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3.2)
蜀相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雄飞雌从绕林间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虎丘①题壁
陈恭尹②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助吴王阖闾成为诸侯一霸。其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接下来的“古时山色”四字暗含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南方地区,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注】(其一)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此诗为杜甫避乱蜀中时所作。传说月宫中,有个叫吴刚的仙人被罚砍桂花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题,将八月十五夜的满月比作“明镜”;“飞”写出了月亮升起的动态感。
B.次句是诗人的想象:月宫中吴刚也思归情切,无心砍树,以致折断砍树的大刀。
C.颈联描写中秋夜色,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虽无一字写月而处处可见月光的皎洁。
D.就在诗人眺望时,林中跳出一只白兔,简直能数得清它的毫毛,足见月色明亮。
(2)诗歌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上①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②。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①这首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时所作。②貂裘: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时令,突出风雨凄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荆楚”二字暗含飘零之意。
B.颔联“永夜”表明了深秋时节白天、黑夜的时长变化,“揽貂裘”则表现了天气的寒冷。
C.“频看镜”“独倚楼”等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年事已高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D.时局危急的背景下,诗人年老体衰,漂泊江上,但报效国家的信念却没有因此而改变。
(2)“高风下木叶”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___①___,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即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以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地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___②___,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理而妙”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B.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C.2019年3月14日,强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东部多国,中国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务中均发挥了支撑作用。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
①想象__________________。
②想象__________________。
③想象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刚在长沙安顿几天,却赶上湖南兵马使和潭州刺史火拼,战火烧红了半边天,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心向北方时,船也跟着往北走了。船出湘江进入洞庭湖,杜甫的病情像耒阳的洪水,天天往上加码。这时,他只有一个去昌平的选择,那里的县令是他的朋友,他相信昌平县令能帮他结束这令人讨厌的水上生活。
窗外淅淅沥沥的声音密密实实的,一直未停,风在江面发出一阵阵哨子一样的吼叫,木船在雨中伴着风的叫声摇晃,岸上灰雾茫茫的树影鬼魂一样游动,_________还有两岸居民祭鬼的鼓声……
此刻,雨停了,风也停了,江面静止不动。他_________远方,原本若隐若现的山林、杂草,这时全部出现在他眼前,如他一样肃穆……天黑了,船像在一个黑洞里穿行。这时,他有一种预感,汨罗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
)
妻子点亮松油灯。宗武(杜甫之子)拿出纸笔后,把他扶起来,将枕头放到他的双腿上,再坐到他身后双手撑着他的腰。妻子把纸铺在枕头上。他提笔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饱含深情的哀鸣,令后世学子读之而_________。
风雨更大了,一代诗圣在这_________的夜晚然长逝。
(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B.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C.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D.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偶尔
凝视
声泪俱下
风雨如晦
B.偶然
窥视
热泪盈眶
风雨如磐
C.偶然
窥视
声泪俱下
风雨如晦
D.偶尔
凝视
热泪盈眶
风雨如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B.他还有很多话要说,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
C.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
D.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
9.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古体诗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几种形式,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
(2)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
(3)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
(4)¥“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
(5)羲和,古代传说中和太阳有关的神。一说“羲和”是为日驾车的神,传说太附神每天要乘六龙之车从东方而来。一说“羲和”为太阳的母亲。一说“羲和”为掌天文历法的官吏。(
)
(6)李白的作品集《李太白全集》是以作者的谥号命名的。(
)
(7)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
10.根据自己的游历体验,借鉴本单元文本的写法,写一篇游记,与同学相互点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加省略句。A项,“号古木”应为“(于)古木号”。B项,“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之)”。C项,“绕林间”应为“(于)林间绕”。
2.答案:(1)D
(2)《虎丘题壁》尾联以伍子胥自比,侧重写自己身负国仇家恨,含蓄表达反清复明的大志。“秋又深”三字,表现了诗人于时局艰危之时,觉前途迷茫之情状。《蜀相》尾联更多的是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对其事业未竟的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的无数志士的爱国深情。
解析:(1)“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错,“美人心”中的“美人”,指为那些“征士”而捣“砧”、动“刀剪”的人,她们心中之痛,不亚于“征士”,其情感更加深埋和缠绵。
(2)【诗歌鉴赏】
首联写昔日阖闾的霸业今已不复存在,唯有古时阴阴山色沿存,与沉沉霸业形成强烈对照,今昔对比,兴衰之慨尽在不言之中。颔联由吊古转为伤今。写进入姑苏城内夜中所闻,笛声和砧音以声传情,写动乱年代千万家庭所遭受的离别之苦。颈联展示了两幅图画,一是在南方坚持抗清的将士悲愤泪下,一是将士家属在秋风里赶制寒衣,虽各在一方,却心心相通。尾联借典故言志。诗人以伍子胥自况,其父陈邦彦抗清殉国,用典自然,意蕴丰富。两句又暗含对比,寓有生不逢时之叹。诗人虽自比鼓腹吹篪、乞食吴门的伍子胥,但眼下却是“霸业沉沉”,无法再逢像吴王阖闾那样的霸主,也无法报自己的家国之仇,感慨深沉。面对明亡之势难以挽回的现实,诗人的心情是凄楚而哀怨的。
3.答案:(1)D
