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海燕》问题生成单
一.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在括号内用“√、×”。
1.“……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表现了海燕对黑暗即将过去,光明一定到来的坚定信念。这形象地说明了一个真理,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革命都必将取得胜利。( )
2.“——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表现了海燕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 )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仅表现了海燕作为胜利预言家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表达了它无比豪迈的情怀,而且是向广大革命群众发出的立即投入战斗,迎接革命胜利的号召。( )
二.把握内容。
1.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
2.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中的“高傲”的同义词是( )
A.自豪 B.骄傲 C.傲慢 D.傲然
3.“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
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4.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
A.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三.感悟文本
阅读课文第7段~8段)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这两段描写的对象依次是 、 、 和 。
2.作者用 、 、 这些形容词和动词表现乌云的凶暴;用 、 、 、 这些动词表现雷和风的猖狂气焰;同时用 、 、 、 、 这些动词描述波浪的乐观精神和战斗雄姿。
3.作者通过这两段绘声绘色的描写,渲染了俄国当时社会环境的 和斗争的 ,从而衬托出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 。
四.拓展探究
请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材料二】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三】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长征精神:
参考答案
一.1.√ 2.× 3.√
二.1.A 2.B 3.D 4.A
三.1.乌云、波浪、雷声和狂风。
2.暗、低、压;轰响、抱起、甩、摔;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3.险恶,激烈(或残酷),勇敢和乐观
四.“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5)长征精神,是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海燕》问题训练单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茫(cāng) 卷集(juàn) 胆怯(qiè)
B.掠起(lüè) 敏感(mǐn) 蜿蜒(wān)
C.深渊(yuān) 预言(yù) 精灵(lín)
D.翡翠(fěi) 号叫(hào) 企鹅(qǐ)
2.下列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飞沫 飞窜 惋蜒 B.高傲 胆怯 蠢笨
C.吼叫 箭光 悬涯 D.呻吟 飞翔 翅傍
3.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骄傲,看不起别人)
B.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号叫:高声哭叫)
C.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蜿蜒:闪电的影子像火蛇般在大海中游动)
D.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翡翠:名贵的玉石)
4.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递进,突出对海燕的赞颂)
B.——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表注释,是海燕在预言,在呼喊)
C.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表强调,突出对海鸭的鄙视的感情)
D.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表意思递进,强调海燕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
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诗,是散文的一种,它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B.《海燕》是运用象征手法来写的一首散文诗。
C.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D.课文写大海<狂风<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二.阅读理解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6.上文是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时的一幅画面,请概括这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海鸥、海鸭、企鹅这三种海鸟所具有的共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将海燕与这三种海鸟对比来写,反衬了海燕什么形象?这三种海鸟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用“高傲”修饰“飞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画“ ”的句子写出了海燕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请以“暴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D 5.A
二.6.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7.它们的共性是明哲保身、怯于革命。
8.有非凡勇气的威猛形象;这三种海鸟象征了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夕胆小的机会主义者和软弱的资产阶级。
9.①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在原野上飞驰。②银盘似的月亮挂在蓝天上。
10.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
三.略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海燕》问题导读单
【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2.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把握“海燕”的精神现实意义。
【重难点突破】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象征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学海导航: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收费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了解作者
《海燕》选自 ,作者是 国作家 ,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 》《 》《 》。
三.完成练习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火焰( ) 飞窜( ) 胆怯( )
遮( )不住 蜿( )蜒 一晃( )
2.选词填空。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 (聚集、席卷、卷集)着乌云。
(2)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 (骄傲、高傲、自豪)地飞翔。
(3)它们在海上 (窜动、飞窜、飞翔)。
(4)雷声 (轰响、轰鸣、震响)。
(5)这个 (机敏、灵敏、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 (疲乏、困倦、困乏)。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
(2)狂风紧紧把起一层导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
(3)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
4.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把握课文内容,将下面题目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1) 象征革命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2) 象征着席卷一切的革命高潮;
