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快乐的音乐会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音乐(人音版) 章节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演唱,能感受歌曲喜悦的情绪,培养对音乐会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观看微课,能学会演唱歌曲,初步了解小胡琴等乐器,并能熟练地模仿演奏姿势。
3、知识与技能:通过演唱歌曲,能自主地编创歌词及简单舞蹈动作,并有感情地表现;通过游戏,感受休止符的用法。
学习者分析 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逐渐增强,对音乐课堂内外的音乐知识好奇心加重。因此本课创设音乐会的情境,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同时通过拓展和游戏让学生感知休止符、大跳等音乐难点。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充满想象力,因此本课创设的模仿演奏和编创歌词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够自主把握课堂。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歌中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等乐器的外型,熟悉乐器的音色,并且能模仿演奏姿势。
教学难点:演唱歌曲,准确把握休止符节奏。
解决措施:
1、通过微课教学,学生能直观的认识歌曲中的三种乐器,并模仿其演奏姿势
2、通过导入环节“节奏大闯关”,以师生互动的游戏方式,感受对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视频导入 0’00”-
2’18” 引入课堂主题情境——音乐会 观看音乐会视频,设问:视频中的人在做些什么? 自主观察、并回答音乐会的内容 视频教学,直观呈现一场音乐会
节奏大闯关 2’18”-
4 ’44” 解决歌曲难点节奏;
揭示课题 节奏大闯关;
声势动作练习节奏;
以打节奏的方式夸一夸自己 模仿教师
打击节奏 设置动画,以逐级闯关的形式呈现节奏型
聆听歌曲 4’44”-
9 ’47” 感受歌曲情绪;听辨乐器种类 聆听歌曲
设问歌曲情感,听辨乐器 聆听歌曲
自主回答 思维导图直观展现三种乐器
微课教学 9’47”-
13’58” 认识乐器
模仿演奏 观看微课,了解乐器演奏动作
聆听、模仿 观看微课
聆听歌曲
模仿演奏动作 微课程解决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13’58”-
32’42” 学会演唱歌曲 教师范唱
模唱旋律
按节奏接龙词
完整演唱 聆听
模仿
自主演唱 多媒体呈现谱例、音频;
利用笔、形状、放大镜等工具解决谱例中的难点
拓展编创 32’42”-
39’23” 编创歌曲 学生讨论
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并自主编创 讨论
编创
表演 多媒体播放音频
课堂小结 39’23”-
41’00”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点
打节奏鼓掌结束音乐会 总结、思考 设置动画
六、教学流程图
视频导入(观看音乐会视频)→节奏大闯关(联系八分休止符、获得音乐会入场券)→领取音乐会入场券(揭示课题)→初听歌曲(设问感受)→复听歌曲(听辨乐器)→微课(认识乐器、模仿演奏)→教师范唱(歌唱姿势)→模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完整演唱→创编歌词及舞蹈动作→鼓掌打节奏,结束音乐会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