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以及《资本论》等相关知识。
2.把握本文的观点,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演讲词的针对性。
难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1852年10月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二)作者简介:
马克思(1818-1883)犹太裔德国人,近代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革命理论家。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哲学的贫困》(1847年)、《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法兰西內战》(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等;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挚友、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完成。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评价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指出其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指出当时的革命气氛,点明19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衰颓的征兆”互相冲突的事实。
第三部分: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四、学习课文
1、本段语言生动形象,在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上堪称典范,请简要赏析。
明确:
本段开头,作者把“1848年革命”比喻成“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将日益觉悟和壮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比作外壳之下正在躁动、聚集力量的“一片汪洋大海”。而一旦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这两个比喻相互对照,将无产阶级革命的宏伟气势、深远意义艺术地展现在听众的眼前。另外,作者还把1848年震撼欧洲的革命高潮与眼前正在兴起的更为宏伟的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相比较,称前者为“微不足道的事件”,这就使演说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
2、如何理解第二段前两句话的含意??
明确: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着神奇的工业和科学的魔力,它们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为生产力革命是一切生产关系革命的基础。这两句话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有着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原因。
3、马克思在文章第四段列举了其生活时代哪些无可辩驳的事实?列举这些事实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用意: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有尖锐的对抗。这也为下文表明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做了铺垫。
4、有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明确: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观点。科学技术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如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能解决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只靠科技进步,而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本主义是不会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这一观点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自我检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备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演讲,是一篇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讲,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题。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绘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隶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2.如何理解第一段中对于1848年革命的相关论述?
3.第四段中,由开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这句话引出了什么结论?
4.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2.作者认为1848年革命虽然意义不大,但是表现出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同时宣示了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3.作者将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了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4.第四段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产生、责任和历史使命——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解析:
1.A.“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句式杂糅,应改为“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B.中途易辙,应改为“在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去世很多年以后……”。C.连词“因而”使用不当,前后分句不存在因果关系。
2.1848年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这次革命的重大意义是造成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但是所有革命行动均以失败收场。
3.由文中“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等论述可以概括出来。
4.结合文中“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隶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等句子概括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