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美术
姓
名
李德朝
工作单位
封开县广信中学
课
时
1课时
年
级
高一级
学
科
美术
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明代
(?https:?/??/?www.?/?shici?/?all-dynasty11.html?)唐寅
(?https:?/??/?www.?/?shiren?/?tangyin.html?)《元宵》的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引出元宵节中出现的忠信宫灯,讲述了忠信宫灯的制作材料,工艺、颜色运用以及寓意。是融入了绘画、剪纸、编织、书法形式的民间工艺品。从而提出民间美术的分类,对本节课中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和民间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做分析,了解民间美术的产生、应用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制作与应用,做好传统工艺的鉴赏和传承。
二、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遇到的知识和能力困难)
学生从小学对美术的涂鸦,初中的绘画的认知到高中对作品的评价学习中,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个独特的审美体系,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对作品欣赏和评价能力,它们对民间工艺品比较容易区分,但是对各类作品的制作、地域的文化特征,表现手法和寓意的认知不够,我们通过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和民间玩具各自定义和特点作详细的分析以及典型的作品进行鉴赏,让学生对民间美术充分认识和如何评价,能够充分理解课堂中的理解与思考。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理念,预设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结果。可分条表述)
1.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分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作品的丰富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美好的祝愿,能够解决理解与思考中所提出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民间美术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民间美术作品的特征、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做到传承传统的艺术文化,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说明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活动设计等)
通过讲述民间美术的含义和特点,分别对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和民间玩具等形式,以先学理论,再对作品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对内容加以巩固。1.情境教学法:导入要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演示教学法:分析知识点,掌握正确要领,起到案例作用,帮助学生的学习思维。3.问题教学法: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解决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思考。4.故事教学法: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辅助理解知识点。5.启发式教学法:培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6.讨论式教学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7.应用迁移法:增加拓展知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并简要说明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各类美术作品的特征、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教学难点:
分析典型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手法和寓意。
六、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学的环节、具体的活动、所需的资源支持及其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唐寅
(?https:?/??/?www.?/?shiren?/?tangyin.html?)《元宵》的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引出灯节。展示河源忠信宫灯的图片:提问学生:1.图片展示的是什么物品,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融入了什么样的艺术形式?2.蕴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学生回答:1.忠信宫灯,竹子和纸为材料手工制作而成的。融入了绘画、剪纸、编织、书法等形式。2.蕴含“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孝老爱亲。
通过忠信宫灯的讲述,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兴趣,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5分钟)
二、讲授新课提出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学习本节课的内容:1.我国还有哪些民间美术?2.民间美术又有何共同的特征?
3.民间美术作品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1.民间美术的定义:由人民群众创作,以美化生活、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流行的美术。(提问:民间美术的定义主要创作者是那些人?)2.民间美术的特征:浓厚的乡土气息
鲜明的地域文化。3.文化内涵:思想观念、文化意识、风土人情、礼仪风俗、精神价值。4.分类:常见民间美术的分类有那些?
1.让学生朗读民间美术的定义。2.
