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拜师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激趣,导入新课。
(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会向别人请教,俗话说不懂则问,我们可以向哪些人请教啊?(老师、同学、父母,懂得的人)
(二)的确,遇到问题我们既要勤于思考,还要大胆实践。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就是这样一个勤奋的人,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新课《莫伯桑拜师》
(三)齐读课题。
课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生:莫泊桑),事情——(拜师)
1.什么叫拜师?(恭恭敬敬地认某人为师)
2.向谁拜师?(福楼拜)
3.你对这两位作家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是联系上下文解决。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帮助正音,随机抽查词语的意思。
酷爱 单调 简陋 吆喝 孜孜不倦 焦急万分 直截了当 烙印
咖啡 本质 揣摩 富丽堂皇 滔滔不绝 全神贯注 万般无奈
(三)默读全文,感知大意,思考。
1. 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怎样拜师求教的?
2.他拜师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3.抓住“拜师”这一事件,直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脉络。
三、抓住重点句子,理清脉络。
(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三次求教:2-5第一次;6-8第二次;9第三次)
(二)老师对学生分别提出哪些要求?(重点)
四、学习第一段。
(一)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三)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五、作业。
1.抄写上课时默写的词语2遍。
2.读通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莫泊桑向福楼拜虚心求教,经过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莫泊桑终于写出了不少的世界名著)
3.莫泊桑得到了老师的哪些指点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呢?选择自己感受颇深的一次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概括内容。
(一)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近了莫泊桑和福楼拜两位著名作家,谁能概括课文内容?(莫泊桑向福楼拜虚心求教,经过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莫泊桑终于写出了不少的世界名著。)
二、导入新课。
福楼拜是法国文坛赫赫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莫泊桑是他出色的学生,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名师出高徒啊!究竟这位福楼拜老师有什么绝招?我们跟随莫泊桑一起去聆听大师的教诲!
三、精读。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2到9节写莫泊桑三次拜师,小黑板出示:他是怎样求教的?都得到了老师的哪些指点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呢?师:请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感受颇深的一次来学习。
1.学生自学,要求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重点词语品析。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品析有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中心,揣摩人物的品质。】
2.大组交流:他都得到了老师的哪些指点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呢?选择第一次拜师的小组来谈谈你们的收获和体会?
▲第一次
①“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哪个词最能体会_____心情 )从“坦白”读出莫泊桑态度是怎样的?(莫泊桑态度坦诚。)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工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从“直截了当”说明福楼拜能一眼就看出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②“‘那——怎样才能使工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从“急切”读出莫泊桑急于寻求提高自己写作功力的有效途径,心情迫切,说明他好学上进。
老师所说的功夫指的是什么?(肯吃苦,勤练习)怎么肯吃苦,勤练习,举例说来就是——(指名读例子)(说明做学问需要勤奋苦练)
③小结:从第一次拜师我们知道了莫泊桑是个(虚心求教)的人。福楼拜对待学生(直言不讳)
④分角色朗读把这一次拜师的情景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二次
过渡: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了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
引读:莫泊桑按照老师的指点一丝不苟照做了,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
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
①“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呢?”从一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个不中可以看出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莫泊桑的错误看法,特别是后两个“不”字连用并辅之以感叹号,加重了否定语气。)
②“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呢?”换句话说就是(有很多东西可写,他告诉莫泊桑可以写些什么东西?)
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连续问句。福楼拜一个接一个的问,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滔滔不绝”)
老师看到的马车和莫泊桑看到的一样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老师不仅是看马车,他还看到了不同样子的马车,不同天气下的马车,走不同的路的马车,甚至还看到了驾车的人。)(你看和学生相比较而言,老师看得是更加仔细。它们中有作为老师的严厉,有对莫泊桑的轻微的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
小结:现在你能体会到这功夫里还有怎样的意思?(仔细观察)这么精辟的道理,老师可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举了一连串的例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这样有什么好处?那么你们能试着用老师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吗?
④ 引读第八自然段:老师说的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莫泊桑的心上,从万般无奈再次登门拜访,得到了老师循循善诱地指导,对于莫泊桑来说真是受益非浅。从此以后他就按老师说的那样去下功夫,从此他天天——全神贯注地——从中获得了——写了——于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揣摩福楼拜的语言,反复地朗读,了解“功夫”含义,从而为学生掌握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有更感性的理解。】
▲第三次
这个虚心好学的莫泊桑没有满足,带上一些作品第三次登门拜师赐教,哪个小组来谈这一次他有什么收获?
①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从这句话我们能够联想到哪些四字词语(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
②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是呀,正像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不仅要仔细,还要有重点,体会他们的独特之处,抓住他们的精神本质。
(这句话又告诉我们写作方面应当注意:写作要避免拾人牙慧、陈辞滥调、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毫无特色的毛病。 )
是呀,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王尔德有句名言:“第一个用花比美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再用是庸才,第三个再用就是蠢才了。”
小结:从第三次拜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莫泊桑学习真可谓(勤奋好学),福楼拜教导学生时(悉心指导)良苦用心啊!
③让我们朗读第9段,用心去体味,一定也能从中得到启迪。(齐读第9段)
小结: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让我们牢记福楼拜老师的教诲,出示:(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二)引读学习第10节
酷爱写作,虚心求教,诚意拜师的莫泊桑把老师的话____ ____,更加___ ___,他仔细 ,用心_ ___,积累了___ ___,终于写出了_____ ___。
是呀,“功到自然成”,最终莫泊桑成了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例如《项链》就是一篇举世闻名的名作。(简介作品)
(三)阅读着莫泊桑拜师的经历,我们再来看看他的成长足迹——
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记下看到的一切,按此方法锻炼观察力。 1年
1873年师从福楼拜 ----------- 1880年正式发表作品 7年
13岁开始写作 --------------- 30岁登上世界文坛 17年
(四)课文读完了,再看到这些数据,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呢?(结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莫泊桑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他(勤学)的结果,还离不开福楼拜的指导、善教。
师总结:写好一篇文章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才能写成锦绣文章,才能妙笔生花,让我们牢记: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提供,进一步懂得莫泊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听了福楼拜的指点,然后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进而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三)(选做一题)
1.莫泊桑成名以后,假如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经验,他会怎样讲述自己拜福楼拜为师的这段经历呢?请你展开想象,以莫泊桑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2.你写文章有什么困惑?假如你去请教福楼拜会发生些什么事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我拜福楼拜为师”为题,说一段话。
附板书:
29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项链》的主要内容
一个勤劳同时也贫穷的女人为了体面的参加一次宴会向一个富有的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但是不慎弄丢了,她十分懊恼,心里很惭愧,决心努力做工还上丢失项链的这笔钱,等到10几年以后,她终于赚够了这笔钱,买了一条一样的还给朋友,但朋友却哭笑不得,告诉她这个只不过是一条假的,所以丢了也无所谓。原来辛苦十几年,结果竟是如此的荒唐。这时作品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限的思索。
含义: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