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
邓颖超
作者简介:
邓颖超 (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领导人。周恩来的妻子。河南光山人。1904年2月4日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2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全国妇联、全国人大等担任要职。
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
广州结婚。这是他们结婚期间留影。
1936年,邓颖超同周恩来在陕北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
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
处前留影。
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梅园新村三十
号院内。
195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二十五周
年纪念照
1961年4月6日,在北京西郊机场
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
第一部分
(1) 看花思人深情追忆
第二部分
(2-6) 回忆共度美好时光
第三部分
(7-9) 爱情道路患难与共
第四部分
(10-11)遥想过去深情一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共同革命理想
坚定革命信念
忠贞不渝爱情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章,作者通过追忆与丈夫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表现了作者和周恩来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寄托了对周恩来的深情怀念。
本文的语言清新、淡雅、朴实,节奏舒缓、平和但又能表达深厚情感。
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这句话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漂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抒情性极强,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载的周总理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饱含着对”看花主人“的思念。
三、仔细阅读第八段,
思考:1、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2、表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怎样的精神?
文章第八段主要写了周、邓二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现了这对革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的共同理想。他们的爱情之花和革命之花并蒂开放,体现了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他们与祖国休戚与共,他们的爱情生活也始终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周恩来如何称呼邓颖超
周恩来在熟悉的老同志面前,常称邓为”小超“;在比他年轻的熟人眼前,有时也遵从他们对邓颖超亲昵的称呼,称之为”邓大姐“。但他从不用”太太“或当年盛行的”爱人“,更不袭用旧社会读书人谦称”拙荆“、”贱内“、”糟糠“一类的称谓。那么,在外宾面前,周恩来又怎样称呼邓颖超呢?1956年9月间,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求见周恩来,代表政府正式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夫人访南。周恩来在这次接见中,称南斯拉夫驻华大使的妻子为”夫人“,而三次称邓颖超为”我的妻子“。因为洋人分不清”爱人“与”情人“的区别,只有”妻子“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海棠花(táng) 仿佛(fǘ) 鸿雁(yàn) 盛开(shèng)
B.心潮澎湃(bài) 芬芳(fān) 丰硕(shuò) 难患(nàn)
C.艰难险阻(zǔ) 厌恶(wǜ) 束缚(hǜ) 结婚(hǖn)
D.不屈不挠(ráo) 头颅(lú) 甬道(yǒng) 流血(xǜ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点缀 挺拨 寂寞 伸展
B.婀娜 飘渺 收拢 游目聘怀
C.走廊 绚烂 朦胧 俯仰天地
D.盈耳 眉稍 姿势 若隐若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
C.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誓言。
D.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你,一个妇妇结了婚,一生就完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上级明文规定:谨防腐败,节日期间坚决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
B.经过电教组的老师一周奋战,一间用“奔四”装备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期投入使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对于今天至关重要。
5.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
(2)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酸又甜,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3)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
(4)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继续工作。
(5)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6)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7)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 ,而是在十二年以前。
A2)1)4)3)5)7)6) B4)3)5)2)1)6)7)
C6)2)4)3)1)5)7) D1)2)4)3)7)6)5)
6.仿照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语意连贯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结着丰硕的果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1.“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的意思是: 。
2.说说画波浪线的语句反映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
3.“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4.作者为什么要交代粉碎“四人帮”及以后的国家形势?
三、比较阅读
阅读《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第4段和《深情海棠》,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第4段,文段略)
【乙文】
深情海棠
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钟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鲜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里,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来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开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来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涵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作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保存着,看到它,就会使人们引起多少美好遐想。
啊!深情的海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的内容。
甲文:
乙文:
2.甲文运用的记叙人称是 ,其好处是 ;乙文运用的记叙人称是 ;其好处是 。
3.甲文引用了龚自珍的诗句,其作用是 ;乙文引用了苏轼的名句,其作用是 ;
4.如何理解甲文中的“落花比开花更好看”一语?
5.乙文中为什么说苏东坡的爱花之情“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6.当人著名作家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中,高度赞扬了周总理崇高的品质,请依据你对周总理的了解,仿照示例,将梁衡概括的总理六大品质补充完整。
周总理六大品质:死不留灰, ,官而不显,党而无私, ,去不留言。
四、类文阅读
深情海棠
王晓明
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他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做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地保存着。看到它,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啊!深情的海棠!
1.为什么说苏东坡的爱花之情“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为什么爱在海棠树下散步?(用第二段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一句使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为什么见了放在一个镜框里的海棠花和芍药花,会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中考链接(2009年长沙市)
(1)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一朵月季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2)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卖小炒。一个小气罐,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或炒鸡肉,或炒猪肉。
(3)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极干净,外面罩着白衣。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的红。她有围裙,有袖套,过一会儿,她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4)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饭时,女人的摊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盘,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承载着五味调和百味香,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5)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6)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7)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罢?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坐在桌旁雕着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8)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9)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10)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11)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12)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
1.下列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夫妻情 B、卖小炒的女人 C、萝卜花 D、小城风景
2.从全文看,文中(6)(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其作用是
。
3.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答:
。
4.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答:
。
5.本文用了 、 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
的女性形象。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A
2.C
3.C
4.B
5.A
6.略
二、课内阅读
1.【思路解析】抓住“在我们中间”理解。
【答案】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2.【思路解析】抓住有代表性的词语,如:风雪、高山、平原等,可以联系《周总理,你在哪里》来回答。
【答案】为国家为人民长期操劳,四处奔走,与人民在一起同时也为和平而奋斗不息的领导人。
3.【思路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文中也交代了“四人帮”这个政治背景。
【答案】周总理逝世时,“四人帮”仍在横行作恶。
4.【思路解析】理解写作意图。
【答案】告慰英灵,可以安息,值得欣慰。
三、比较阅读
1.甲文:叙述“我”寄海棠花给在日内瓦开会的总理,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乙文:叙述了周总理夫妇对海棠花的喜爱,表达了周总理夫妇之间的深情。
2.第二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三人称 客观叙述,不受限制
3.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落的美景,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总理鞠躬尽瘁、奉献不息的精神的赞美 具体地描摹了海棠的娇柔,抒发了苏轼对海棠的喜爱,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总理夫妇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4.“落花比开花好看”既是因为海棠落花时的静态美,更是因为“落花”寄寓了周总理鞠躬尽瘁、奉献不息的精神,含蓄地赞美了总理精神的可贵。
5.因为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不仅是对海棠花的喜爱,也寄托了他们两人之间动人的挚爱深情,更表达了他们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向。
6.生而无后 劳而无怨
四、类文阅读
1.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不仅表现在对海棠花的喜爱,也寄托了他们两人之间动人心弦的挚爱深情,更表达了两位革命领袖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志向。
2.“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
3.拟人
4.因为它很像一幅“对花无语两含情”的静物油画,其中蕴含着亲人的深情厚谊。
五、中考链接
1.C
2.插叙 交代上街卖小炒的原因,突出人物形象(学生也可答交代原因,突出形象)(符合要求即可)
3.抢救男人 (丈夫瘫痪;女儿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摆摊卖小炒(卖小炒赚钱)
4.篇末点题,揭示文章的主旨(赞美自强不息的精神)
5.心理、外貌、动作、语言、侧面等;自强不息(坚强;不怕困难;不怕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