主要创作者是那些人?学生回答:广大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3.常见民间美术的分类有那些?学生回答: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和民间玩具。
提出思考:掌握民间美术定义围绕中心进行学习,认识常见的民间分类。(5分钟)
1.年画
年画的定义:年画是我国民间用于农历新年装饰环境,表现春节欢乐气氛和美好寓意的民间美术品。⑴.内容特点:喜庆和吉样,色彩红火和活泼。⑵.创作的题材:传统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美丽的山水花鸟、祥和的图案纹样。⑶.谐音和寓意象征的手法:如:鱼谐音“余”,莲谐音“连”,如意象征和美,松
鹤作品鉴赏:《壹团和气》《莲年有余》。
理解与思考:1.你能找出《壹团和气》的色彩搭配规律吗?学生回答:黄红绿的套色,红和绿形成互补。2.《莲年有余》是年画常表现的题材,分析画中设计了哪些有寓意的元素来表现欢乐、喜庆和吉祥的美好愿望。学生回答:莲花和红鲤鱼。
让学生懂得年画的定义,选材和谐音的意义所在。在色彩、谐音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对作品的评析。(5分钟)
2、泥塑
泥塑定义:泥塑是以黏土为材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艺术形象。⑴.种类:宗教寺庙的塑像、案头陈设、儿童玩具。(提问学生)⑵.地域:天津泥人张彩塑和江苏惠山泥塑、广东潮州大吴、陕西凤翔、河南淮阳、山东高密、北京。⑶、特征:形象淳朴、稚拙而又憨厚。作品鉴赏:《渔归》《泥泥狗》《大阿福》。
理解与思考:请你观察“泥泥狗”“大阿福”等泥塑,说说它们在形象塑造上哪些部分进行了夸张变形,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回答:“泥泥狗”对头部及肢体进行夸张。
掌握泥塑定义,理解泥塑的特征和寓意。在“大阿福”中插入故事,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引起学生趣。(5分钟)
3、剪纸
剪纸定义: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花,是一种在纸上剪、刻,具有镂空图形效果的民间美术形式,形式上具有阴阳对比、互不遮挡、构图严密的特点。⑴.手法:艺术家以抽象、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不同时空的事物、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起。⑵.题材:有寓意喜庆的字符、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和劳动成果,以及一些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等。作品鉴赏:《剪花娘子》《福寿临门》《老鼠娶亲》(提问学生)
理解与思考:你能看懂剪纸的艺术语言吗?在现代生活中,剪纸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盘长、方胜、白头鸟、鱼的艺术语言,会应用在过年,结婚、等节日上。
掌握剪纸的定义、手法、和题材。对《福寿临门》《老鼠娶亲》作分析,增强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完成理解与思考的内容。(5分钟)
4、皮影
4.皮影:皮影一般是将牛皮、羊皮或驴皮经过去毛、去脂、钉板、拉紧晒干等复杂程序处理后,通过对其镂刻、敷彩、装订等工序制成人物、房屋、器具等形态的民间工艺。
观看皮影视频,了解皮影的特点。
皮影戏是一种与戏剧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相融合的艺术,国外电影史学者称皮影戏是“电影的前驱”。作品鉴赏:《女将》《唐山老艺人精彩的皮影戏表演》《三顾毛庐》
让学生朗读皮影的定义老师提问:皮影融合了那些艺术形式?学生回答:音乐、表演、绘画的融合。
间歇的朗诵能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插入皮影视频《白蛇传》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5分钟)
5、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民间玩具又称“耍货”,是民间艺人就地取材制成,专供儿童玩耍的民间美术品。⑴.制作材料:布缝,或用草编、或用竹、木雕刻,或用泥土塑烧。⑵.特点:艺术风格天真、质朴。李嵩等画家的《货郎图》体现古代玩具的多样性作品鉴赏:《布老虎》、《出水芙蓉》风筝
提问学生:我们平时见到身边那有些玩具,都用什么东西来做的。学生回答:泥叫叫、拨浪鼓、陀螺、不倒翁弹弓、风车、水车等。常用布、竹、泥、纸制作完成理解与思考中的问题:
掌握民间玩具的定义、通过提问,回忆童年感觉,并懂得相关的玩具的材料。(5分钟)
三、课堂小结
联系生活,进行课堂的拓展与探究作业。说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美术元素和作用。
分四组找一人作代表进行回答。
巩固课堂知与实践运用的意义(5分钟)
六、教学评价设计(说明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内容和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对常见的各类形式定义和特点作分析,再以作品进行评析,加深理解,完成课本中的理解与思考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评价。在讲解过程中,常运用“提问法、故事法和情境法”进行课堂知识点的检查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以便掌握课本的重要知识点。
七、板书设计
《中国民间美术》1、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
特征
文化内涵
精神价值2、分类:
年画、泥塑、剪纸、皮影和民间玩具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也较为丰富,优点体现在每个环节都结合了理论作为支撑,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民间很多有趣的内容也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起,不足就是:知识量大,很多生在县城的学生,对很多事物没见过。缺少实践体会和制作能力,所以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地域特征和制作材料。以后要多带他们参观一些民间艺术展览,增加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