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一封信》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字词注音
A、谄媚() 熟稔() 疮痍()
B、涅槃() 希冀() 蹂躏()
C、呛死() 嶙峋() 咆哮()
D、豁达() 凌迟() 疮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
3.“我总想为你创造条件,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对作者的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生命入后,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在作者看来,该如何理解?
5.释词:
蹂躏:
鸡皮鹤发:
6.作者在文中举红九军军长孙玉清妻子的事例,是在教育儿子 。
二、同步解读
坦率讲,我是欣赏你的,一如欣赏一部作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我仍会欣赏你,因为你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你最大的特点是心地善良,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人心如海,世事如焚,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你对大自然充满爱心。小时候在上海你才四岁,见有人摘花,你气得跳脚,电视中有砍树的镜头,你对我说:“树会疼!”你敬重一切生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家中有蛾子乱飞,我常拍打,你总说:“它们也是生命。”小时候你看见一则报道:海洋动物锐减,从此你再也不吃海鲜,直至今日。你说:“鱼我是能吃的,但不吃,保护海洋生物。”我常自问:“这孩子难道心中有佛吗 难怪那一次你在青海塔尔寺,喇嘛们蜂拥出来看你,说你头上有佛光。有胜于无。放眼望去,山林被砍伐,二百年后世界只剩一棵树。动物被屠杀,中国人什么都敢吃。我曾给你讲袁崇焕的故事,当活龙虾被端上桌子,眼珠悸动,胡须颤颤时,我想,这不就是被凌迟的袁督师吗 从此我也拒绝吃生龙虾。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哺育你、教导你,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某次考试,你一道题做错了,随意瞟到同桌的正确答案,但你偏不改,就这么交上去。宁阿姨说:“你真笨!”那天我极累,有电话找,我对阿姨说:“就说我不在。”随即我感到羞愧,这不是说谎吗 在这一点上,我甚至不如你。
7.本段提出了儿子的优点是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谈的?
8.文中列举儿子对大自然充满爱心,是从哪几方面来谈的?
9.在本段中还称赞了儿子的什么优良品质?
10.作者教育儿子,同时也受儿子的影响,文段中儿子影响作者的是儿子的优良品质。读完本段后,对你有什么影响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三、美文赏读
赠人以微笑
没事的时候,常常站在窗前观看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偶然间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人走过去走过来,脸上的表情或矜持或麻木,或愁绪或轻漫,他们一个个满腹心事的样子,脸上挂满了生活的冰霜。再到外面看一看,商场里,公共汽车上,到处是拥挤呆板的面容。没有谁肯把自己脸上的皮肤放松一下露出笑容来。
难道,这就是都市的表情
倒是也有笑的。那些站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和酒店里吃青春饭的小姐们,永远以谦恭的、诌媚的笑脸迎送着每一个走到他们面前的客人。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他们脸上的每一块肌肉。可是你能猜得出,那些肌肉都是机械的,僵硬的,那只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如同厨师要掌的勺,司机要握的方向盘一样的工具。
都市里难得的是那些什么都不为,或者只是由于心里温暖而发出的笑。可能是别人送给了自己一件小礼物,可能是久别的情人打来了电话,也可能是想起了很久以前的某件趣事。总之,它与那些阴险的无奈的得意的笑截然不同。它应该像轻风一样掠过人的心灵。然后又自然而然地蔓延到他的脸上。这种笑一旦挂到大街上去,马上就会给千篇一律的都市注入了新鲜的、芬芳的气息。
一个长得精瘦的女人牵着自己四五岁的小女儿从市场上走过。小女孩白白的小手指着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人,忽然咯咯地笑了,“叔叔,叔叔……”“横肉”愣了一下,转过身拨弄那个挂在摊上的风铃“叮叮当,叮叮当”。小女孩开心地拍着自己的小手又蹦又跳。“横肉”也眯着眼笑了,温馨弥漫了整个市场。
其实,就在昨天,小女孩的妈妈因为秤头上的分量和“横肉”吵了一架。
那天我和女友在饭馆里吃饭。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个胖乎乎的女孩。女孩一边吃饭,一边微笑,那种笑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笑,又清纯又干净。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那个女孩就那么始终边吃边笑着。等那个女孩去了以后,她的愉悦还一直留在桌子上。我和女友都被感染得不得了。我们在回去的路上边走边猜测那个女孩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做了很多假设,虽然最后还是没有得出结果,但我们那一天过得却特别美好,阳光洒满了一路。
有句话说:送人以鲜花,手留余香。其实,赠人以微笑,用不着花钱,却同样收获许多。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矜( )持 献谄( ) 满腹( ) 机械( )
12.作者为什么把在窗前和商场里、公共汽车上看到的现象称之为问题
13.“难道,这就是都市的表情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14.“那只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一句中“那”指代什么 怎样理解“那只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如同厨师要掌的勺,司机要握的方向盘一样的工具”
15.为什么说“什么都不为,或者只是由于心里温暖而发出的笑”在都市里难得
16.“它应该像轻风一样掠过人的心灵,然后又自然而然地蔓延到他的脸上。”一句中“它”指代什么 “这种笑一旦挂到大街上去,马上就会给千篇一律的都市注入了新鲜的、芬芳的气息。”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17.小女孩是一种怎样的美 它有着怎样的作用
