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短文两篇-穿井得人》课件(2课件打包)(鄂教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短文两篇-穿井得人》课件(2课件打包)(鄂教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5 15:06:18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枭逢鸠
简介作者:刘向
刘向(前77-前6),字子政,原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末期一位硕儒。他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少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歆之父。一生著述宏丰,他的《新序》《说苑》和《列女传》广为人知。
《说苑》是继《新序》之后的又一部收集了先秦至汉初历史故事的著作,是刘向为汉成帝编著的政治教材,意在借古通今,明君臣之道,书中许多机智隽永的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颇富教育意义。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
(1)根据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2)注意在朗读中的停顿。
枭:xiāo 恶:wù 更:gēng
徙:迁移。
安之:到哪里去。安,哪里。之,去
恶:厌恶,讨厌。
更:改变。
犹:还。
以:因为。
再读课文,品读讨论
1、“枭将东徙”的原因是什么?
2、鸠对枭的迁移持什么态度?
3、鸠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4、想一想:你认为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枭改变它的处境吗?
理解寓意:
面对问题不能回避,回避只是权宜之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根本着手;当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矛盾时,要学会自我反省,如果错在自己,就要尝试改变自己。
温故知新,比较阅读
请回忆《周处》一文,通过人物描写比较两篇课文的主人公思想态度的异同点。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明确:
同:两人都有错误表现。
异:周处敢于面对并改正缺点,而成为忠臣。 枭却采取逃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描写:《周处》——心理、语言(间接)描写。
《枭将东徙》——语言描写。
攘鸡者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比较寓意
同:“治本为要”
异:枭错在回避。
攘鸡者错在拖延。
读读背背,口语表达
1、用1-2分钟时间背诵本文,分角色背诵。
2、联系自己谈一谈学习后的感想或收获,谈谈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共15张PPT)
导 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枭逢鸠》,讲了怎样对待缺点和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人》这篇课文。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吕不韦( ——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吕不韦 )
从井里打水浇地
等到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打井
穿井得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
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吕氏春秋》(吕不韦 )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谈论
代这件事
使听见
向、对
穿井得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这件事
回答

劳动力

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质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子将安之? 古义:
今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
东 :
哪里
平安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一词多义
之:闻之于宋君 。 子将安之 ? 得一人之使。 闻: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 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故东迁 。 于: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代词 这件事
动词 去、到
助词 的
听到
使听到
认为
因为


写作方法 《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