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同学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罗布泊曾是一个美丽的湖,后来消失了。
感情基调:惋惜 悲痛
理解课题
质疑课题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还有和罗布泊一样的例子吗?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从原文中找出描写昔日罗布泊的词语和句子
忆罗布泊
美丽 绿洲 仙湖
请从原文中找出描写现在罗布泊的词语和句子
叹罗布泊
戈壁滩 沙漠 恐怖 神秘
复合型沙山
土地盐碱化
胡杨
最美丽的树
在罗布泊干涸后,就连“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枯1000年”的胡杨树现在也成片的死去、倒下、枯萎。
枯死的胡杨
直立的树干绿叶全无,有的只剩下粗大的枝干,有的还留有细枝。原来的绿色长城与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大地裸露胸膛”
“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如何理解:“盲目”二字?
“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甚至荒漠化。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还有没有类似罗布泊的例子?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内陆咸水湖,是青海的母亲湖。近来湖区沙漠化加重,草场植被破坏严重,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活在这里的世界极危级动物普氏羚羊和极其珍贵的鱼种湟鱼面临灭绝的危险。
由敦煌城向南5公里,有一山名曰鸣沙山。鸣沙山沙丘环绕处,一汪清泉千年不涸。因其形状如一弯新月,此泉名唤月牙泉。这种水沙共生的奇景,世所罕见。
然而,现在月牙泉却大难临头: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曾经的七八米缩小到1米,并且还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20年后月牙泉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
“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品读赏析
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本文的情感抒发的如此强烈、震撼人心的。
真实性
形象性
抒情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对比手法 拟人手法 排比手法
直接抒情 强烈呼吁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
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试写一则公益广告或一句警示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
让绿色走进家园,使生命远离污染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垃圾有家我送它,保护环境你我他
积攒绿色 储蓄生命
同顶一片蓝天, 共护一方水土
此处是罗布泊湖心,
立有“永远的罗布泊”一碑,碑后刻着:愿罗布泊现象
永不发生。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lOO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导学与测评》中52页 《楼兰之死》
再接受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