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一课 编花篮|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第一课 编花篮|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8 16: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编花篮》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欠缺对民族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还有一定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能力,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这节课还注重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曲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歌曲较多运用前倚音,下滑音使得曲调轻松,风趣活泼。还与豫剧唱腔有明显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首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还加上第六第七句加上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使它更具有浓郁的河南梆子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民喜爱。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歌曲、模仿演唱方法、相互合作、旋律对比、歌曲完整演唱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积极地学唱民歌《编花篮》,同时学习简单节奏的的基本划拍,如:前十六后八,四十六,小附点的节奏。
2、通过学习舞蹈组合,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和身体的协调性,结合歌曲的浓郁地方特色而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浓郁的地方特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2、这节课还注重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民歌《编花篮》,同时学习节奏难点:前八后十六,十六分,小附点的节奏。2、学习《编花篮》,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这节课还注重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体验民族舞蹈的动律,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特色,激发学生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
五、教学策略设计
抓住五年级学生具有聆听乐曲,自学乐曲的能力,但又不失活泼好动的特征,我选择以引导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贯穿整节课,我以简介河南的三大特色:豫剧(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牡丹花(边欣赏牡丹花图片边初听《编花篮》,感受歌曲韵味),接下来是学生讨论分析歌曲属于小调,和当地方言,总结当地方言的两大窍门进行学习歌曲,分析歌曲。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生热爱民族音乐,通过聆听,学唱,舞蹈等体验民族音乐,对民歌充满喜爱。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之间愉悦的问好歌
教师活动
激情导入:播放《编花篮》音乐开始音乐课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共度美妙轻松的音乐时刻吧,拿出你们最好的状态吧!让老师觉得你们很中!知道我在用哪里的方言在向你们问好吗?我用的是河南方言(用河南话),意思是说你们很棒!师:今天啊!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河南。
预设学生行为
欢快的音乐和老师的方言提问令学生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
播放欢快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活泼地律动进入教室,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二、导入歌曲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师:同学都知道河南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那里可是咱中国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所以河南的方言就特别讲究“字正腔圆”,而且那里人们的性格也十分的豪爽、热情!那么想了解河南就必须了解河南的三大特色1)了解河南豫剧师:第一大特色:河南豫剧,你们听过河南豫剧吗?它可是我国的名戏之一啊!现在就给大家哼上两句!
【师演唱河南豫剧《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知道老师唱得是谁吗?哪位女英雄?
生:花木兰师生共同欣赏这首河南豫剧的代表作品《花木兰》经典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2)了解河南牡丹师:河南不但有如此有名的、有特色的戏剧,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生:国花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而河南洛阳的牡丹更是雍容华贵、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相当的漂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PPT:边听《编花篮》伴奏,边欣赏牡丹花师:牡丹花美不美?漂不漂亮?
正是因为牡丹花如此的美丽、漂亮。所以河南人们也多了一项娱乐活动,编个花篮去摘牡丹。为了表达他们喜悦、开心的心情,他们嘴里还哼着小曲。这小曲也就是河南的第三大特色--河南民歌!
教师活动
通过介绍河南的三大特色,令学生在脑海对河南民歌有初始印象
预设学生行为
1、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对河南方言和民族音乐特色有初步了解2、欣赏牡丹花,并初聆听《编花篮》,体验乐曲的欢快心情
设计意图
感受河南方言和语调的特色和这首河南民歌小调音乐的欢快风格,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三、新课教学《编花篮》1、初听歌曲《编花篮》师:他们哼的这首河南民歌老师也会唱,下面老师唱完,请你们来评价一下,觉得唱的中还是不中,好吗?【师表演唱《编花篮》的第一段】
2、了解河南民歌的分类师:其实,这河南民歌还可以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和小调。这首《编花篮》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用以打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那么也就不难看出小调应该是来源于民间师:那么河南民歌会不会受当地的方言的影响呢?生:师:河南民歌的确与当地人们的方言密切相关。接下来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说上几句河南方言(河南话)。这里有两个窍门:第一,刚才老师提到过河南方言有什么特点?“字正腔圆”,窍门很简单,尽量把牙关打开和河南的声调与我们平时的声调不同,第三声和一声,而河南方言中你说(河南话)是四声和二声。3、
学说河南方言一歌曲的前三乐句师:了解了这两个窍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说几句,先听老师来说一遍,同学们也练练自己的牙关、咬字。[师用河南方言说前三乐句]生尝试说河南话4、
学唱歌曲1)听钢琴范唱2)视谱划拍哼唱旋律,把乐曲第四和第五乐句的节奏难点详细分析划拍和学习3)认识和学唱倚音师:倚音要求在演奏或演唱时,越短促越好4)学唱下滑音和了解押韵的特点师:每个乐句的最后个音有什么特点呢,任细听听看你能发现吗?
