 安慰 片段 简单
D. 振作 安慰 缩影 简洁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B.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C.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
D.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细节都照顾到了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
B. 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被很多细节照顾到了
C. 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体现在很多细节单重
D. 很多细节逐渐成为了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
【答案】17. A 18. B 19. 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振奋:指振作精神,奋发努力。振作:指精神饱满,情绪高昂,使灰心丧气的人重拾希望。此处指网民对于“慢火车”的态度,不存在“灰心丧气”,故“振奋”更恰当。
欣慰:指喜欢而心安。安慰:安顿抚慰,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此处表示网友们看到慢火车后,对贫困地区发生改变的喜悦,故“欣慰”更恰当。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并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具体而微的事物。片段:指整体中的一部分。此处是通过“慢火车”来反映公共服务的整体进步,故“缩影”更恰当。
简单:指单纯、不复杂。简洁:指简明扼要。此处表达我们的目标是不复杂的,故“简单”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原文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语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用为引用。
B.语出《囚绿记》,作用同样为特定称谓。
C.语出《小狗包弟》,作用为引用。
D.语出《故都的秋》,作用为突出强调。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后半句的主语为“很多细节”,B、C两项主语不一致,排除BC。
“很多细节”和“大家的需求”间的逻辑关系为“大家的需求”促成了“很多细节”的形成,D项逻辑错误。
故选A。
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不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 。《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个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这类例子 ,即便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 ,所以提出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
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使标点符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_____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都加有句读符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相径庭 数不胜数 非同小可 自始至终
B. 南辕北辙 数不胜数 非比寻常 从头到尾
C. 南辕北辙 不胜枚举 非比寻常 自始至终
D. 大相径庭 不胜枚举 非同小可 从头到尾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 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了汉代,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B. 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读书人,让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C. 到了汉代,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所以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D. 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大相径庭:彼此差距很远或矛盾很大;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语境是指断句不同,含义就会有很大差别,选择“大相径庭”合适。
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是指这类例子很多,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选“不胜枚举”合适。
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非比寻常:不是平常的人与事物能与之相匹。语境是指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很严重,选“非同小可”合适。
从头到尾: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根据语境是指给书所有内容加上标点,选“从头到尾”。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解释说明。
A.表转折;
B.表解释说明;
C.表递进;
D.表总结评价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主要语病是误用介词“因为”和“使”,使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一个介词。
A.删掉了两个介词,使句子前后主语不一致,导致中途易辙。
B.把“使”改成“让”,语病问题没有改变,还是成分残缺,缺主语。
C.“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语序不当,把“需要”提到“注书”后面。
故选D。
四川省眉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普遍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面对_______历史、解构经典、侮辱英雄的荒唐做法,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礼赞英雄 都是最动人的乐章。仅在今年,英雄的花名册上就增添了一连串的名字:创造史诗级迫降奇迹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像战士般冲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第一线的郑德荣,“一朝上岛,一生为国”把生命献给开山岛的王继才……英雄从不是一个与当下、与我们 的称谓,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处处定格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英雄身姿。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凝聚着英烈们的巨大牺牲,浸透着无数志士仁人的沸腾热血,蕴藏着近代以来 的复兴梦想。国家者每个人的国家,天下者每个人的天下,我们能为国为民、为人为已、为子孙后代做些什么,正系之于我们的行动抉择。
17.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B.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D.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篡改 向来 渐行渐远 孜孜以求
B.窜改 向来 背道而驰 孜孜以求
C.篡改 从来 背道而驰 朝思暮想
D.窜改 从来 渐行渐远 朝思暮想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各方行动起来打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捍卫英烈人物、保卫崇高价值的共识更加深人人心。
B.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一场斗志昂扬的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尊重历史事实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C.社会各方行动起来打响一-场斗志昂扬的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捍卫英烈人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D.社会各方行动起来唱响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依法捍卫英烈名誉和历史正义,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17.答案:D[评分说明]选D给3分。选其他选项或两个及以上选项,不给分。[解析]A表示否定和讽刺,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D表示引用的内容。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以下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E级。
18.答案:A[评分说明]选A给3分。选其他选项或两个及以上选项,不给分。[解析]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如篡改历史。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窜改原文。向来,一向,可跟肯定式和否定式。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渐行渐远:指由于性格、观念、背景、立场等的不同,导致前进的方向与目标之间发生偏离。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行动、目标完全相反。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以下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19.答案:C
