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十课 叮铃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 第十课 叮铃铃|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8 09: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学设计



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展现不同的声音情境和角色。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风格特征。
2.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备:
电子琴、课件



时:
一课时



程:
导入(创设情境,任务提出)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师:秋天到了,蓝蓝的天空下飘着朵朵白云,成群的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你们想出去玩一玩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湖南的乡下走一走,让我们一起随音乐律动吧!(播放《叮铃铃》伴奏,随教师一起律动)
2.发声练习:模仿牧童的吆喝声和铃铛声
(师生合作二声部)
3.模仿铃铛之歌
(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
引出课题《叮铃铃》
(解读学习目标)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演唱歌曲,复习和巩固多种音乐记号的名称和作用,体会音乐记号表现情感的作用。
问题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蓝蓝的天空下,小牧童在快乐的放羊)
问题2:画旋律线,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二声部合唱,明确歌曲的演唱形式。
学唱歌曲
演唱旋律——音乐记号:升记号(非常神秘、演唱时要轻)前倚音(演唱时要轻巧)——填词演唱——加快速度演唱——随音乐唱(聆听音乐的速度)——轻唱歌曲(聆听音准和节奏)
2.学唱歌曲二声部高声部
演唱旋律——填词演唱——音乐记号:前倚音和下滑音——加入律动辅助演唱——随琴演唱——轻唱歌曲
3.完整演唱第一段
随琴演唱(聆听音准和声音)——随音乐演唱(与音乐配合)——加入律动演唱(辅助音高和音乐记号演唱)
活动二:二声部合作
能完整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体态律动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
1.学唱低声部
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
师生合作(生唱低声部,师唱高声部;相互交换)。
生生合作(分为牧童组和羊儿组)
加入律动辅助音高。
随音乐演唱
随伴奏演唱
2.结尾的演唱
聆听音乐,找结尾的不同
合作演唱结尾处,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
3.完整的演唱歌曲
1)随音乐完整的演唱。
2)随伴奏完整的演唱。
三、总结: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也看到了一群快乐奔跑的小羊,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一首湖南的民歌,它的演唱形式有齐唱和合唱,特别是合唱部分,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一起来探究合唱的方法。最后让我们随音音乐下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