生:往下唱等等师:那么你们知道什么音乐记号要求我们往下滑着唱得呢?
.生:下滑音师:还有什么特点吗?篮、山、丹?你发现了什么?
---an师:这叫什么?
生:押韵
师:还有押韵的特点,那么跟老师来读一读,牙关打开的篮(带下滑音的读)、山(带下滑音的读)、丹(带下滑音的读),生跟读师:下面我们的要求要提高了,要把迅速的倚音和押韵的下滑音的感觉唱出来了,注意姿势、咬字5)情感的融入师:同学们唱得蛮到位就是缺一种东西,
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情”师:人们哼唱这首歌时心情应该师开心的,打起精神、露出你的微笑、扬起你的眉毛、让你的眼睛变亮、让那些牡丹花都盛开好吗?6)学唱第四、五乐句师:这首歌有两个乐句也非常有特色,他们的词是一样的,但却用不同的曲调演唱的。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找出这两个乐句。生:第四个乐句和第五个乐句师:那么为什么相同的词要用不同的曲调去演唱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让学生聆听分辨一下这两条旋律哪一个起伏大一些生:第二条师:第二条不但起伏比较大,它还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音,你能听出来吗?这个开字的演唱,是采用河南豫剧中的甩腔唱法。那么有谁听出来了老师的甩腔是怎么唱的呢?
师:老师的牙关是怎么样呢?生:开的大大的师:就像花开一样,能开多大就多大。然后再带着叹气的感觉往下甩着唱。生:跟老师唱第五乐句师:看来同学们“很中嘛”
(河南话)
体会四、五乐句不同的情感师:那么相同的词用不同的曲调演唱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边听边体会一下【师唱四、五乐句加上动作】师:情感一样吗?选择学生回答的比较好的加以肯定师:那么如果我们用赞美和自豪两种情感来表达,第四乐句应该是?生:赞美师:那么第五乐句就应该是一种非常自豪的感觉。师:下面跟这钢琴你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乐句不同的情绪!注意咬字和甩腔的唱法。师生合作演唱全曲,
[播放伴奏师生合作,老师做适当的提示]
7)学唱最后两个乐句,进一步学习甩腔师:同学们刚才有没注意到老师唱的两句也有一个字运用了甩腔的唱法,生:咳师:听一听第一个咳与开字的甩腔唱法样吗?都是带着叹气的感觉往下甩着唱得,那听听第二个咳[师唱第七乐句]师:一样吗?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往上了师:而且它的速度怎么样?生:很快师:那哈咿呀咳(师唱)你来试试看生唱衬词体会衬词所蕴含
的情感师:唉?这个那哈咿呀咳在中文中叫做语气词,那么它在音乐中叫做衬词,中文中的语气词在音乐中叫做衬词。虽然衬词没有实际的意思,但是它却蕴含着某种情感,再听这两句请你体会一下这句衬词到底想表达什么样的情呢?
【师范唱第六、七乐句】师:你发现这两个乐句在赞美谁啊?生:银牡丹师:赞美银牡丹的什么呢?生:美丽师:就因为银牡丹如此的美丽所以就那哈咿呀咳(师唱),下面同学们也来用声音来赞美一下美丽的银牡丹那哈咿呀咳(师唱)起(学生唱)
师:刚才我们是根据河南方言学曲调,那么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唱你能不能判断出银牡丹的丹字是唱几声的呢?生:师:我们已经就把一首河南民歌给学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一些方法。8)回顾所学并完整演唱1:回顾师:快速的倚音唱法:上滑音、
下滑音的演唱:甩腔的唱法:不同情感的表现,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咬字”2:完整聆听师:下面完整的听一下这首歌曲,用默唱的方面好好的回忆下我们所学的这些技巧。3:生听伴奏唱
9)
拓展师生一起拿着道具鲜花进行《编花篮》舞蹈创编表演,鼓励学生上台为歌曲伴舞,给予鼓励
教师活动
教师在教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还示范和表演舞蹈,指导学生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积极参与《编花篮》的综合性表演活动,学跳简单的《编花篮》舞蹈,一边歌唱,一边跳舞蹈。
设计意图
感受河南民歌音乐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的演唱技能和方法,并能随歌曲《编花篮》学跳简单的民族舞蹈,结合乐曲创编舞蹈动作。
七、作业设计
民族音乐长存天际、永放光芒。让我们主动走进民族音乐,共同品味民族音乐的魅力。
八、板书设计
《编花篮》中速欢快地
九、教学反思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聆听歌曲、模仿演唱方法、相互合作、旋律对比、歌曲完整演唱表演、舞蹈表演多方面,主动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积极地学唱民歌《编花篮》,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演唱教学目标要求
十、课外知识的准备
河南相关文化
(河南的三大特色:河南豫剧、河南洛阳牡丹花
、河南民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