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中小学国学经典课件17: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共8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中小学国学经典课件17: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共8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11: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6张PPT)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三国故事
三顾茅庐 七擒孟获 舌战群儒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桃园结义
三国人物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魏延,庞统,黄忠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目录
《三国演义》
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成的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
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
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
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
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
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
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
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
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⑴作者:(明)罗贯中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⑶精彩场面: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
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黄盖、吕蒙等。
《三国演义》的成书
十四世纪的《三国志平话》刊行以后,一个规模更为宏大的叙述三国故事的文本形成了。
现存这一文本的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元年(1522)刊行的,书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一刊本说明至少从十六世纪初开始,《三国演义》已经开始以刊本的形式传播,而以后各种刊本的《三国演义》可能都是以这本《通俗演义》为祖本的。
嘉靖元年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改本亦曾名《三国志演义》,后来有人也许无意地于题目中省去一个“志”字,才被通称为《三国演义》———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不仅题名和署名突出史传,而且其具体内容较之《三国志平话》亦更切近于《三国志》等史书所写的史实。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罗贯中在写作时的历史依据就是晋朝史学家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三国演义》首次雕刻印刷时,它的扉页上提字: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

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李商隐《骄儿诗》
说明三国故事在晚唐已经家喻户晓
纵向看: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一(1—33)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二(34—85)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
三(86—120)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三国演义》风靡全球
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对《三国演义》有本国文字的译本,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等。
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罗贯中的其他作品——著作丰富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志传》,《水浒传》(和施耐庵合著)。
作者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在对三国历史
的把握上,他表现出了明显的“拥刘反曹”倾
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
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
代(元代是蒙古族统治)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
的希望。
作者简介
走进三国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 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 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 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走进三国——开篇词
解读开篇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临江仙》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走进三国——开篇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解读: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走进三国——从苏轼诗词说起
三国歇后语
●张飞穿针--
●周瑜打黄盖--
●关公喝酒--
●关公面前耍大刀--
●刘备编草鞋--
大眼瞪小眼
不怕脸红
自不量力
内行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歇后语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吕布戏貂婵——上了她的当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遇李逵——黑加黑
三国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的凶,败得惨
赵子龙战长坂——浑身是胆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诸葛亮用空城计——情非得已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三国成语
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空城计 (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三国成语
刮目相看 (吕蒙)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单刀赴会——本是写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只身前往充满敌意的东吴参加会谈。现在用来表达独身一人前往敌营的意思。
大意失荆州——本是写关羽麻痹轻敌,被东吴陆逊长途奔袭攻占了荆州。现在用来表达因麻痹大意而造成的重大失误。
三国成语
过五关、斩六将——本是写关羽从曹营中逃出,一路过关斩将与刘备会合。现在用来指经过层层选拔,淘汰众多的对手而获胜。
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坂坡兵败后,被迫归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现在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来所属的集团。
三国名言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
三国人物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
凛凛。
3、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4、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5、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
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6、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
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
人物猜猜猜
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周瑜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
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魏延,庞统,黄忠 ……
魏: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张辽,司马懿,张郃 ……
吴:孙权,黄盖,周瑜,陆逊,吕蒙,甘宁……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奸绝曹操
“三绝”
刘备
 

玄德
面如冠玉
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
为人忠厚 爱民如子知人善任 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 借荆州 三让徐州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一同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际,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三人在虎牢关战败吕布。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大怒,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用火攻打得大败,不久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刘备是蜀国的开国皇帝,一个有理想、有毅力、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正是指刘备。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亲自到诸葛亮所居住的茅庐,总共三次。刘备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遂得到智慧军事诸葛亮。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比喻求贤若渴、尊重贤才。
曹操
孟德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飞扬跋扈 权谋机变 目光敏锐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果断英明
胆识非凡 善于用人
煮酒论英雄 华容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杀杨修 杀吕伯奢家杀华佗 官渡之战
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被歪曲的形象——曹操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在真实的历史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为核心,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
诸葛亮
孔明
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智取汉中 六出祁山
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19岁: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27岁: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 “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28岁:参与赤壁之战获胜。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54岁: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五丈原。
周瑜
公瑾
面如美玉 唇若点朱
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
风流儒雅 潇洒干练
意气用事 头脑简单
蒋干中计 黄盖苦肉计 赤壁之战

智慧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汇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自然随之具有了人民所希望的旷世绝俗的超人才智。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有所夸大。例如在历史上,官渡之战比赤壁之战的影响力还要大,但在作品中,作者用八个回目来描写赤壁之战,三倍于官渡之战。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在于通过大笔渲染突出诸葛亮的旷世奇才。

三国最聪明的两个人——诸葛亮&周瑜
三国最聪明的两个人——诸葛亮&周瑜
三气之死——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在书中的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具体写了“三气”。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关羽
单鳯眼 卧蚕眉
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 唇若涂脂
斩颜良 诛文丑
过五关 斩六将
千里寻主 水淹七军 单刀赴会 刮骨疗伤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云长
忠义勇武 忠贞不二 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名将。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
身高八尺 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 声若奔马
翼德
耿直粗鲁 疾恶如仇 口直心快 重情重义
怒打督邮 大闹长坂坡 夜战马超 智取瓦口隘 义释颜严 虎牢关大战吕布
张飞:字翼德,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赵云
子龙
身长八尺 浓眉大眼 阔面重颐
忠心耿耿 英勇无敌浑身是胆 治军有方
大战长坂坡 截江夺阿斗 汉水以寡敌 众力斩五将

