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颗小桃树
贾平凹
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
1、熟读课文,完成文中字、词、句的梳理;
2、仔细阅读文中对小桃树叙写的内容,理解小桃树和“我”之间的关联,探究出文章的主旨;
3、品析文章中的语言,明白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此写法。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在迷茫中开始探索、开始追求……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
任务一:预习课文——字、词、句的梳理
字词积累:学会下列词语, 掌握其形、音、义,并运用词语编写故事。
褪、忏悔 、啰嗦、矜持、执着、服侍、猥琐、渺小、魂魄、幼稚、颤抖、赤裸、血气方刚、轰轰烈烈、祸不单行
1
2
句子赏析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
请按时间顺序,说说小桃树的经历:
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拱出一点嫩绿儿
长上二尺来高
有院墙高
开花,遭大雨
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插叙
任务二:研讨课文——感知小桃树、感谢小桃树、“我”的梦想
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例】我从( )这句话读出了这是一棵( )的小桃树。
感知“小桃树”
01
(1)参照“学习资源推荐4”,理清文章思路,用简洁的话概括出: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
感谢“小桃树”
02
(2)联系作者的心境,谈谈“我”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
小桃树和“我”的梦想
03
再次默读课文,回答:“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小桃树的经历其实就是我的经历:
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拱出一点嫩绿儿
长上二尺来高
有院墙高
开花,遭大雨
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蓄着我的幸福梦
走出山,来到城里,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读不懂人世的大书,感到自己的幼稚天真
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明线
暗线
整体感知
学生整体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用“这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桃树。”的句式概括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1、请找出相关句子,理解小桃树经历中的种种遭遇。
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
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
长得委屈
样子猥琐
花儿单薄
被人鄙视
孤独寂寞
风雨摧残
可怜
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2、面对这样的环境、遭遇,小桃树怎么做?齐读9-13段
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面对小桃树的遭遇和执着的追求和抗争,作者有什么感悟?
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儿,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忏悔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儿吗?
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形态、颜色:”纤纤生灵”,”弱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
动作神态:”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颤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
学生再次默读
学生再次默读7—8自然段,画出文中叙写“我”成长经历和遭遇的语句。并以“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式加以概括。(结合作者生平遭遇)
贾平凹曾经在《中华读书报》中说道:文革改变了我的命
运,破灭了我上大学的梦想,我只上到初二,初二都没读
完,后来受父亲的“反革命帽子”的牵连,当兵不要,招
工不要,民办教师不要,代理教师也不要。这就使我的性
格发生改变,因要求“不能乱说乱动”,从此胆怯、自卑,
少言寡语。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过早地经历了生活上的困
苦和世态炎凉。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也正是那时的生存
状况,培养了我耽于幻想的能力,承受炎凉人生的能力,
这些变成我日后成为作家的资本。
学生重点朗读
学生朗读14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本文是如何将小桃树与作者联系起来的。
(明确):作者看见饱受风雨摧残的小桃树高高的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本文是通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小桃树与作者联系起来的。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它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情感等。常用的方法有比喻、拟人、象征等。(例如:本文中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桃花就是自己美好、幸福的梦想的象征。)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国旗的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微写作训练
微写作训练:莲花的高洁;梅花的孤傲;松
柏的坚韧;小草的顽强;蜡烛的奉献;竹的
正直……请参照本篇文章选择一种物品,采用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运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字数: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