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的三要素。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耐苦的精神。
恩惠(huì) 缠(chán)着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弄巧成拙(zhuō)
监督(dū) 卸(xiè)却
解释词语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沉重的负担那样轻松。
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人对己都很坦然。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承担重任、离完成还有很长的距离。
走进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者。广东新会人。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了解文体知识
议论文定义: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明论点即可。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选用的道理论据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 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通过___与___对比,突出观点。更突出强调地证明了观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用___来比喻___,使观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4、理解内容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什么事最乐?
(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文中找原句。)
明确:“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最苦
(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作答。)
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文中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5、合作探究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法指导:速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可不同?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作答。)
明确:①“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法指导:细读课文五六段,联系上下文作答。)
明确:应该像“君子”那样,“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6、写法探究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论证方法——引证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本文的语言凝重轻灵,平易亲切,如拉家常,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展示:①“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理由: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理由: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③“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理由:语言简洁流畅,概括性强。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④“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理由:句式对称、整齐,表达十分流畅,容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