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解决词语,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运用比较阅读和结合背景资料的阅读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 点 1、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学习通过背景资料,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难 点 体会文章深刻内涵
课堂类型 单一型 教学方法 自读批注,自主探究,讨论与点拨
教(学)具 多媒体 教学手段 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思改进
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完成目标
作家孙犁说: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他更是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的代表作品有《废都》《商州》《秦腔》等,这位作家是谁呢?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为何对童年一棵小桃树念念不忘呢?
教师交代学习目标
一、检查小组预习情况,教师给以学法指导。
二、走进文本
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小桃树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遭遇。
2、体会作者在描写中带有怎样的情感。
3、带着这样的情感,为大家做朗读示范。
三、深入研读文本:比较阅读(小组合作)
1、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我”的成长经历有何异同。
2、小桃树与爷爷的盆景之间比较有何异同。
3、小桃树与紫藤萝之间有何异同。
四、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背景资料
这样一位作家有怎样的际遇,会写一棵小桃树呢?
贾平凹,1953年出生于陕西一个偏僻的农村,母亲是农民,父亲是教师。文革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进行劳动改造,家庭受到毁灭性打击。十三岁的贾平凹也因此受到牵连,初二还没有上完就辍了学,破灭了上大学的梦想,当兵不要,民办教师不要,代课教师也不要。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因要求不能乱说乱动,从此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五、托物言志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与贾平凹做以比较,思考有何感悟。
六、主旨归纳
情感启迪
教师配乐朗读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教师寄语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七、课堂练习
八、布置作业 学生初步了解贾平凹,形成阅读期待
学生学会把握教材,归纳重难点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识记词语;介绍作者;
学生阅读文本,并批注。
学生把握作者描写中寄托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形成问题答案,并于黑板展示。
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及内涵
通过比较阅读你懂得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学生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对小桃树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更是象征着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愿望。
本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引导学生做一名积极向上的人
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有检查、不足有纠正、学法有指导。
使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养成有读就有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通过结合背景资料的方法,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生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
明确文章中心思想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布置作业 1、文中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扉,先有感情地朗读,
再把它抄写下来,最后用一段完整的话把你欣赏的理由写下来。
2、仿写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状物抒情散文
写作意图: 浅层次写作意图,深层次写作意图
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