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24《石壕吏》教学设计(Word版,共4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24《石壕吏》教学设计(Word版,共4页)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15:24: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石壕吏》
课标链接:“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诗圣”杜甫的诗号称“诗史”。《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学习《石壕吏》有助于学生体会以上特点。但理解《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即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较易,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较难,尤其是这种感情并为直接点明。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就更是难上之难了。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难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赏析法、表演法、竞赛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战争的短视频
师: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公元758年,中国大地上狼烟四起,正爆发着安史之乱,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强行抓人当兵,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他“诗史”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战争中劳动人民悲惨的遭遇,今天,我们就借他的一首《石壕吏》走进杜甫,共同去感受他的忧国忧民。

二、忆一忆,检查预习
作者介绍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部集》

三、听一听
听读要求:1.听准字音 2.听出节奏 3.听出感情
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译一译
石 壕 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逾: 走: 一何: 前: 书:
新: 已: 更: 去: 裙:
妪: 请: 犹得: 幽咽:

五、理一理
一句话概述内容
吏 -------夜捉人 开端
老翁 --------逾墙逃跑
妇人 --------致词、
被逼应征 发展 高潮
我 --------投宿、
独与老翁别 结局

过渡:老妇人的致辞是这篇文章的发展和高潮,老妇人的致辞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苦”
听妇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之苦

观吏之怒
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
捉、呼、怒
观吏之怒
插上想象的翅膀:
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察作者之情
诗人同情老妇人一家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害怕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史吗?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我想,这是因为他除了沉默以外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一味同情民间疾苦反对抓壮丁吗?这时刚刚兵败邺城,如果再吃败仗,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设想,所以非补充兵源不可,哪怕是多一个炊事老太也是好的。
那么就拥护“官吏捉人”吗?作者也不忍,人民群众已经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怎么好再来抓人?他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的人,郭沫若曾评价他的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平生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另一方面,杜甫又深深地同情人民大众,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君与民这两头他都要同时顾及,这就是所谓忧国忧民,当二者难以兼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矛盾的,于是他就在这巨大的痛苦和矛盾中无可奈何地沉默了。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登楼 》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忠君爱国 “穷”善天下

六、主题概括
诗人通过记叙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总结: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
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情感朗读
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男领:老翁逾墙走, 女领: 老妇出门看。
男齐:吏呼一何怒, 女齐:妇啼一何苦!
师: 听妇前致词: 女领: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女齐: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女领: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男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男领: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齐:独与老 翁 别。
谈感悟
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
道不完的灾难, 我们要和平
我们要珍惜和平,
保卫和平, 不要战争
让白鸽飞遍全球,
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