(3) 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4) 等象征形形色色害怕革命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5) 等象征着腐朽、黑暗的反动势力。
5.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四.拓展阅读
《海燕》(郑振铎) 《小摄影师》
参考答案
1.yàn cuàn qiè zhē wān huǎng
2.(1)卷集(2)高傲(3)飞窜(4)轰响(5)敏感 困乏。
3.(1)排比 (2)拟人 (3)比喻 (4)反复
4.(1)大海(2)暴风雨(3)海燕(4)海鸥、海鸭、企鹅等(5)狂风、乌云、雷声。
5. 革命先驱者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召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和期待;预示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瞻远瞩、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富于鼓动性和战斗力,鼓励和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PAGE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海燕》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一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2.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的精神现实意义。
【重难点突破】
结合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象征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学生字;认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文,去领略海燕的风采。 (出示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家作品(出示投影)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长篇小说《母亲》等。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2.写作背景
《海燕》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品,写于1901年,那正是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时刻——工人运动高涨,沙皇极力镇压,是继续起身反抗?还是就此放弃与躲藏?高尔基用战斗的笔为人们谱出了力量与激情。
三.积累生字新词
鸥ōu 呻吟shēn yín 翡fěi
掠lvè 怯qiè 号háo叫
蜿蜓wān yán 晃huàng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呻吟:课文中形容海鸥的叫声。
胆怯:胆小。
精灵: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号叫:课文中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蜿蜓:课文中形容火蛇爬行的样子。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投影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FLASH朗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用“这是一只 的海燕。”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提示:矫健勇猛 心情欢快 斗志昂扬 无所畏惧 高傲
3.这篇课文以大海为背景,大致可分为几幅图画。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第二幅,从“乌云越来越暗……是的,遮不住的!”第三幅,从“狂风吼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五.课堂小结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描写,再现了一个勇敢坚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者的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理解新词的含义。
2.细读课文,初步分析海燕形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检查作业。
1.默写有关拼音和词语,指名学生回答词解。
2.回顾上节课内容,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结构。
二.精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
1.研读赏析课文第1—6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苍茫”一词描写了大海 ,“卷集”一词描写了 的情景。
②“它叫喊着”一句中“它”指代——,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 。
③“海鸭”“海鸥”“企鹅”“暴风雨”“乌云”象征什么
④“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海燕什么样的雄姿
⑤文中通过 、 、 ,描写了各种海鸟的丑态,主要的用意是什么
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一句,海面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⑦在文中画出从形色上、行动上、声音上写海燕的句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磅礴的气势 大小云块翻滚聚拢
②海燕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③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沙皇的反动统治。
④比喻,矫健、勇猛。
⑤声音行动情态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海燕的高大形象。
⑥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它出场渲染气氛。
⑦形色:像黑色的闪电。行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向乌云。声音:它叫喊着。
三.研读课文,理解象征意义。
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
教师强调:本文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
2.讨论作品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最后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
3.说明理解象征手法的基本原则:既要看重历史的真实,又要注意到艺术的真实。
四.回顾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2.研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提示:
革命先驱者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召唤,
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和期待;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
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瞻远瞩、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富于鼓动性和战斗力,鼓励和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在朗读中享受了作品,感受到了作者高昂的战斗激情,感受到了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其实自然界的暴风雨并不那么可怕,而挑战生活中的暴风雨却需要更大的勇气。的确,人生路上有甜苦和喜忧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愿我们用这首歌,像海燕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吧!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搏击长空的海燕,你想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海 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 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教学反思】
教学《海燕》时,在已经学习散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学生诵读、精读、研读为主的朗读教学形式。着眼语文教学之根本,旨在增强学生的感知积累和品味感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研读环节十分沉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问题的提出不能紧扣文章重点,于是教师自己设问,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课堂气氛有所改变,场面较为活跃。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