(2)①我身如飞蓬,辗转飘零在遥远的异地;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高远。②表达了诗人饱受战乱之苦、漂泊无依的悲伤,以及远离朝廷、怀才不遇的苦闷。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就在诗人眺望时,林中跳出一只白兔”错,诗中的“白兔”指的是月宫中的玉兔。尾联的意思是:此时仰望月中玉兔,简直能数得清它的毫毛,以此形容月色明亮。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意思是:我身如飞蓬,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攀折桂枝,天空如此远阔。“蓬”指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暗示自己羁旅漂泊的愁苦。由景入情,转蓬象征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感,空有归心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蜀中。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争的思想。“行地远”“仰天高”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廷、怀才不遇的苦闷。
4.答案:(1)B
(2)①这句诗描写了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②承接首联,具体描写了秋天凄凉、萧瑟的景象,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③落叶纷飞飘零的场景与动荡不定的时局有所相似,由此引发作者强烈的报国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对诗句的理解表面化,“永夜”暗示诗人因忧虑国事难以入眠,因而感觉夜长。根据注释可知,“揽貂裘”喻指渴望为国效力。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对诗句描写的场景作简要描述,然后再分析其表达的情感等。“高风下木叶”的意思是在猛烈秋风的席卷下,树叶纷纷掉落。写出了环境的肃杀。此句承接了首联“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是对首联内容的具体展开,照应首联中“多雨”“萧萧”“秋”等节令气候词语,为后面的抒情营造氛围。诗人由此联想到时局动荡,更加催生出强烈的报国忧思。
5.答案:(1)D;(2)A
(3)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1)结尾两句的意思是:正是梅花开放、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还要不断传递消息。这是对未来的抒写。选项中“怀念过去”理解错误。
(2)B.写入蜀路上会遇到赤壁美景,不是用典。C.写蜀道难行,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作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无望其早归之意。D.劝说李正之不要儿女情长,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词句先回答“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如上阕的气势、下阕的意境,都给人以“龙吟虎啸”的豪迈之感;又通过“须相忆”等,抒发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有“和缓”之感。
6.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解析:
7.答案:(1)A
(2)【示例】①看似无理,反见情痴;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3)【示例】①(想象)的内容是生活;②(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③(想象)的产生是情感激发的结果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项和文中“无理而妙”的引号都表示着重强调。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直接引用。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处,根据“正所谓”可知,先要抓住前边语句中的关键词“无理”“痴情”,再确定句间关系。第②处,依据横线前“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和横线后“生活是想象的基地”以及该句是以“诗的想象”作为主语,可整合出“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之类意思的语句。
(3)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比喻句变为陈述句时应注意:①明确陈述的主体,本题的陈述主体是想象;②改后的句子要通顺。
8.答案:(1)B;(2)D;(3)C
解析:(1)画框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重复赘余,“差一点”和“几乎”删去其一;二是不合逻辑,他一家八口不能载着乌篷船,应改为“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A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C、D两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B项完全修改正确。
(2)偶尔:间或,有时候;偶然发生的。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偶尔。根据语境,用“偶尔”更合适。凝视:聚精会神地看。窥视:窥探。横线后为“远方”,因此选“凝视”。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热泪盈眶:激动的泪水充满眼眶。形容心情非常激动。根据语境,选“热泪盈眶”。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风雨如磐:形容天气恶劣,风雨极大。也形容社会黑暗势力压迫沉重。根据语境,选“风雨如磐”。
(3)根据上下文,所填句子应该先强调杜甫心里有话说,然后强调说心里话的条件,即“还能握笔”,“必须”放在“趁”前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前文“他有一种预感,汨罗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相照应,故选C。
9.答案:(1)√;(2)×;(3)√;(4)√;(5)√;(6)×;(7)√
解析:(2)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而是中唐诗人。
(6)应是以“李白”的字“太白”命名的。
10.答案:
三峡之游
昨日曾梦想三峡一游,今日便梦想成真。乘坐“江渝115号”,乘风破浪,来到三峡之口,白帝城之下。
隐没在绿树丛中的白帝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边脸。刘备曾在此据守,这里也住过许多猛将大帅,本应当气势不凡,今日一见,怎如此害羞?
我曾欣赏过桂林山水之清秀,目睹过大海之静谧与疯狂,却一直猜思三峡风光,向往三峡美景,今见三峡,方知长江之秀丽,祖国山河之旖旎、壮美!
三峡口,两座擎天柱石,上悬下削,壁立对峙,“两峡相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聚万涪,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水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巨波,发出怒吼,更添夔门之雄伟壮丽。
三峡的山——险。危险兀立,拔地而起,这里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独具“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身处其间,霎时变得渺小异常,有一种“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觉。船行江面,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几口悬棺挂于半空中,那古老的传说,给三峡更添了几许神秘……
三峡的山——秀。千山一碧,青翠苍莽,有如龙翻腾,有若凤展翅,有似青屏障,真是无奇不有,各展英姿。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他山一筹,似亭亭玉立的女子,正眺望远方……
江水匆匆,细雨飘洒,江面白帆点点。山间饮牛牧羊,空中云霞悠悠,比画卷生动,比仙境美妙。待红日探出头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江号子雄浑的音符合着惊涛拍岸,化成山之魂、水之魂。山衬托水,水依托山,向人间呈现它的种种妩媚和雄壮。我赞美长江,它有无限的源泉;我依恋长江,它有母亲的情怀。
“嘟——”一声响亮的汽笛,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惊醒,望眼前的青山、绿水,缕缕诗情,悠悠画意,尽在其中。
感谢你,三峡的山,三峡的水!是你,令我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姿!是你,令我陶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选自《全国名校作文精品大全》)
解析:写游记的方法:(1)顺着游踪写,条理清楚。(2)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抒发感情。(3)不记“流水账”,详略要得当。(4)注意图片的重要性。
名师点评:读《三峡之游》一文,就像是欣赏一篇带文言韵味的游记散文,它令人陶醉于作者用心体味出来的三峡美景之中。作者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三峡山水之特色;文中多用短句,使文章显得活泼精练而又内涵丰润;最可取的是作者引用大量描写山水的诗句,并穿插一两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使文章在诗情画意中又增添了一份古韵。文章立意高远,可谓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