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21 22: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李迎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的生活》,主要阐述传染病的病因及其预防的知识。回顾2003年的非典,汶川地震后的防疫工作,禽流感和艾滋病,以及正在面临的甲流等传染病的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硬挨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却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的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鉴于以上考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病原体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1、通过生活实例甲流的传播以及传染病的传播环节,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点评难点——巩固提升。此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播放有关非典、甲流、禽流感、手足口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上课铃声响后导入:“在刚才放映的幻灯片中,大家都看到了哪些疾病?”为什么这些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以至于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结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对,他们具有传染性,是传染病,哪位同学能举出你和家人曾经患过的传染病的例子。”(如果学生能回答,就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就更深入的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也可顺势导入:大家对传染病的知识不熟悉,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板书(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前根据多媒体图片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视频,步入情境学生踊跃回答学生回答:传染性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甲流图片导入:“甲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严加控制就会大肆流行,所以传染病还具有什么特征?”表格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疾病,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表格中的非传染病课件呈现:表格中除去非传染病其他就是传染病。 学生总结得出传染病的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传染病的初步认识表达交流找到表格中的非传染病。同时也认识常见的传染病。 提供课堂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会的不讲,难点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难点点拨 导入:“同学们知道表格中的传染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课件呈现: 结合课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认同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那些类型
传染病流行环节 合作交流 导入:“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使人患病,如何来预防传染病保护自己呢?我们一起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课件呈现情景剧; 小明同学得了流行性感冒,可是他坚持带病上学。在教室里,他不停的咳嗽、打喷嚏,几天后,他所在的班级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同学都患上了流感。(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流感为什么能在这个班级中流行呢? 小组讨论并交流,直观了解流感在这个班级流行的原因。 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情景化,化难为易。同时通过学生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点拨 课件呈现结合概念、实例讲解区分三环节。 通过倾听、思考、比较,最终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火眼金睛 课件呈现练习题 积极完成练习 巩固提升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情景剧; 小明同学得了流行性感冒,可是他坚持带病上学。在教室里,他不停的咳嗽、打喷嚏,几天后,他所在的班级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同学都患上了流感。思考:他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不让班里更多的同学患流感。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对甲流采取的预防措施。小结传染病预防的常见措施 学生结合自学,与传播途径相结合,分析归纳出传染病预防措施。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梳理 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
热点聚焦 课件呈现有关手足口的最新报道并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踊跃完成练习 巩固新知
艾滋病 导入:“有一种传染病,传播速度之快,致死率之高,使人谈之色变,这就是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课件呈现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视频并谈谈自己该如何对待艾滋病人提出倡议: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认识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以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提升 传染病看似天灾,其实是人祸,不仅曾一度被遏制的一些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还出现了任何抗生素都不能杀死的“超级肺结核”,这与人们滥用抗生素和破坏环境有关系,所以我们在预防传染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认同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 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
课堂延伸 拓展学习:完成一份宣传板报主题:爱护生命,保护环境,为创造和平、和谐的生存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格式:诗歌、散文皆可 学生合作交流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编成黑板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调查能力,培养学生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运用知识,以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课堂评价:
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围绕着这个教学思路采取了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层层诱导,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难点点播的方法(自主的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等)教学效果不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如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预防措施,教学过程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资料获取知识,再利用理论解决生活实际,学生掌握效果很好。
这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是讲不完新课内容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我在一节课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显著。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点:
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有关传染病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把复杂的问题情景化,化难为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很好的成效。
通过艾滋病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不足:
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小结:
传染病:由_________引起的。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三、预防的一般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
板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小结:
传染病:由_________引起的。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 流行性