默默的人生赢家——孙权
在书中,相对于刘备、曹操等角色来说,孙权的戏份比较少,实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但是在三国的战争中,最终是孙群夺取的成功,有江山美人,可谓是人生赢家!
外形:方脸大嘴,已经是威风凛凛,更特别的是该人绿眼晴,紫红色的胡子,不但丝毫没有江南人的清秀,却有中亚或欧洲人之特征,这在江南实属罕见。
评价:智勇兼备,生子当如孙仲谋。
克日擒孟达 破街亭 六战诸葛亮 诈病赚曹爽
资质风流 仪容秀丽
有勇有谋 气量狭小
嫉才妒能
勇猛无敌 贪财好色
忘恩负义 残暴不仁
五虎上将
赵云: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三国故事
三国故事会
曹操 : 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跣足迎许攸、败走华容道、 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 : 桃园结义、三顾茅庐 、刘备借荆州 、青梅煮酒论英雄、 白帝城托孤
张飞 : 怒鞭督邮、 三英战吕布、 醉酒失徐州
关羽 :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桃园结义 、温酒斩华雄 、三英战吕布 、斩颜良 诛文丑 、千里走单骑、 过五官斩六将 、华容道私放曹、 刮骨疗毒 、大意失荆州
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 三顾茅庐 七擒孟获 舌战群儒 隆中对 火烧赤壁 白帝城托孤 七擒七纵孟获 六出祁山 空城计 草船借箭 三气周瑜
桃园结义
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
桃园三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美好理想。

