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的一首学唱歌曲。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它以生动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澳大利亚人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的劳动场景。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丰收之际的喜悦心情,歌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场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已经初步具有了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本课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整体方式去感知,注重了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大胆想像、创造。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X X.X | XX XX | X X.X | X 0‖这一基本节奏音型,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剪羊毛》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民的劳动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取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用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节奏的游戏,好不好?听老师说,请你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拍手,老师来唱旋律。听明白了吗?
X XX |X 0‖ X X.X| X 0‖
la lala la la lala la
提问:这两个节奏有什么不同?引出附点节奏的知识点。
增加一点难度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lala
2.学生参与音乐律动。
3.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出去旅行一下,去到另外一个国度,那就是大洋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去欣赏那儿的风景,感受那儿的音乐,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播放课件)我们欣赏了澳大利亚的风景,认识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现在我们来听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二、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播放视频)
2.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讲述了什么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生:有趣、欢快、活泼……
师:讲述了什么样的内容呢?
生:剪羊毛
师:人们剪羊毛的心情怎样呢?(高兴)为什么会高兴呢?
(羊毛可以做棉被、衣服,创造财富。)
师:每当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人们都会将羊群集中在一起,然后剪下羊毛,
这时候,夏天要来临了,剪下了羊毛,羊儿感觉很轻松很舒服,人们又很高兴,为什么?因为剪下的羊毛可以拿去出售,人们的心情就像劳动人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的高兴。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请大家跟着音乐,看着歌谱轻轻地哼唱歌曲。
师:试着从曲中找出附点节奏与休止符,并跟着音乐边唱边击拍节奏。
2.进行小结与鼓励,让学生再重复一次,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3.指导学生用“啦”带唱歌曲旋律。
四、练唱歌词
师:现在老师来教唱歌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同学们朗读得真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唱歌曲)
1.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歌词(跟着老师)
2.用歌曲接龙的方式练唱第二段歌词(老师唱第一句,学生接唱第二句)
3.完整地唱一遍。
4.师:刚才大家将这个歌曲唱了一遍,你们觉得哪一句很难?(这是我们在剪羊毛,剪羊毛)再跟着音乐完整地唱一遍。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同学们,幸福靠什么来创造?(劳动)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
五、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创编节奏,用(拍手、敲击桌子、拍腿)等方式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演唱《剪羊毛》这首歌曲了,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一下,用老师给出的以下节奏为歌曲第二部分伴奏,好不好?(这个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口手分离的能力)
X X‖
0 XX‖
X - ‖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我们感受到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到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自豪。老师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