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三、预防的一般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
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评价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置与达成情况;该节内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人文教育的渗透情况。  
二、知识概念图与网络体系的构建  
有无案例教学与板块意识;能否将相关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体系。  
三、现代媒体的使用与整合  
现代媒体的使用与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效果;能否体现直观教学;现代媒体使用与教师的讲授、板书是否得到有机整合。  
四、教学导入与过渡设计  
教学导入是否简洁有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渡是否自然,逻辑关系是否密切。  
五、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  
问题设计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和分析讨论,是否有悬念;能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问题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六、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习方法指导情况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法、合作法、目标法、分层法、测试法、自主法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教学生成情况  
能否引导学生生成教学过程,分析归纳和得出有关结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机敏地捕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争辩、探讨的信息,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等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利用,引向对新问题出现的促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获取知识经历一个更为充分更加丰富的过程,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八、学生能力培养情况  
能否注重对学生的分析、推理、探究、应用、综合等能力的培养  
九、学生参与和课堂互动情况  
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面是否较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学生间的互动情况如何;能否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习兴趣培养如何。  
十、课堂教学评价情况  
课堂教学是否及时准确而有效地给予评价,评价是否到位,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否鼓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有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  
十一、联系实际与知识拓展情况  
能否联系实际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十二、课堂调控与应变能力  
对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能否机智而灵活地应对;能否鼓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能否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十三、教师素养与风格  
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知识面;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如亲切感、幽默感及感染力);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美观和建构成网络体系;能否把简单的东西讲深入,把繁琐的知识讲清楚,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教学能否出彩点和出亮点。  
十四、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能否高效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是否具有教学的创新精神,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看教学基本功
生物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教学语言、板书、生物知识储备,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简单的说来:一是普通话要求规范、流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言准确、简练,并且要求生物形象,富有逻辑性,不能枯燥、无味,成为背书教学。二是板书要求字体端正、流利,书写迅速、设计合理,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联系、重点知识。作为生物教师还应该有较好的简笔画的能力,才能板书、板画结合,使板书内容生动而具吸引力。三是生物知识储备上,除了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相关知识,作为生物知识本身就与化学、物理、医学联系紧密,特别是现行新教材更多知识与现实生产实践、生活实际联系,这就要求生物教学应该具备足够这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四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教学方法,控制全场、处理应急事件等多方面的能力。基本要求是沉着镇定,机动灵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种教学辅助设备使用,如摄像机、电脑、投影仪、VCD 、收录机,要求是充分的利用和熟练使用。作为生物教学除了以上教学基本功外,还应该具有基本生物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操作,徒手切片,生物显微摄影等能力。
二、看教学方法
在运用教学方法,基本原则有三条,一条是要因材施教,包括根据学生和教材,就是根据不同学生情况而不同章节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教法。教学方法无先进落后之分,也无好无坏之分,只要有效就是好方法。二条是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这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有三点:其一是精讲,要用精练的语言讲到精要处,点拨到要害处。其二是精练,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练习题目,通过练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转化为能力。其三是讲与练的有机结合,这一点真正做得好的教师为数极少。多数是先讲后练,或者是先讨论后练,基本上讲是讲,练是练,讲与练是两个能够截然分开的教学阶段。而高明的教师却不是这样,他们往往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了练习的兴趣,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三条要富有变化。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怕单调,再差的教学方法偶尔一用也有新鲜感。如果教法既拙劣又单调,那么教学效果真是可想而知了。关于教学方法,最重要的莫过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调动学生思维,又莫过于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需很多,一节课三、四个就足够了。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思考的时间。这时候,教师的脚步要轻,语言要少,个别辅导声音也要低一些。而后便是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讲,要在师生共同的深入辨析中弄清楚问题的实质。然后,教师还要有所总结,有所归纳,使知识明确化,系统化,给学生一些踏踏实实而绝不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以后,还往往辅以练习。当然,提出问题之后的各教学环节,还要因材施教、富有变化、灵活运用才是。
三、看教育教学理念
新的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用的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搞好新教材的教学,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方面主要应当树立以下三种思想观念,即素质教育思想、“ 三为主”教学思想和民主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上现在已渐趋一致,那就是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三为主”教学思想,内涵历来明确,那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民主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师生要相互尊重,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其次是要与学生共商学习问题,并讨论解决有关问题;其三是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四、看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关于教材的理解,要把握好两个间题: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做到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关于教学设计,要考虑好三个问题:其一考虑全程设计,即对从开始的组织教学,从导入语,直到结束语的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其二考虑板块结构,即把几个重点内容作为几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来精心设计。其三考虑过渡衔接,即精心设计好各教学步骤之间、各重点内容之问的过渡环节。从而,使整个教学设计,张弛有致,自然流畅,似江水奔涌,一浪一浪奔向高潮。
