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耳与听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耳与听觉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8 19: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耳与听觉
一、单选题
1.央视一套曾经播放过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下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鼓膜、听小骨、耳咽管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耳咽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2.七年级学生到东方山水乐园实践活动,小羿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他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D.?鼓膜和听小骨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图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
?)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4.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5.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6.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
7.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
8.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
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
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
D.?外耳道
——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声神经
9.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B.?听小骨的振动?????????C.?鼓膜的振动?????????D.?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10.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11.去年2月,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12.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病菌通过的结构是(???
)
?
A.?外耳道??????????????????????????????????B.?内耳??????????????????????????????????C.?咽部??????????????????????????????????D.?咽鼓管
13.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
A.?鼓室和半规管???????????????????B.?前庭和耳蜗???????????????????C.?半规管和耳蜗???????????????????D.?前庭和半规管
14.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耳中的鼓膜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B.?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人大脑
C.?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15.我们能够听见声音,产生听觉的位置是?
(???
)
?
A.?耳廓??????????????????????????????????B.?鼓膜??????????????????????????????????C.?耳蜗??????????????????????????????????D.?听觉中枢
16.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的是(???

A.?鼓膜破损?????????????????????????B.?听神经受损?????????????????????????C.?听小骨受损?????????????????????????D.?前庭受损
17.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导的.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A.?①?????????????????????????????????????????B.?②?????????????????????????????????????????C.?③?????????????????????????????????????????D.?④
18.鼓膜的振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

A.?外耳道???????????????????????????????B.?听小骨???????????????????????????????C.?听觉神经???????????????????????????????D.?咽骨管
二、填空题
19.如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内(填写数字,下同);听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如果某人半规管部分受损,则________
(能,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________
(填数字)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三、解答题
20.邻居张爷爷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医院检查结果是,耳的各部分结构没有问题。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耳朵本身没有问题,怎么就会听不见声音了呢?根据本节你掌握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四、实验探究题
21.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
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________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A、鼓膜、听小骨、耳咽管和鼓室组成中耳,A不符合题意;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不符合题意;
C、鼻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C不符合题意;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使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2.
B
分析: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内耳的前庭和耳蜗总称位听器官,顾名思义就是感知位置和听觉的,前庭感知人体空间位置,后者负责听觉。前庭的三个半规管感知身体旋转的角加速度,球囊、椭圆囊感知直线加速度。例如坐在行进的车中即使闭上眼睛,不看窗外,也可感知到车的加速、减速或转弯;又如乘坐电梯时那种升、降的感觉,这些都是半规管、耳石器感知的,所以小羿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他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前庭和半规管。
故答案为:B
?
3.
B
分析:根据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耳廓的作用,一是保护耳朵里面的结构不受伤害,二是收集声波,故A不合题意;
B.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自身的振动,故B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故C不合题意;
D.耳蜗里面有大量液体,可以将传递过来的振动转换为神经信号,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
4.
B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
解答:A、
①听小骨
的作用是放大声音,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B、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正确;
C、
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是由于咽鼓管里的细菌到达鼓室引起的,与听神经无关,错误;
D、
④鼓膜接受声波,听觉感受器在耳蜗,错误。
故答案为:B
5.
B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便把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听觉。
解答:外界传来的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所以是声波使得鼓膜振动,而不是鼓膜振动产生了声音。
故答案为:B
?
6.
A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然后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打哈欠时,鼓膜受到刺激,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听觉;
故选A。
7.
A
分析:根据鼓膜两侧大气压的平衡知识解题。
解答:解:为了维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故当飞机起飞、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从而使口腔内的气压和外耳的气压保持平衡;
故答案为:A。
8.
C
分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
解答:解: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答案为:C。
9.
C
分析:根据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解题。
解答:解:“打呵欠”影响了鼓膜的振动,从而影响了听觉的形成;
故答案为:C。
10.
B
分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
解答:解: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是通过额骨传到听神经的,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传导障碍患者听到声音,故C正确;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1.
D
分析: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解题,听觉形成的过程为: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解:A、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成中耳,故A正确;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故B正确;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故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2.
D
分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解答: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当呼吸道受感染后,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了中耳,引发中耳炎。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
D
分析: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解答: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D
分析:(1)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2)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解答:A.在耳的结构中,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位于鼓室内,听小骨有传递、放大声音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C不符合题意。
D.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
D
分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答:在耳的结构中,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传递声音信号,耳蜗的作用也是传递声音信息。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过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觉感受器的传递,到达听觉中枢,产生听觉。所以听觉是在听觉中枢产生的。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
B
分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解答: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鼓膜破损、听小骨受损、半规管只会使传导能力下降,降低刺激强度;而听觉的反射弧仍然完整,可以形成听觉.而听觉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听觉反射活动不能形成.
故选:B.
17.
B
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如图所示:①是听小骨,②是耳蜗,③是听神经,④是鼓膜.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B
18.
B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解答:耳的结构图如下:
观察示意图,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B
二、填空题
19.
(1)⑤;①
(2)能
(3)⑥
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解答:(1)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在耳蜗中,即⑤;听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即①;
(2)半规管是感受位置变化的功能,与听觉无关,所以半规管受损,依然能产生听觉;
(3)
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中咀嚼食物,是为了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因为⑥咽鼓管与食道连通的;
故答案为:(1)⑤;①;(2)能;(3)⑥.
三、解答题
20.
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觉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解答: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分析: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四、实验探究题
21.
(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正确
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②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