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全国卷版】——古代诗歌鉴赏(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20天押题训练【全国卷版】——古代诗歌鉴赏(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06: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2)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忆昔
陆游
忆昔梁州夜枕戈,东归如此壮心何!
蹉跎已失邯郸步,悲壮空传敕勒歌。
今日扁舟钓烟水,当时重铠渡冰河。
自怜一觉寒窗梦,尚想浯溪石【注】可磨。
【注】唐元结作《大唐中兴颂》,请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石,以歌颂唐肃宗的功德。后以“涪溪石”泛称铭刻勋绩的碑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由抗金前线东归后所写,表达了对在前线抗金生活的怀念。
B.诗歌申回忆往昔的军旅生活起笔,抒发自己壮心犹在、身却东归的无奈。
C.东归之后,岁月蹉跎,诗人原来的才能已经不再,只能悲壮地唱起敕勒歌。
D.颈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相同。
2.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一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咏华林书院
高绅
元秀峰前累世居,圣朝旌表振门闾。
四方来客多登弟,一邑为儒喜读书。
诗阁夜闻吟木狖①,水亭晴见戏荷鱼。
石娇华表②溪山里,晚景寒烟尽不如。
【注】①狖:古书上说的一种黑色长尾猴。②石娇华表:华表的一种,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先叙写书院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后描写书院美不胜收的景观。
B.华林书院拥有极高的荣耀,朝廷对其予以嘉奖表彰,这些足以光耀门楣。
C.书院影响巨大,有很多远道而来的学子科举及第,百姓们都爱上了读书。
D.诗歌最后两句描写书院的石娇华表矗立在残照、雾霭中,有荒凉、萧瑟之感。
4.诗歌五、六两句极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玩雪梅有怀亲属①
韩偓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
无人同怅望,把酒独裴回。
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
何因②逄越使③,肠断谪仙才。
【注】①此诗作于天祐元年(904),诗人被贬于湖南醴陵。②何因,怎么能够。③逢越使,典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触景生情,既咏梅花又怀亲人,感情丰富,全诗语言清新明丽。
B.首联写气候刚发生变化,而梅花已开上枝头,突出了一个“早”字。
C.颔联写诗人独自饮酒,徘徊于梅花旁,却无人与之同赏,怅惘若失。
D.尾联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被贬后思念远方亲人却无处诉说的痛苦。
6.后人评价颈联“花与人兼而有之”,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8.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D;
2.①运用反衬的手法,以虚衬实,以梦中刻石纪功的美好梦想反衬壮志难酬的残酷现实,突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②以元结作《大唐中兴颂》歌颂唐肃宗的典故,暗示当时朝廷的无能;③以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结尾,余味悠长,令人悲伤不已。
解析:1.本诗颈联与“夜阑”两句运用的手法和情感均不同:本诗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当时重铠渡冰河”的践行理想的豪迈反衬“今日扁舟钓烟水”的壮志难酬的无奈;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自己身在孤村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首联诗人回忆昔日戍守梁州时夜晚枕着兵器等待天亮的经历,感慨如今回到故乡却壮志难酬。首句中的“梁州夜枕戈”即将读者带入抗敌前线警惕备战的紧张氛围,下句用感叹句,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颔联抒情,感慨岁月蹉跎,才能不再,所以只能徒然地唱起敕勒歌。颔联运用邯郸学步的典故,表达自己因为岁月蹉跎失去作战能力,现在只能空唱《敕勒歌》来徒表怀念的遗憾。颈联将“今日扁舟钓烟水”与“当时重铠渡冰河”作对比,诗人昔日为国奋斗,生活充实,而今只能在水边钓鱼,徒自伤悲,充满感慨。尾联以虚衬实,以梦中刻石纪功的美好梦想反衬壮志难酬的残酷现实,以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结尾,让人唏嘘不已。
二.答案:3.D
4.①巧用拟人,“吟木狖”指猿猴吟诗,用猿猴受到书院学子的影响吟咏诗文,侧面表现了书院浓郁的学习氛围;②“戏”运用拟人手法描绘游鱼欢快嬉戏的场景,表现出书院的宁静与幽雅;③“闻”“见”视听结合,刻画了书院环境的幽雅、静谧,画面感强;④由“夜”到“晴(日)”,由“诗阁”到“水亭”,借典型场景表现华林书院清雅、幽静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3.“有荒凉、萧瑟之感”错误,最后两句描写华表,突出了书院的光彩夺目,表达了对书院的赞叹,并没有“荒凉、萧瑟”之感。
4.【诗歌鉴赏】华林书院是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涧书院和鹅湖书院齐名。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华林书院的功绩与影响,后四句描写书院的自然景观。首句交代华林书院的地理位置——元秀峰前,接着说明书院显赫的声威——受朝廷旌奖。三、四句写华林书院的巨大影响——对社会的教化作用,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并在此苦读成功登第,整个城邑的人都成为喜爱读书的儒生。后四句具体描写华林书院的建筑物——诗阁、水亭、华表。
三.答案:5.A; 6.“冻白”“冷喷鼻”既写梅花之颜色明净、喷鼻气清冽,又寓意诗人品性高洁;“雪为伴”“风是媒”既写梅花与雪为伴,风送幽喷鼻,又暗含本身被贬异域孤独孤单得遭际和清高自守得情怀。
解析:5.A.“全诗语言清新明丽”错,写了诗人被贬后的孤寂,通过用典抒发了诗人思念远方亲人却无处诉说的痛苦,语言典雅沉郁。
6.“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的“冻白”“寒香”既写梅花之颜色洁白、香气清冽,又暗含借梅花之洁白表现诗人自己具有高洁的品质;“雪为伴”“风是媒”既写梅花与雪为伴,暗含本身被贬的孤寂怅惘,梅花身处恶劣环境,却依然借助风传送幽香,暗指诗人虽然被贬,却依然能保持自己高洁操守。
四.答案:7.D; 8.①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②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③乐观豁达,超然豪迈,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
解析: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D项,“悲愤无奈”和“心灰意冷”错,“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本诗表现了诗人遇赦的喜悦心情和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故选D。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注释中说“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首联“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生活,坚强勇敢,面对厄运和挫折,不消极不屈服,充满信心和希望。颔联“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此句深层含义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且“本澄清”一句也大有深意,它暗示出诗人品性清明高洁,受尽磨难,依旧保持。尾联“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于“兹游奇绝冠平生”,看到了海内看不到的“奇绝”景色。把九死一生的贬谪经历当做一次奇妙的远游,写出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超然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