五、看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效果的。如何评判呢?可以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1 学生参与状态如何。是积极思维呢,还是被动接受;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呢,还是只有部分学生。2 知识掌握情况如何。要看是否明确,是否系统。3 能力形成情况如何。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讲的内容多,不能算高效率,还要看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同样,涉及的问题少,也未必就是教学的低效率。如果这几个问题正抓到要害处,又经过充分展开,详加辨析,形成了举一反二的能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不能算高效率,如果只是一种肤浅的热烈虚假的繁荣。同样,气氛冷静,也未必是教学的低效率,只要课堂上有力涌动着思维的潜流。总之,教学效率的高下,不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实际学会了多少。高中生物教学,可以倡导这样一条原则,那就是重基础,抓能力,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可称之为“十五字原则”。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树立起这样的原则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有益的。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
阅读:370次 2009-12-10 9:47:06 发布人:周晓莉
《传染病及其预防(人教版)》教学设计
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 刘淑娣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阐述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回顾2003年的非典,和汶川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禽流感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时时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A、知识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B、能力 培养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等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学案设计
1.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同上),各学习小组(4-6人)自订本节课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提出探究问题。
2. 参照课本第68页表格,调查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什么病。
3. 收集有关艾滋病的材料。
4. 查找和收集有关资料,各学习小组自编达标测试题(上课时进行组间测评)
四、学法指导
1. 调查法
2. 资料分析法
3. 讨论法
4. 归纳总结
五、教学模式
为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制定目标——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自评反馈。此模式符合科学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六、教学程序
本节课将通过四大教学版块来展示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版块目标展示情境引入 通过课件展示学案一(新课标要求下的三维目标),由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自订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案提示,由各学习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分析比较,由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订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明确:“我要学什么”“我将怎样学”
通过三幅画面情境引入,第一幅画面将以FLASH动画再现2003年的非典时代;第二幅画面将以红丝带引出艾滋病;第三幅画面将以动漫图片感受禽流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 边观看动画边思考:非典、禽流感、艾滋病这三大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传染性和流行性。 由这三大传染病引课,能快速抓住主题,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情境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案二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调查表格。 观察图片)以下这些病原体会引起哪些疾病?1、蛔虫2、HIV病毒、SARS病毒3、结核杆菌 根据学案提示,各小组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调查表格。思考这些传染病的病因,总结出什么是病原体。答:1、蛔虫病2、艾滋病、非典3、肺结核 通过调查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观察图片,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第二版块资料分析探究讨论 资料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或者使用流感患者用过的食具、被服等的人,都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小孩更容易患流感。课件展示: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如右) 由八个学习小组根据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挑选出能够反映本节学习目标的四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1. 流感病毒一开始位于什么人身上?(传染源)2. 它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健康人身上?(传播途径)3. 什么人最容易患流感?(易感人群)4. 怎样预防流感呢?(预防措施)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由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探究讨论:根据所提问题将各学习小组划分成三大组,每一组负责一个问题展开探究讨论,回答所提问题,并针对本组问题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一组:讨论问题1,结合实际举例说明采取什么预防措施第二组:讨论问题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采取什么预防措施第三组:讨论问题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采取什么预防措施 探究讨论是本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分成三组并分别负责一个方面的内容来研究,分工明确,研究内容具体集中。这样分组也是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特点的一种灵活分配。
图片展示:说出这些图片分别反映出哪一项预防措施?1、隔离病人2、打扫卫生3、锻炼身体4、预防接种。 观察图片并回答: 答: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4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图片展示,既能培养观察能力,也是对知识的总结、巩固和灵活运用。
表格总结: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小组抢答 小组抢答 通过这一表格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又是对开始引课的一种呼应。同时抢答的形式适合初中同学的特点,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版块情感升华归纳总结 关注艾滋病 小组分析我国艾滋病发展现状。思考:我们对待艾滋病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展开辩论) 学会关注社会重大卫生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我学到了什么”,“今后我将怎样做”,审视过去、放眼未来。 学生自己总结,也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四版块自评反馈组间测评 学生自评与互评 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编写的达标测试题,进行组间测评 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倡导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种自评互测的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竞争性。同学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流感病毒
结核杆菌
蛔虫
小明
小甲
病原体
病原体
病原体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