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品读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紫藤萝辉煌繁盛、灿烂夺目、生机勃勃的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通过对今昔紫藤萝的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对生命的深度思考,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
1、通过赏读文中的美词佳句,了解紫藤萝的特点,学习写景的方法。
2、通过对比阅读,感知紫藤萝生命的厚重与精神的力量。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教学法。
3.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孩子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赏一种名叫紫藤萝的花。在古代,紫藤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只有四品及四品以上的人,才能种植。诗人也爱紫藤,李白有诗:“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黄庭坚有“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不见白头禅,空倚紫藤杖。”我就在想,紫藤与文人是否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缘,这种情缘,不仅仅是因为紫藤花的美丽与芬芳,更是因为,花谢花开之间所承载的那份生命的厚重与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二、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高。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好,让我们带着这三个目标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
三、释题--初步感知
有人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也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新颖别致的题目,不仅能给文章增色,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我们一起关注文题,看看从题目当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把你对题目的理解写到导学案上。
题目告诉了我们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紫藤萝;还告诉我们紫藤萝的特点:像瀑布;
从题目可以看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还可以看出紫藤萝的动态美。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④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比作瀑布,充满了想象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壮观的盛势及流动之美;又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走近文本--赏花之美。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
听老师范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几株紫藤萝?文中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区别?
(2)标画出描写紫藤萝花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6人一组,每人最少赏析一句,小组内最好不重复赏析。)
我喜欢 (句子),它妙在 。
示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答: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开的茂盛,气势磅礴、辉煌灿烂。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答: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方法,写“紫色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藤萝的动态美,紫藤萝生命的欢乐,绵长和勃勃生机。流动、欢笑、生长,几个动词,使静态的花跃动起来,表现花的生趣盎然。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答: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颜色的深浅,“像迸(bèng)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分别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照耀下的藤萝花像调皮的孩子般亮丽可爱、玲珑剔透的美好形态,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4)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答: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紫藤萝的茂盛。
(5)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答:挨、接、推、挤这些动词将花拟人化,赋予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繁密,花儿们竞相开放的热闹可爱情形。 (6)“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答:运用语言描写、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花开口说话,赋予花孩子们的语言,写出了花的热闹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
(7)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答:这个句子用白描手法,细腻的写出了每一穗花开的情形。
(8)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答: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每一朵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花盛开,比作笑容,更写出了花的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9)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答: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好,以至于让作者产生了美好的联想。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摘一朵”的冲动更从侧面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和魅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占有它,想去拥有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答:把花香写成浅紫色,用视觉来写嗅觉,把花香写得有形可感,很新颖。
“浅紫色的芳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通感,是指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把花香写得有形可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境界。
(11)作者先写花瀑,接着写花穗,最后又写花朵。写景从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层次分明)
(12)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形态,生动形象,又活泼可爱。(运用修辞手法增色)
(13)作者调动视觉、嗅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来描写紫藤萝花:比如说写紫藤萝的外形:像瀑布、像张满的帆、像尖底的舱;还写了紫藤萝花的颜色和光彩,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像迸溅的水花、闪光的藤萝。写景非常的细腻。(多角度细致描写)
(14)作者写紫藤萝花“在欢笑”“它们在笑”,我从中读出了观花人的喜悦情绪。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本身是没有情绪的,只有观花人移情于物,此时景物才可能有了观花人所赋予的感情。所以作者用了移情于物的写作方法。(移情于物。你的目光真犀利)
(15)作者主要从正面细腻描写紫藤萝,但也从侧面烘托了紫藤萝花的美好形象,还用到了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文中写到“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好,以至于让作者产生了美好的联想。“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摘一朵”的冲动更从侧面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美丽和魅力,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占有它,想去拥有它。
(16)我看出这是一株花朵稀落、花穗伶仃、衰颓零落、有所畏惧、不敢尽情开放的花。理由是它虽然爬得很高,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开花时却要察言观色、洞察时局、试探试探再开。
(17)我看出这是一株横遭指责、惨遭浩劫、生命被扼杀的紫藤萝,理由是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花被人们指责和生活腐化有必然关系。
(18)我看出这是一株生不逢时的紫藤萝花,理由是现在的紫藤萝花可以随意种,可以尽情的开放;十多年前却不让种,如果种了就被指责为生活腐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正侧结合、移情于物、想象、联想、比喻、拟人等多种写作手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了一盛一衰两株迥然不同的紫藤萝花。
五、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花谢花又开,作者从这自衰到盛的生命现象中领悟到了什么呢?文章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又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这“一停”、“一快”的脚步中,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读7、9、10三段找答案。
(知人论世,补充宗璞及写作背景。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其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 另外创作了大量的游记、散文。1981年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其中《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迫害,很多亲人相继被迫害而死。文中说:“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与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弟弟冯钟越,与宗璞感情深厚,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他正身患绝症,生命垂危。1982年10月小弟病逝。此时,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明确答案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者的感情从“焦虑和悲痛”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作者的弟弟重病在身,病入膏肓,即将经历手足生死离别之悲,所以感到“焦虑和悲痛”。开头是因为作者看见了紫藤萝的辉煌茂盛,触动了内心,停下来观看;作者驻足观赏了眼前繁华似锦的紫藤萝花,领悟到的不仅是花色的美艳,更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永恒,所以精神变得宁静而喜悦。结尾是因为从紫藤萝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精神受到了振奋鼓舞所以加快了脚步。
2、作者说“花和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花和人”都经历怎样的不幸?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1)花的不幸:花被拔掉,改种果树,还被指责为生活腐化,生命被扼杀。人的不幸:饱受病痛折磨之苦;历经国家动荡之痛;即将经历手足生死离别之悲。
其实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花的不幸写出了时代的不幸,写花的辉煌写出了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
(2)作者通过看花,感觉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美好、活力与永恒,促使她精神振奋,阔步向前,珍惜生命,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3)启示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受到了文章的鼓舞,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时间带领我们淡忘挫折,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个体的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同时,它也不会因个人的不幸而改变,所以花和人的不幸在生命的无止境的长河之中是微不足道的。与其焦虑悲痛,不如选择坚强前行,将自己的脚步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迎接自己生命的灿烂。
六、课堂练笔。
借鉴本文写景的方法,写一段50—100字托物言志的小短文。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一定要正视苦难和坎坷,不向命运低头。对生命的美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于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生活。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是沧海之一粟,是天地之蜉蝣,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活出渺小生命的精彩。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