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是让学生大胆自由、勇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望,培养个性。
3、通过欣赏、创作,教育学生之间要友善、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直观演示、合作探究、交流评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位,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美术课,大家高兴吗?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但老师这里有个要求,一边听一边想,随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好了吗?
(片断1)、有一个孩子叫聪聪,虽然只有八岁,可他却是个非常特别的孩子。一天,聪聪走在路上,看见对面走过来一头大象,他乐了:“我最喜欢这样的小东西了!”聪聪一边说一边跑过去,一把将大象抱在怀里,还唱起了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要问同学们:你觉得聪聪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的确,聪聪的力气很大,但是大家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个孩子,请接着往下听故事。
(片断2)、一天,聪聪的牙齿疼得特别厉害,他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都不管用,最后只好找医生来帮忙。医生仔细检查了一下聪聪的牙齿,得出结论:牙缝里有个东西!他用特大号的手术钳夹呀夹,大家猜,夹出了什么东西?(生:……)故事里是这样说的,夹出来的竟然是一头大河马!原来,聪聪去河边玩,玩累了就躺在河滩上睡着了,一头大河马不小心跑进了他张开的嘴巴里。
故事讲完了,请大家说一说,聪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像聪聪这样的形象,我们叫他巨人。
板书:巨人
二、感受巨人
1、当然,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是想象中的事。想象的世界是不是很神奇?同学们想不想到这神奇的世界里玩一玩呢?(生:好)好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一起畅游有巨人生活的神奇世界。
闭上眼睛,我们已经来到了这神奇的世界。看到巨人了吗?眼前没有,看,这里出现了巨人。
2、欣赏《格列佛游记》中的图片,初步感知巨人的高大。
3、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三、情境想象
1、你们想不成为世人?老师能满足你们的要求!不信?按我的要求去做,保准你们个个成为巨人。
第一步,伸出你们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几个字:假如我是巨人(同时,师板书,补充课题)
第二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慢慢长高,长高……
(师走到学生面前,问学生,你长高了吗?已经长多高了?边与学生聊天,边把事先画好的大山,高楼等图画放在学生脚下)
第三步,请大家睁开眼睛,你们现在已经真的成为巨人了!
(生走在图片中间,感受自己的高大)
2、想不想把眼前的画面画下来?
四、指导作画方法:
1、指导构图
(1)玩变魔法的游戏,让原本同样大的男孩女孩图片中的女孩变大,(150%,不够巨大;400%太大了,不完整)
(2)师出示一适中的女孩图片,指导学生:可以画巨人的全身,也可以画半身。但是画半身时,对于我们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画出巨人的头和上半身更好些。
2、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指导学生,画中要有故事。
3、巨人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在你的画里,想画一个怎样的巨人?指导学生把巨人想象得神奇一些。
五、学生画画,老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展评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七、全课总结,渗透德育
1、师总结:无论是我们欣赏的作品,还是咱班学生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体现了善良,友好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友善,团结,互助,同学们记住了吗?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看板书总结)
八、板书:
假如我是巨人
对比明显
布局合理
有故事 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