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本文节选自那篇名著?作者是谁?
2、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机会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由此展开。
1、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节选自我国最早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2、本文主要叙述诸葛亮利用江面大雾自曹军「借箭」的经过。
3、说出本文四位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之性格并指出刻划人物之文句。
本文刻划人物入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自负与嫉妒,鲁肃的憨厚……无不性格鲜明。
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
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
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
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
江上有大雾(气象天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
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
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船(军事策略条件)。
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2、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就本文所述,孔明有哪些神机妙算?
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的故事中举了哪三个例子证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算出周瑜不会对他防备, 算出几天之后有大雾, 算出曹操在大雾期间不敢迎战,只能根据声音的方向用箭回击。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西游记》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小结:
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
(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
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1)采访“孔明”。
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
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
以记者身份评价:
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
采访“周瑜”。
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学生小结
在错别字下面“_____”线,把正确的字写在( )里。
1. 周喻说:“这是工事,希望先生不要推确。”( )
2. 我得吩附军匠们,造剑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
3. 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追也来不急了。
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形容计谋高明,很有预见性。( )
2. 大声喊叫助威。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只有……才……
只要……就…… 不仅……还……
1. ( )江上雾很大,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2. 曹操( )知道自己上了当,( )追也来不及了。
3. ( )诸葛亮三天造不好十万枝箭,( )会受到周瑜的惩罚。
4. 周瑜( )对诸葛亮的想法一无所知,( )以为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