[评分说明]选C给3分。选其他选项或两个及以上选项,不给分。[解析]原文错误有“唱响....保卫战”属于搭配不当,“斗志昂扬的一场英雄保卫战”“让尊重历史事实、保卫崇高价值.捍卫英烈人物”属于语序不当。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2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语言文字运用”以下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水乳交融,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如果不能吸纳与包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________地坚持,与时俱进、________,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在科技高度发达、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 ),建筑行业才能涌动蓬勃朝气,不断实现当代建筑营造的突破。
建筑语言除了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考虑建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充分协调。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周围建筑、生产生活设施、自然景观生态乃至气候条件等共同构成人居环境。一座好的建筑,一定非常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关系。所谓“协调”和“对话”,不仅指颜色、、造型、风格等搭配不相忤,还指建筑与环境互为补充、_______。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建筑为追求“网红效应”,有的作异好奇、贪大求怪,有的结构扭曲、意象混乱,有的品位低下、一味媚俗。如此种种,既不美观又不实用,既造成浪费又破坏公众审美口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赓续 始终不渝 革故鼎新 相映成趣
B. 赓续 至死不渝 改弦易辙 相得益彰
C. 延续 始终不渝 改弦易辙 相得益彰
D 延续 至死不渝 革故鼎新 相映成趣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紧跟时代潮流,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充分发挥建设与设计者的艺术个性
B. 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设计与建设者的艺术个性,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
C. 只有充分发挥设计与建设者的艺术个性,紧跟时代潮流,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
D. 只有充分发挥建设与设计者的艺术个性,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紧跟时代潮流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建筑语言除了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相协调。
B. 建筑语言除了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考虑建筑如何充分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协调。
C. 除了建筑语言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考虑建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充分协调。
D. 除了建筑语言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协调。
【答案】17. A 18. B 19. D
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和历史文化的基因、当下的时代精神 。黄河文明就像一部打开的大书,( ),书写了中国古典文艺最为华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就需要文艺创作者既要架起通往历史和文化的长桥,又要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而今不少文艺创作者因为种种原因,工作和生活的范围往往比较狭窄,和 的社会生活、浩荡的时代洪流多少有点距离。他们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精神高度,作品才能被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扎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
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美是艰难的,少走一步,都有可能 。古典时代,黄河区域文艺的高峰最多。那么,如今所有想要冲击文艺高峰的人们,必须站在前人的肩头,披沥俯察 的现实生活,才能捧出配得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心血之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声相应 辽阔 毁于一旦 波澜壮阔 B.同频共振 寥廓 毁于一旦 声势浩大
C.同频共振 辽阔 功亏一篑 波澜壮阔 D.同声相应 寥廓 功亏一篑 声势浩大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是隆起的书脊,把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作为延展的两页
B.以黄河为隆起的书脊,以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为延展的两页
C.隆起的书脊是黄河,延展的两页是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
D.把黄河当做隆起的书脊,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被当做延展的两页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扎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才能给作品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B.只有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精神高度,扎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作品才能被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C.他们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精神高度,扎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作品才能被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D.他们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扎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才能给作品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四川省德阳市2021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王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一生经历 、起伏跌宕,从进谏下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经历别人未曾经历之事,最终得出不同凡响的哲学之思。1508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的阳明先生,于半夜呼跃而起,道出了 的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阳明心学的大旗树立起来。阳明心学有三大重要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即你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理。假如我们的心灵品质在庸人层面,所体会到的天理就是“最好是多拿钱、少千事”,依照这样的指导方针,我们会 地度过一生。若我们的心灵品质提升到了士人、君子层面,就能体会到脚踏实地、忠于职责的士人之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心,进而,就会依照这个层面的天理度过一生。王阳明“左手不释卷,右手不离剑”,事功同哲理 。
王阳明的一生,后人的称赞在其故居的楹联可以体现,已经说明了他的影响。对联写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势浩大 石破天惊 平平常常 相得益彰
B.波澜壮阔 石破天惊 庸庸碌碌 交相辉映
C.声势浩大 惊天动地 庸庸碌碌 交相辉映
D.波澜壮阔 惊天动地 平平常常 相得益彰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王阳明的一生来说,后人的称赞在其故居的楹联中可以体现,已经说明了他的影响。
B.王阳明的一生,后人的称赞在其故居的楹联中可以体现,已经说明了他的影响。
C.王阳明的一生,后人的称赞在其故居的楹联可以体现,已经说明了他的影响。
D.就王阳明的一生来说,后人的称赞在其故居的楹联可以体现,说明了他已经具有的影响。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C.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7.B(3分。“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含有规模宏伟之义。“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大。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惊天动地。形容不同凡响,也形容令人吃惊。惊天动地:使天地都受到震动。形容影响或声势很大,令人震惊或感动。庸庸碌碌:形容才能平凡,没有志气,无所作为。平平常常:为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18.A(3分。“王阳明的一生,后人的称赞”中途易辙,排除B、C项;“在其故居的楹联”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其故居的楹联中”排除C、D项;此语境下“已经”放在“说明”前更符合逻辑。)
19.C(3分。表示直接引用,和题目引号的作用一致。A.表示特殊含义,“说话”指的是交流。B是特定称谓。D是表讽刺或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