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 课件(幻灯片23张,含视频音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8*土地的誓言 课件(幻灯片23张,含视频音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7 20:35:34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体现的深沉的家乡情。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呼告手法。
血泪的控诉
全村3000多人,就被鬼子用机枪打死
1932年我8岁。为报复义勇军的反抗,日本兵把全村3000多百姓赶到一起,用机枪向人群扫射,无辜百姓成片成片地倒在血泊里,哭声、骂声、惨叫声和枪声连成一片。灭绝人性的日本兵疯狂扫射后,用刺刀把啼哭的孩子全刺死,还用刺刀挑起来取乐。然后又用刺刀一个一个地刺着已倒在血泊中的人。我被父亲压在身下才躲过了这一劫。很久以后我才爬起来,父亲睁着双眼,眼球一动不动瞅着我,早已死去。我又去喊外公、外婆、母亲,他们都一点反应也没有,母亲倒在血泊中,紧紧搂着死去的妹妹。
我曾受过可恨的奴化教育
我读小学时学校规定,一年级的学生就学日语,限期学会唱日满《国歌》,背会《昭书》。
每天早晨要面朝正东,给日本天皇三鞠躬。
谁做不好立刻要被拉出队伍严厉打罚
——冷不防当胸一拳将你打倒,或是脚下猛地一个绊子,
把你狠摔在地上。
这时你必须马上直直的站起,任他反复打倒你,直至他不想打了,才命令你归队。挨了打还不许哭。
我读小学时学唱日语
“国歌”
,因听不懂笑了一声,却惨遭音乐老师痛打,他连续打了我几个耳光,耳膜被打破,流出了血水,从此以后我的右耳就聋了,留下了终身残疾。
无辜舅父被日本鬼子开膛挖心
我的舅父张仰山是个老实开明的知识分子,
被敌人诬陷为组织反满抗日集会。关押进县警察署,在押期间受尽严刑拷打。他们将舅父塞进麻袋里,
4人抬起来往水泥地上摔,绑到木桩上让狼狗咬,用强大的电流击昏舅父。最后用大铁钉子把他的四肢钉在木板墙上,
用钢刀开膛挖心,
舅父就这样无辜地被惨无人道地杀害。
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
创作背景
端木蕻良(1912~1996),满族,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走近作者
端木蕻良
挚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嗥鸣(

山涧(

斑斓(

丰饶(

污秽(

碾(

白桦林(

z

táng
pēn
làn
háo
jiàn
lán
ráo
huì
niǎn
huà
准确朗读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镐头(

lán
dàn
gèn

lǒng
zhà
měng
gǎo
谰(lán)谰语
粱(liáng)高粱
斓(lán
)斑斓
梁(liáng
)脊梁
默契(qì

喷涌(pēn)
锲而不舍(qiè)
喷香(pèn)







端木蕻良
如何理解“土地的誓言”?
“我”对家乡的土地发出誓言。
3、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
答: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耻辱。
欣赏关东原野的美
1、找出文中描写关东原野的句子,并勾画。
2、描写“我”的家乡关东原野总特点是?
美丽的关东原野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里铺成了许多富于东北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答: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全面生动的描绘了广袤的关东原野上美丽、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美好的故乡生活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文中的人称代词发生变化,由“她”变为“你”,为什么不一直使用同一个人称?
答:运用呼告的手法,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恋之情,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主旨:
这篇抒情散文,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赞美热爱,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随堂检测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誓言 
嗥鸣 
山涧 
班斓
B.田垄 
埋葬 
污秽 
默契
C.土壤 
禾稻 
高梁 
丰饶
D.亘古 
奔弛 
呻吟 
耻辱
B
随堂检测
2.
下面句子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B.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
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D
随堂检测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