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学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学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8 23:12:07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习目标导航]




1.搜集五四运动的史料和视频,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2.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3.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4.掌握国民革命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
①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与上海。
(3)概况
①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影响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
①政治基础: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②政权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过程: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2)标志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上图为1919年沈伯尘所作的漫画《山东青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提示:画中有太阳标志的骷髅代表日本,它嘴里衔着“山东青岛”,代表日本想要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画中的中国人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向外拉,这指的是五四运动。
 
“一、二、三、四”数字法巧记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闭幕。“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红船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提示: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统一战线
(1)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2)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3)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
笔记: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材料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是由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而五四运动之后,虽然革命的任务仍然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革命的对象也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既然如此,五四运动之后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异:领导阶级及指导思想。
2.论证观点 五四运动是一次启蒙运动
材料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摘编自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的评说理由。
提示: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素养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新的意识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全面认识五四爱国运动
(1)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联合斗争,体现了全民族的力量,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
(2)彻底性: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成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3)爱国性: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4)觉醒性: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5)转折性: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国民革命——前所未有的人民大动员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 国民革命的特点
材料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
提示:国民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论证观点 国民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很大进步,请说明理由。
提示: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反帝反封建立场更为彻底和明确;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联合)。
■素养形成···································································
国民革命的特点
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的全面比较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群众基础
以革命党人和新军为主,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多个阶级结成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广泛
军事基础
主要依靠新军的力量,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创建了新式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北伐战争
斗争方式
武装起义
采取工人运动和革命战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革命成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最终都失败了,即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两次革命的失败中可以看出,要想革命成功,就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人民武装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1.(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19年5月10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蔡元培辞职声明:“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与蔡元培辞职相关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C [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5月”“北京大学”“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等可知,蔡元培辞职与以北京大学等罢课为起点的五四运动相关,故选C项;A、B、D三项述及的时间、地点等明显与材料所述不符,错误。]
2.最能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特点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C.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
D.学生和工人充当了反帝反封建的先锋
A [五四运动主要是针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精神,A项正确;B项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前;C项发生于五四运动后;D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3.“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
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C [由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准备,故选C项;A项发生于1921年,B项在中共一大会议上才明确提出作为目标,D项发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4.(2020·海南学业水平考试)壮阔七十载,奋进新时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活动中,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建国伟业”,由“开天辟地”“浴血奋战”“建国伟业”“当家做主”“艰苦奋斗”5个方阵组成。其中,“开天辟地”指(  )
A.北伐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抗日战争胜利
D.土地革命的完成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它,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B项。]
5.下图为《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的文章所占的比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共合作的实现
D.土地革命的进行
C [从图中可以看出,“革命”一词的比例急剧上升是在1923-192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事件只有国民革命运动,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这一时间界限,排除。]
6.(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C [“民国十五年”指的是1926年,由“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遂下武汉……孙传芳”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故选C项。]
PAGE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导航]




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确立及其性质。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3.了解红军长征的过程,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




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
政治
(1)宁汉合流: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二次北伐
①目的:讨伐张作霖。
②事件
济南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改旗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③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
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表现
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曲折: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商业发展受阻。
知识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原因
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②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过程
①1927
年8
月1
日,周恩来、贺龙等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②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
(3)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2)内容
①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经过: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影响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政权建设
(1)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6.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
(2)作用: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
1.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①召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②内容: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华民国的分期
中华民国
 
官僚资本
(1)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
(2)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利用政权掌握国家财政,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3)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已具有相当规模。
笔记: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不是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早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掌握一部分武装力量,但这些武装力量是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而不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意义何在?
提示: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之后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右倾和“左”倾
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落后于历史发展潮流;“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超越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两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笔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 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条件
材料 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2.论证观点 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材料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
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根据材料,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
提示:观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立三: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泽东:吸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中国的国情(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立三: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
■素养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条件
必要性
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可能性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地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意义
(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
(2)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属于工农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红军长征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 红军长征的原因
材料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
提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党内分歧严重。
2.论证观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根据材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提示: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素养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1)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根本表现。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决策和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1.“宁汉合流”是指(  )
A.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
B.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C.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作
D.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D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故选D项。]
2.(2020·山东学业水平考试)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重大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D.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B项。]
3.(2020·福建学业水平考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的道路。这一时期,有助于该理论形成的实践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基础,故选A项。]
4.(2020·江苏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他的做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做法是(  )
A.组织工人罢工
B.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C.服从共产国际
D.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B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取得巨大成功,故选B项;中共在城市组织工人罢工,但遭到军阀镇压,没有取得巨大成功,排除A项;中共服从共产国际,以城市为中心暴动,但最终失败,排除C项;中共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但最终失败,排除D项。]
5.(2020·海南学业水平考试)红军部队建立了一些培养红色医务人才的军医学校。到1934年10月,共培养各种医疗卫生人才686名,其中军医学员181名,调剂员75名,看护员300名,保健员123名,研究员7名。这一举措(  )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宝贵探索
C.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统治
D.为长征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D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所以题干当中提到的各种人才是长征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故选D项。]
6.(2020·福建学业水平考试)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紧急的战斗形势下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C [由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初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是遵义会议,故选C项。]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