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27.《巨人的花园》 第2课时 说课课件+说课教案(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27.《巨人的花园》 第2课时 说课课件+说课教案(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15:20: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
(第2课时)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巨人的花园》,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在遵循文体特点,关注单元主题的背景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关注到提高孩子的语言、思维、写作和感悟能力,进而全面落实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本节课中我以“花园的改变和巨人的转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展开教学。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把朗读作为体验文本的手段和归宿,让学生在反复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享受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愉悦。
二、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本单元主题:“中外经典童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这篇课文选自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童话《自私的巨人》,主要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篇课文充满着奇妙的想象,通过对花园景色的转变和巨人的转变进行对比,抓住巨人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会巨人的形象。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是本课显著的写作特点。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读过《小壁虎借尾巴》、《丑小鸭》、《乌鸦喝水》等童话,对童话有较浓厚的兴趣,而且初步掌握了默读、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也基本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抓不住关键词句。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能初步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第二课时:能说说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能通过对比体会巨人的形象。能懂得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能发挥想象,尝试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花园发生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通过对比体会巨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懂得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并能尝试续写童话。
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学情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是围绕“对比”展开教学,利用学习单,以情导读,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法、重点词语突破法、读中感悟法来实施教学,体会巨人的形象。
在学法上,我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探究讨论的方式展开。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精读感悟,品味变化(三)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我来说,你能猜出是哪个童话人物吗?
2.出示课题。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巨人的花园,去感受一下巨人的形象。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词语。
(1)想要打开巨人的花园,需要我们拥有智慧的钥匙,谁来试着开启?
(2)复习词语。
环节二,精读感悟,品味变化。这一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花园前后的变化。我的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描写花园景色的词语。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景色相同吗?该怎么分分类?怎样能读出他们的不同?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的写作特点。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花园寒冷荒凉的语句。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朗读。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通过指导词语的朗读,进而指导长句子的朗读。通过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朗读方式,引出对比的写作特点。
环节三,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花园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们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也是在这种对比下,巨人幡然醒悟。巨人有什么转变呢?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结合学习单,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巨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关键词完成学习单。最后小组交流,再汇报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这几个方面去体会巨人的形象。
(1)巨人醒悟前后的语言的对比读
学生根据学习单的提示,分别交流巨人醒悟前和醒悟后的语言描写,感受对比的写作特点。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如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玩。”指导学生读出叱责的语气,相机提问,此时的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会说出自私和冷漠等词语,在让学生随机板书,在读写结合中体会到了巨人自私、无情的形象。
(2)巨人醒悟前后的行为的对比读
1.学生交流巨人醒悟前动作描写,出示重点句子,如: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接着让学生们联系上下文想象并表演巨人的样子。
(2)学生分享巨人醒悟后的动作描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亲手拆掉了围墙”这些动作,感受巨人的转变,相机提问,此时的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会说出有爱,善良,帮助他人等词语,让学生随机板书,品味了巨人的转变。
(3)接着出示学习单,一起说说巨人的心理转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从孤独,自私变的善良,快乐的巨人形象,体会到巨人身上的真善美。
环节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巨人的转变。整节课通过对比的贯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你学会了分享,你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接着向学生分享王尔德的原著视频《自私的巨人》,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七、说板书设计
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三路”合一。本课时的板书力求达到以上的要求,既体现内容美,更体现形式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样设计,从内容到思想,清晰地浓缩了本课的文眼和精髓,本课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一目了然。
八、说教学反思
作为四年级的同学,读懂童话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所以阅读的关注点就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更应该去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故事,并试着续编童话。学习《巨人的花园》之前,在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颇费心思,经过了一番思考,最终确定紧紧围绕本课的课后习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找出巨人在语言、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巨人的形象,明白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
整节课下来让学生说一说、悟一悟、写一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对比感悟,再出示重点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本节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高效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学会分享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27巨人的花园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语文学科素养
思维
写作
感悟
语言
遵循文体特点
关注单元主题
理论依据
设计理念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中外经典童话”
语文要素: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这篇课文充满着奇妙的想象,通过对花园景色的转变和巨人的转变进行对比,抓住巨人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体会巨人的形象。课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花园的变化
巨人的转变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说学情
关于阅读
四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也基本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
存在困难
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阅读速度慢,抓不住关键词句。
关于文本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读过《小壁虎借尾巴》、《乌鸦喝水》等童话,对童话有较浓厚的兴趣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能初步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花园奇幻的景象。
第二课时:能说说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体会巨人的形象。懂得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能发挥想象,尝试续写童话,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利用学习单,说说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转变。能通过对比,体会巨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懂得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并能尝试续写童话。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重点词句突破法、读中感悟法
教法
学法
以读促悟法、小组合作交流
、读写结合法
27
《巨人的花园》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精读感悟,品味变化
(三)合作探究,学以致用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词语分类
孩子在花园
孩子被赶走
朗读指导
体会变化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二)精读感悟
品味变化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三)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四)感悟寓意
拓展延伸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四)感悟寓意
拓展延伸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对比
语言
动作
心理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板书设计
对比
语言
动作
心理
27
《巨人的花园》
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