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订鬼》课件+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订鬼》课件+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22 15:37:5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订 鬼
作者 王充
作家简介
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所著 《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王充读书时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离开太学后,王充曾两次出任过小官,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到了晚年,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
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王充反对生知之说,反对知识的先验论,他说:“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 生知者”,他反对那种认为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说法。他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古今所没有的。他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他举例说明萧何收集秦代保存的文书资料,掌握了很多知识,然后"以知为力",协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论衡>>是作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中世纪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涉及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背景资料:
自古以来,鬼神迷信是剥削阶级赖以维持统治的精神支柱。尤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农民起义成果建立刘汉王朝以后,多种矛盾和自然灾害空前严重,使东汉社会很不稳定。在这情况下,统治者大力宣传鬼神迷信,严重毒害人民的 心灵。王充在这是发出了作为一名无神论者的呐喊。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传( ) 疱( )丁
寝衽( ) 椎( )
绳纆( ) 箠( )
“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 我们先别忙着下定论,先听一下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朗 读 课 文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本文的体裁是
议论文
校正场
提出论点
论证论点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举例
论证
道理
论证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第一段:
开门见山
提出论点
设问句: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曾层层展开论述
重点句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2、精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按怎样的思路来证明他的观点的?请同学们结合有关的文段谈谈自己的阅读见解。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第二段:
举例论证
伯乐
庖丁
思念存想,
自见异物。
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重点句子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第三段:
道理论证
分析病人的心理——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分析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所见“鬼”状态各异——“皆存想虚见,未必有其实也。”
重点句子
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皆存想虚见,未必有其实也。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第四段:
道理论证
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来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念,并非实有。(“念”“想”)
再一次证明了所谓鬼是病人痛苦时的精神所致。
文章思路
提出论点
类比推论
深入分析
病理作用
存想虚致
心理原因
精神畏惧
妄见原因
伯乐相马
庖丁解牛
有鬼非人死精
神为之皆人思
念存想之所致
在论证部分,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呢?
1、先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否定了鬼的存在。)
2、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和庖丁解牛不见活牛的事例来论证:“思念存想,自见异物”
用“二者用精至矣”和“人病见鬼是思念存想”相类似,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
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了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流俗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你认为世上有鬼吗,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1.致之何由 2.何以效之
3.二者用精至矣. 4.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5.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6.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翻译下列句子
(1)段,提出论点( ),并进行了阐释。
(2、3)论证论点。
第2段用了( )论证方法,举( )和( )的例子,证明论点。
第3点分析病人的心理,证明论点,可分两层,第一层照应( )
第二层照应( )
举例
伯乐
庖丁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第4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来证明
( )
再次证明了所谓鬼是( )
鬼是人的主观意念
人病痛苦时精神所致
阅读文段,做文后的问题:
(一)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疱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的论证 方法,论证“ , ”的道理。
2、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
3、翻译句子。
⑴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⑵二者用精至矣
(二)
①夫精念存想,或泄于 ,或泄于 ,或泄于 。②泄于目,目 其形;泄于耳,耳 其声;泄于口,口 其事。③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④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⑤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1.在原文的横线上各填一个词。想一想:①②句都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两句当中三个方面顺序一致吗?
2.本段文字从“精念存想”表现于“ ” 、“ ” 、“ ”的现象来证明“ ”是人的主观思念,是人产生的幻觉,并非实有。
3.翻译画线句子。
4.两段选文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搜集古今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和同学交流。《订鬼》同步练习
【自主预习】
1、注音:
衽( ) 庖( ) 箠( )
椎( ) 纆( )
2、解释加点的字
(1)病者困剧 困: 剧: (2)何以效之 效:
(3)顾玩所见 顾: 玩: (4)夫精念存想 精:
(5)若见鬼把椎、锁、绳纆 把: (6)俱用精神 用:
(7)昼日则鬼见 见: (8)或泄于目 泄:
3、本文选自 的《 》,订鬼即 的意思,如同他的《论死》,《死伪》一样,是刺向 的利剑,是投向 的檄文。
4、王充,字 , (朝代) 家、 家。他批判:“ ”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 “ ”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 。
5、本文的论点是 。
【当堂达标】
阅读文段,做文后的问题:
a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疱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6、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 , ”的道理。
7、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
8、“无非马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说说“顾玩所见,无非马者”的意思。

9、翻译句子。
⑴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⑵二者用精至矣

b
①夫精念存想,或泄于 ,或泄于 ,或泄于 。②泄于目,目 其形;泄于耳,耳 其声;泄于口,口 其事。③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④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⑤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10、在原文的横线上各填一个词。想一想:①②句都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两句当中三个方面顺序一致吗?

11、本段文字从“精念存想”表现于“ ” 、“ ” 、“ ”的现象来证明“
”是人的主观思念,是人产生的幻觉,并非实有。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夫精念存想 ( ) ⑵俱用精神 ( )
13、翻译画线句子。


14、两段选文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课外迁移】
. a 2004。无锡 约 不 可 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
③公将焉之 (   )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    )
16、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17、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18、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b.2004.厦门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 由是感激( )
③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 若嗣子可辅( )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21、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属( )
① zhǔ。连接。 ② zhǔ。委托,交付。
③ 隶属,归属。 ④ 亲属。 ⑤ 类。
22、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c.
北人(1)生不识菱(2)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1)北人:北方人。(2)菱:一年生水生草木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仕于南方( ) (2)席上啖菱( )
(3)或曰:“啖菱须去壳。”( ) (4)欲以清热( )
24、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2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7、订鬼
1、rèn páo chuí chuí mò 2、困:困顿 剧:厉害,严重 效:验证 顾:看,玩:欣赏,玩味 精:专一纯正 把:拿着 用:因为 见:出现 泄:显露 3、 王充论衡、订鬼篇 评论鬼神 有神论者 统治者。 4、仲任 东汉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文学批评 天人感应 精气 灵魂。 5、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6、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 类比论证;思念存想,不见异物。 7、庖丁解牛;形容技术或技能非常熟练。 8、(双重)否定句式; 仔细端详所见到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马的。 9、(1)胡思乱想,自然会看到怪异的事物。(2)这两人是用心到了极点。10、目;口;耳;见;闻;言;不一致。 11、目;耳;口; 鬼。12、专一,纯正; 精神。13、醒时见到的鬼和睡时听到的鬼,都是因为精神作用而产生的幻觉,害怕和想象,都会产生同样的情况。15、①约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难道,哪里 16、a 17、(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意思对就行,“之”的指代义要译出。)18、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19、解释加点词: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20、翻译句子: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 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21、(②)22、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开放题。答案略。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有自己的观点,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理清楚,能自圆其说。
23、(1)做官 (2)吃 (3)有人 有的人 (4)用 用来 24、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25、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不懂不要掩盖,不要装懂,要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