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词部分《虞美人》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诗词部分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主赏析,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是我们赏析的重点。本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的生平。
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3、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品评、分析、鉴赏
2、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自行研读,自我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在诵读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对相关历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词中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播放几多愁二胡乐曲,让学生在二胡乐曲中进入情境,幻灯片放映导入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憔悴的君主。在古都金陵即将沉陷的时候,这位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北上汴梁,过着被软禁的囚徒生活,当他在汴梁挨过了三个年头之后,当他过完42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当他命歌伎唱过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之后,当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之后,便倒地而亡
,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那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李煜”教师补充。采用学生自读的方法自主阅读,设计意图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可见,他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同时,他善长诗词书画,精通音律,还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后主是不称职的也没有什么可称赞的,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是五代时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所以后人写诗这样评价他:“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978年7月7日,正是他42岁生日,这时他已在汴梁呆了三年了,他那美丽的南唐国土早已成了大宋的州郡,他自己也过着囚徒般的屈辱生活,他把满心的愁苦写成了这首绝望的虞美人,当宋太宗听到他的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认为他有复国之心,便命人将他毒死.可见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
三.感受诗歌(6分钟,采用老师泛读,指明学生朗读的方法进行诵读课文;然后请学生听配乐朗读,总结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1?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2.评价朗读。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3.请学生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
4.词的上阙,主要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之景。词的下阙,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词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四.赏析诗歌(25分钟
自主合作探究式赏析,根据问题自行研读,采用小组讨论推荐发言的方法赏析诗歌。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目标)?
问题探究1: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李煜为什么希望他们结束呢?
参考答案: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但是这些曾经美好的景色在词人心中已经改变了颜色,原来的锦衣玉食,“春花秋月”的美好生活于亡国之君李煜,却偏偏勾起他伤心的回忆,只能增加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所以,见到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反而觉得烦恼,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早点结束。
写作手法:乐景写哀情?为全文定下了低沉凄凉的情感基调
问题探究2.往事具体指什么??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参考答案:做帝王时的一切的快乐的事情
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安全感等??
问题探究3.?“东风”是什么意思??“又”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东风:春风。
又;点明了他降宋的时间又过去一年,时光在流逝,季节在变化,这些都引起作者无限感慨: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问题探究4
?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问题探究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改变的仅仅是人的容颜吗?
参考答案: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白玉一样的台阶
李煜用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代指帝王的豪华的宫殿。
这里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作者借雕栏玉砌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只是”含有一种叹惋语气,表达了物事人非的无限感叹
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容颜,还有人的身份、地位、感受等
问题探究6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参考答案:(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
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月明
雕栏玉砌—
已改朱颜
问题探究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还有哪些写愁的诗句?
参考答案:比喻。这种愁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抒发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的遗恨就像滔滔的江水,绵绵不尽。
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写愁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问题探究8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乐景写哀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比(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
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月明
雕栏玉砌—
已改朱颜
4.虚实结合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五.小结全诗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六.播放音乐(本环节用时4分钟,采用播放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诗歌中情感的方法,设计意图是: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七拓展延伸赏析李煜诗歌《浪淘沙》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这首词传诵了千载,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那么这首词传诵千载而不衰,他不朽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不同的眼睛有不同的发现,现在我们分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提示:可以从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入手
1.??因何而“愁”?
①往事之叹
②亡国之痛
③故国之思
2.??如何体现“愁”?
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词人把满腔愁绪比为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3)品读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
----??景
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
----??情?
以美景衬哀情,使词人的哀愁更加的悲伤深重。
这首诗流传至今是因为他用情真切,感人至深,正如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诗用在虞美人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虞美人正是用他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的读者。我们从词中读到的它不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诗句,还有他孤寂悲凉的处境,愁苦绝望的心情。?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做个心理大师,根据下列词句分析李煜心理活动?。
何时了?(厌烦)?往事知多少?(回忆、惋惜、留恋)?又东风(厌烦)
应犹在(回忆)?朱颜改(惋惜、伤感)???
三、活动三?人物访谈:《词中之帝》一人做记者,一人扮李煜,互相采访。
记者:你这首词成了千古绝唱,现在我们班级人人都会唱了,我受我们班同学委托,穿越至此,来采访你一下,想了解一下这首词。
1、问:春花明媚娇艳,秋月朗朗皎洁,“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是为什么你见了反而厌烦呢?
答:我是囚徒,我的人生已经绝望,不再有快乐,所以春花秋月反而勾起我无限的伤感和对往事的回忆。
画外音:这正是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啊!
2、问:你说的“往事”有哪些?
答:锦衣玉食,风花雪月,歌舞词赋,生活奢侈又美好,九五至尊,一言九鼎,万人仰视莫不敢从。
画外音:事物的永恒和人事的短暂无常对比,把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事物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都表现了出来。
3、有人说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字用的最好,你觉得呢?为什么?答:其实这里最让人凄楚无奈的是“又”字,因为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最让人难过的是“不堪”,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4、问:“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人说是“犹然在”,到底是哪一个?
答:是“应”。我这里是假想。模拟语气:“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是深切怀念。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物是人非,无限怅恨啊。
画外音:以上六句乐景写哀,虚实相生,三度对比,隔句照应。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无情之物,和“往事,故国,朱颜”有限的生命,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5、问:你的愁如一江春水,能具体说说是哪些吗?
答:当然是回忆往事的悲哀,国破家亡的痛苦,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画外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他评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四、活动四:金句共赏
写愁的句子很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写愁,它的特色又在哪里呢?
水是不规则的,愁也是不规则的:水是无穷无尽的,愁也是无穷无尽的;水是浩浩荡荡的,愁是无边无际的。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五、课堂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词是用他内心最真挚最深切的感受写来的作品,成为生命的绝唱,最凄美最动听的歌唱。他情绪激昂的填词,传到了太宗赵光义的耳中,这首词终于令太宗忍无可忍,勃然大怒。于是决定除掉李煜,派人赏赐给他一杯御酒,但事先在酒里掺了致命的牵机药。《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