18.“胖乎乎的女孩”的笑是清纯干净的,女孩走后“她的愉悦留在桌子上”,她的愉悦真的留在桌子上了吗 该怎样理解
19.“但我们那一天过得却特别美好,阳光洒满了一路”说明了什么
20.仿照文章结尾一段,说出有关笑的带有哲理性的语言。
参考答案:
(1.略 2.思想有时会出现偏差,一个人心理上的障碍是最难克服的,但是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必须能战胜自己。 3.家长总想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总是要从孩子身上找自己的影,想当年,自己如何如何,如今可不能再让孩子受罪,所以家长很溺爱孩子。 4.“既要珍惜生命”是指要有一个正确的生命观,一个人的生命,不单是属于自己,还属于关心你的好多人,“又不要太过看重”是说生命是一个有无,一个人连死亡都不怕,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呢? 5.略 6.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7.心地善良。对大自然充满爱心和正直诚实两点。 8.从对植物和动物的态度方面来谈的。 9.正直诚实。 10.一个人要心地善良,善待世间万物,更要善待他人,做一个无愧于自己良心的人。(意近即可) 11.略 12.因为这是生活中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13.不理解,为现代都市生活造就了这种种表情而痛心。 14.僵硬的、机械的笑;售货员和小姐们以笑招徕客人,以达到从他们身上获取钱财的目的。笑是他们的武器,也是必备的工具。 15.现代都市人们的心绪是浮躁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为金钱、利益而奔波,每天都在受到利益的驱使,心里早已丧失了理解和纯真。(意思对即可) 16.由于心里温暖而发出的笑,说明了这种发自心底的笑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量,会给都市生活注入清新的气息。 17.天真无邪,冰释前嫌(后一问意思对即可) 18.女孩纯真的微笑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感染了我们和其他人。 19.清纯干净的微笑感染了我们,使我们觉得一切都特别美好,生活道路上充满了阳光般的温馨。 20、意思对,句式对即可。)(共19张PPT)
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
作者简介
刘亚洲 1952年10月出生,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自学指导
速读课文,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是什么人写给什么人的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十四岁的儿子的信,信中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了父辈的殷切希望。信中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
自学指导
试站在这位父亲的角度体验一下他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并谈谈他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针对什么提出了哪些希望。
优点: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
针对存在的缺点提出的希望:应有博大的胸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文章思路
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
儿子——追忆历史——
优点评价 ——提出希冀
合作学习
信中谈到了大量的事例,你认为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其中哪个事例给你的感触最深?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谈谈你读完这封信后的感受。
民意调查
两代人因生活时代、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分歧和矛盾被称之为“代沟”。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有代沟吗?如果有,你是怎么对待的?
你和父母之间有思想上的交流吗?如果有,是用何种方式进行的?效果怎么样?
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代沟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2、父母给我们衣食和爱抚,使我们健康成长。
对我们性格形成最初起作用的是家庭,父母在我们一生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爱的冲突”与化解冲突小锦囊
1、如何正确认识爱的冲突?
2、化解冲突小锦囊。
正确认识“爱的冲突”
1、“爱的冲突”的出现是正常的、自然的,是孩子渴望独立、渴望尽快成长的表现。
2、“爱的冲突”会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应积极消除。
化解冲突小锦囊
1、转换角色理解父母的难处。
2、多与父母谈心,实现有效的沟通。
如何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1、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与期待。
2、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
3、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
用
爱
和
孝
敬
你想在哪个特别的日子里向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爱的礼物?你的礼物有什么特别含义呢?
拓展阅读
时代在变,人物在变,社会在变,不变是亲情、是父爱,今天刘亚洲给儿子的一封信寄托着父辈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也定给儿子一封信,虽只有短短八十六个字,但对为学做人的道理讲得精简而具体.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查阅《诫子书》,并与本文做一做比较。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结也,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反思提升
试着用文字来与父母交流,并将交流的结果写在日记上,记得用书信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