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 案
总第 1 页
课题 寓言二则 课型 读讲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第 1 课时(共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五个字。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如果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知道哙参是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教法 启发 谈话 教具 课件
学法指导 结合注释和字典理解文言文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人有亡鈇者 遇事冷静 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捏测。玄鹤献珠 善待动物 有善心
教学后记
总第 2 页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5】1、什么是寓言?你知道那些寓言?寓言有什么特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则寓言,学习寓言要学会什么?首先要理解寓言的意思,然后从寓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过渡:那么我们首先要读通寓言,读懂寓言。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10】1、自己对照生字表,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字音读正确。 亡鈇 俄而 玄鹤 哙参 疮 3、俩人一组练习读课文,重点仍然是订正字音。4、指生进行朗读课文。5、指导学生自己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课文内容。三、理解两则寓言。【20】汇报自学成果。1、提出不懂的问题。2、《人有亡鈇者》讲了什么故事?这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都像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就不像偷斧子的人了?这是为什么呢?3、检测。1)、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句子意思的写出句子的意思。 人有亡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其邻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寓言的特点1、鲜明的教育性2、强烈的讽刺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意思:有所隐含的语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道理”的意思。将深刻的道理揭示。引导学生依据字典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意思。
总第 3 页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其行步,窃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态度无似窃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①丢了东西不要乱猜疑人。( )②丢斧子的人没有认真找,就怀疑邻居的孩子。( )③没有根据地疑神疑鬼,凭主观臆断看问题,会产生错觉,冤枉好人。( )4、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类似的事吗?从而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5、《玄鹤献珠》讲了几件事?从而你知道了哙参是个怎样的人?6、文章的题目中写玄鹤献珠,为什么还要写哙参养母至孝?四、你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只要学生的理解有道理就可以。五、练习背诵课文。【2】1、引导学生按层次背诵,《人有亡鈇者》按照丢斧子和找到斧子这两方面背诵。2.《玄鹤献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背诵。六、作业: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结合生活实际明确课文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文言文的意思。初步明确语言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总第 4 页
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