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20: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
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
衣的是你,
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
(郭沫若,1919)
人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中的环境和资源;人类的活动也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
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既要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也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第一章
人的由来
问:“你从哪里来?”
父母生的
世界上最早的一代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生的呢?”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
想一想,议一议
神创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亚当和夏娃
中国神话
在中国的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虽已有了山
川草木、虫鱼鸟兽,但大地上却没有人类的踪迹。月神
女娲感到非常孤独,她便产生了用黄土捏泥人的奇想,先随意捏成一个小泥人,他竟奇迹般地活蹦乱跳,有了生
命;于是女娲继续捏了许多泥人,有男有女,让他们一
个接一个地来到世上,她加快速度努力干,可是力不从
心,捏成的泥人还不多,干脆顺手从山崖上
揪下一根藤子,用来搅动泥潭中浑浊的黄浆,向着大地猛挥,泥点溅落之处,便生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人儿,于是,在原本冷清的大地上,到处有了人。只是那些经女娲亲手捏成的人,获得了富贵之尊,而绝大多数由甩出的泥浆变成的人,只落得个贫贱之躯。
圣经传说
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说法,人是由上帝依照自己的形体创造出来的——亚当与夏娃。他们在地球上生儿育女,成了人类的祖先。
达尔文的进化论
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Charles
R.Darwin,1809-1882),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从那时起,曾经流行于世的人是神创造的观点,就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2: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
1: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者
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非洲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对它们的研究,
为解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请你观察上面显示的是四种现代类人猿,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
①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
的区别呢?
③随着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
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①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
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
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
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
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
文字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200ml,
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③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③随着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
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像图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它们虽然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手也远不如人类的灵巧,大脑和智力还远逊于人类。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
从猿到人的进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树栖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
类人猿一样。
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特殊的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
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
征,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千万至两千万年前,地壳
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
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
米的大裂谷。当时的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
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热带丛林
稀树草原
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
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
原。
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就是起源于这一地区。
东非大裂谷地带
1:人类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地带
东非大裂谷
露西
东非人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
多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
遗物、遗迹。
东非大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
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
2、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化石
其中有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Lucyd)
的骨骼化石。
“露西”少女
人类骨骼
露西的髋骨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已经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对比:类人猿由于是臂行,以树栖生活为主,
所以上肢骨和下肢骨一样粗壮
上肢骨细小
下肢骨粗壮
露西的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壮,以及骨盆的形
状,说明,露西的行走方式已经是直立行走,
所以,露西已经是人类,而不再是猿猴
根据这些化石资料和其他有关证据,科学家认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
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
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
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类人猿
这一支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人类的发展历程
森林
古猿
环境改变
自身形态结构改变
转到地面
直立生活
现代
人类
继续留在森林
树栖生活
现代
类人猿
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石器
比露西生活年代更晚近一些的化石证据还表明,
后来的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石器。
这相当于是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的
能力都大大增强。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脑的发育;
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达,
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相互
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合作。
就这样,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自然界的弱者逐渐
变成了强者。人类现在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生
物圈的面貌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
人类
演化
人类进化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火的使用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使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人类进化的过程:
根据阅读第6页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吗?
1、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事实
事实
事实
观点
观点
P6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一、人类的起源:
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
达尔文
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
森林古猿
3、原因_______________
环境变化
4、证据_______
化石


下列动物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猩猩
D、黑猩猩
自测自评
w
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A、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C、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D、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
自测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