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何尝杀妻同步练习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篡( )位 自刎( ) 典籍( ) 捏( )造
冤( )家 无稽( ) 祠( )堂 特殊( )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
在旧戏舞台上 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 名叫 吴汉杀妻 又叫 斩经堂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王莽的女儿就自吻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掉自杀了。
这样,吴汉果然死心踏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 )
(2)在汉代的历史典藉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
(3)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珠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污害了吴汉。( )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5.解释下列句中粗体词语的意义。
(1)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
(2)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诬害了吴汉。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来说, 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怀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A.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
B.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C.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怀疑中解决,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D.大胆怀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深入研究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怀疑中解决。
二、阅读实践
(一)
如果对于《后汉书》的记载还认为不足的话,那么,我还可以举出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做证明。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
7.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8.文中画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9.“这又证明”中的“这”指代的是 。
1O.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哪几层意思?
(二)说“疑”
①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的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③“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断,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与真理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氯化碘”。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育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时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④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再检验它是否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运动规律,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质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碍,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克尼就不可能不用导线把信号送到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血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完全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理;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对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⑤“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被陈规旧章束缚头脑,不随主观臆想乱下判断,不因权威之言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实现“四化”的途中,身为科学技术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能有所发明。
B.“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在实现“四化”的途中,身为科技大军的战士,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12.按议论文的引论、本论和结论,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段;第二部分: 段;第三部分: 段。
13.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 段,用 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 ;第二层: 段,用 的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等事例论证了 。
14.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比喻论证法 D.对比论证法
15.文章第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和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加引号的“疑”字,意思一样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样,都是“怀疑”的意思。
B.一样,都是“疑问”的意思。
C.不一样。前者是“怀疑”的意思,做动词;后者是“疑问”的意思,做名词。
D.不一样。前者是“疑问”的意思,做名词;后者是“怀疑”的意思,做动词。
16.和例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
A.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
B.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C.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
D.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氯化碘”。
17.用最后一段中粗体关联词造一个句子。
三、表达实践
18.在文末横线处分别运用“只有……才……”和“如果……那么……”的句式,补写两个句子,使这段文字内容完整。要求补写的句子合乎文意,与上文衔接顺畅。
人们常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可苦难要成为人生的财富是有条件的。
你战胜了苦难并且不再受苦,苦难才是一笔值得你骄傲的人生财富。这时,你再怎么说以前的苦难都不会感到自卑,反而有一种豪气;别人听你的苦难,也像是听传奇,不会可怜你轻视你,而是敬重你。如果你没有走出苦难,你能说什么呢?你说的在别人听来就是诉苦,是在乞怜。
所以,苦难未必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参考答案
1.cuàn wěn jí niē yuān jī cí shū
2., , 《 》, 《 》。
3.(1)刎 吊 塌 (2)籍 (3)殊 诬
5.(1)毫无根据。稽,查考。 (2)竟不知道。
6.A 7.作者举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证明吴汉没有杀妻。
8.不能。因为画线句子介绍了刘珍的官职、职责,以此来证明“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
9.《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10.两层意思:一是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不必完全照搬史实;二是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写剧本。
11.D 12.① ②③④ ⑤
13.②③ 正、反 要善于“疑” ④伽利略 要敢于“疑”
14.A、B 15.D 16.D 17.略。
18.(1)只有你战胜了苦难,它才是你的财富。(2)如果苦难战胜了你,那么它就是你的屈辱。(共25张PPT)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英雄”
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
(2)中兴:
(3)造次:
(4)殊不知:
(5)无稽:
毫无根据。稽,查考。
竟不知道。
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匆忙,仓促。
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课 题 释 疑
思 考 探 究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些论据说服力最强?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j
供职
因为
就
匮乏
靠、凭借
从吴汉的出身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论 据 一
《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责怪、埋怨
哥哥
吴汉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
之
论 据 二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起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只
大宅子
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没有引起“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论 据 三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仓促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论 据 四
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探 究 小 结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探究: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杀妻”的结论的?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演绎论证
例:
大前提 : “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 : “铁是金属”,
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
归 纳 总 结
演绎论证在逻辑学中称为三段论式。运用演绎论证最要紧的是作为论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
例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在评价张思德的死时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阶级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上例就是典型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大前提(一般事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小前提(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结论。
演绎推理在几种推理中可靠性最大,所以演绎论证说服力最强,在科技论文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文献大量的公式推导,也都是演绎论证。
归纳论证: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这两种推理的思维方向是相反的。
1、大前提:所有干部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
小前提:他是干部,
结论:
2、大前提:如果天气燥热就会下雨,
小前提:今天很燥热,
结论:
3、大前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由于基础差,或者由于教师辅导不够,或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小前提:王昆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基础差,也不是由于教师辅导不够,
结论:
思 考 探 究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
结论: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杀妻《后汉书》必记
《后汉书》没有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演绎论证
论据充分
内涵丰富
小 结
1、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附文赏读:
国人还有“心灵的故乡”吗?
——胡编乱改历史剧愈演愈烈
在社会各界对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和新编小说《沙家滨》广泛质疑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新拍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正在最后制作,“八一”将与观众见面。在戏说成风的当今文艺界,《林海雪原》会将原著演绎成什么样子.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林海雪原》人物性格和情感戏大大增加,杨子荣被改编成了一个在首长身边做饭的炊事员,聪明、诙谐得像“老油条”,经过艰苦卓绝的剿匪战斗最后成长为一位铁血英雄;剧中还创造了一位女性角色,失落入土匪窝,最后投诚,对杨子荣一往情深……
时下,文艺界胡编历史,戏说、新编经典剧目颇为时髦,“汉奸”变“英雄”、“英雄”变“流氓”屡见不鲜,甚至到了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成剧的地步。以至于一些像新《林海雪原》这样的新作还未与人们见面,就引起了种种猜测。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剧翻案之风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奇,生性暴戾的雍正皇帝变成了刚正干练、爱民如子的模范;大贪官竟然善良,和蔼,精明,而其贪婪是不得已而为之……《走向共和》更是将歪曲历史演绎到了极致:臭名昭著的李鸿章成了19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慈禧、袁世凯也都成了出色的政治家,他们都殚精竭虑,具有远见卓识。而维新志士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投机分子,不懈追求民主共和的孙中山,看上去却显得有些不识时务、违背纲常、个人英雄主义、唯恐天下不乱……”
一些作品对原有经典著作的改编新编也“蔚然成风”。新编话剧《红岩》中,江姐与许云峰成了一对男欢女爱的情人,叛徒甫志高一口天津话,满嘴骂大街,说江姐“越来越骚”,若招供可以奖励别墅、帅哥……新编小说《沙家滨》面世,更使民怨沸腾,秀外慧中的抗日女英雄阿庆嫂竟成了胡传魁的姘头、郭建光的情妇,成了一个风流成性的“潘金莲”,令人瞠目结舌。照此下去,包公也会被“改造”成为一个贪官,岳飞可以“改造”成为大卖国贼,雷锋也将被“改造”成一个缺德的自私鬼……
作 业
1、上网或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搜集关于评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文章,摘录主要观点,写一则读书笔记。
2、调查当地地方戏的发展状况,并试分析其原因,写一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