草船借箭
起因: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人物:周瑜、鲁肃、诸葛亮、曹操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诸葛亮在三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第三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此时顺风顺水,诸葛亮把箭带回营中。
人物:诸葛亮&司马懿
故事:
面临危机——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这时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
神机妙算——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空城计
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张却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陶谦认为刘备乃汉室宗亲,愿将徐州相让,刘备不肯接受。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威胁曹操后方,曹操退兵而去。陶谦向刘备再让徐州,刘备仍不肯受,但同意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不久,陶谦染病日重, 希望刘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三让徐州
舌战群儒
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并答应抗曹胜利后,将荆州等九郡划归东吴。孙权允诺,令周瑜领兵抗曹。周瑜率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拜访。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
庞统劝曹操将满江战船,一列列地连锁起来,以便不惯乘船的北军也能水战,操大喜。战船钉锁已毕,曹操以为此番顺流而下,必灭东吴。周瑜见曹操中连环计,江台观望,十分得意,也以为此番必可破曹了。不料一阵西北风将他惊醒,吴军位于东南,曹军位于西北,这时候若用火攻,必烧自己而不能破敌,遂忧虑成疾。鲁肃见主帅卧病,求计于孔明。孔明伪言自己会医病,写了一张“病源”给周瑜,“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一看,病体豁然而愈。孔明自言能把东风借来。请周瑜为他在南屏山筑台祭风。至甲子日,东风果然大作。周瑜原已派将士埋伏山后,单等东风一起,就将孔明杀死。可是孔明见东风一起,却悄悄地逃到江边,那里早有大将赵子龙奉命备好船只,迎候孔明回转夏口。
借东风
斩马谡
诸葛亮总结失街亭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两人如父子,自己招致兵败,我罪有应得,恳望诸葛亮以后能照顾好家人。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收马谡之子为义子,挥泪斩马谡 。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善于自省的诸葛亮斩马谡之后,多次以用人不当为由,请求自贬三等,一品丞相为三品右将军,仍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欲图中原,成就大业。
三气周瑜
诸葛亮借东风帮助周瑜以区区8万兵力打败了曹操80万大军。但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嫉恨有增无减,也引发了他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后来的”三气周瑜“分别为:一气周瑜,夺了南郡取荆州,让周瑜金疮迸裂;二气周瑜,将计就计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金疮难愈了;最后,诸葛亮识破周瑜假途灭虢之计,三气周瑜,最终让周瑜在大叫“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愤中恨恨而亡。
诸葛亮亲率大军分3路征南中 ,南中内部混乱,越嶲叟帅高定元部下杀雍闿 ,孟获代立为首领 。诸葛亮以孟获在当地夷、汉人中威望甚高,乃采马谡“攻心为上”之策,定计将其生俘,纵归使更战。凡七纵七擒,孟获乃心服。当年秋,南中四郡悉平。诸葛亮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把夷人移置成都为官,孟获为御史中丞。并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自此终诸葛亮之世,南方无大叛乱。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
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操否定了刘备提及的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韩遂之辈,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飞,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败走华容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到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见碗中有鸡肋,随口曰:“鸡肋!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大惊,请杨修至帐中问原因,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杨修之死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单骑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乃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受到热情款待,吕伯奢并亲往西村沽酒,然曹操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遂与陈宫将吕家八人全部杀死,其实吕家磨刀只是为了杀猪款客。操与陈宫无法,只好逃走,途中与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相遇,曹操害怕暴露真相,干脆连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惊问其故,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杀吕伯奢
曹操患有“头风眩”病,发病时头部剧烈疼痛,每次都是华佗用针灸治好的,往往是针到病除。曹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当侍医,华佗不愿成为他个人的御医,从而放弃为人民防病治病的机会,便借口“呆在许昌时间长了,思念故乡”,“求还取方”而告假回家了。后来,曹操派人“累书呼之”,华佗借口“妻子有病”,拒绝回许昌为操治病,当操探知其妻并未病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华佗押回许昌处决了。
杀华佗
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投奔了曹操,建议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袁绍仅带800骑兵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 渡 之 战
过五关斩六将 刘备军被曹操击败,刘、关、张失散。其中关羽被困在城外小山丘上,被曹操军包围。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才华英武 ,招降关羽 。关羽出于对兄长刘备的结拜誓言,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和与张辽的情谊,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得到了刘备在袁绍处 ,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五关: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关、黄河渡口 六将:孔秀、孟坦 韩福、卞喜、王植、秦琪
水淹七军
关羽刚刚围住樊城,曹操派于禁统七军来援助曹仁。时值八月秋天,连日大雨不止。关羽仔细考察樊城以北的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关羽把军队移于高阜处,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命人放水淹了魏将于禁的七军,于禁投降,庞德奋战被擒,誓不投降,引颈受刑,壮烈而死。
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需夺取西川,以立其业,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吴国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终不放弃夺回荆洲的想法,因此设酒宴名为招待关羽,实为鸿门之宴。宴请关羽过江到东吴,席间埋伏刀斧手欲杀之。关羽久战沙场,熟读兵书,早知是计,便有所准备。故而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提着宝刀,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以脱身。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会,更挫动了吴国的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荆洲的念头。
单刀赴会
刘备为保西川,出兵攻打汉中。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两臂俱被射伤。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在与人饮酒对弈中,关羽伸开手臂,华佗下刀割破皮肉,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血流满大盆,左右将士掩面失色,关羽则饮酒谈笑自若。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大笑而起。
刮骨疗伤
曹操、袁绍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杀得联军损兵折将。担任弓箭手的关羽请求上阵,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上阵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令人斟上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而酒还是热的。
温酒斩华雄
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败走麦城
曹操率大军攻刘备,刘备弃新野走樊城,携民渡江,被曹操80万大军追杀。刘备之妻糜氏和阿斗落下,于乱军中失散。赵云匹马独闯重围,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糜夫人托子阿斗于赵云,投井而死。但曹操大军已经赶到。赵云怀抱阿斗,夺得曹操宝剑,于曹操80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杀死了曹军多名战将,力战突围脱险,最后带着小阿斗从曹军中全身而退。
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喊声未绝,喝断了桥梁水倒流,曹营战将,尽皆股栗,畏惧而退。曹军闻之。
大闹长坂坡
刘备要成就霸业,必先得到荆州。曹操挥师南下,一度使刘备的荆州梦近乎破灭。当时的孙刘联盟,东吴处于主导地位,刘备无论从实力上还是道义,都不可能与东吴正面交锋,争夺荆州,于是只好用个法子来“借”。
刘备乘周瑜与曹仁相持之机,率领自己部队向南进攻,夺取了荆州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向朝廷推荐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推荐孙权为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不久刘琦病故,孙权推荐刘备兼任荆州牧。刘备当上了荆州牧,向周瑜提出要分点地盘。周瑜将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 周瑜攻下江陵后,孙权任命他兼任南郡太守,坐镇江陵。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 。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亲刘备的鲁肃接任,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 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借荆州
督邮来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痛斥刘备诈称皇帝,虚报功绩,又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张飞知道后,大怒,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栓住,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的夺路而逃。
怒鞭督邮
周瑜在三江口挫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又故意将捏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的水军之妙的两位水军都督。
蒋干中计
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知多少

《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场战役?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智绝”的人物是:

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义绝”的人物是:

赤兔马最早的主人是谁?

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叫作


三国知多少

国歇后语填空:司马昭之心 ——
歇后语填空:关公赴会 ——
填空:( )进曹营 ——一言不发
填空:(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国时期建国最早的是哪一国
“乐不思蜀”是指那一个人
“七擒孟获”与谁有关
“煮酒论英雄”涉及哪些人物
请问只身陷入敌阵救阿斗的是谁

三国知多少
判断题:赤壁之战时曹操54岁。

判断题:“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描写的是曹操。


判断题:短歌行是曹操写的诗。


问答: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问答:曹军打下汉中后又进攻江南,哪位将军声名大震?


三国知多少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______,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过五关______、水淹______、败走______。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_____、七擒_____、六出_____、空城计智退______、挥泪斩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和使_________的关羽。
关羽
单骑
曹操
斩六将
七军
麦城
赤壁
孟获
祁山
司马懿
马谡
刘备
张飞
青龙偃月刀
三国知多少
4.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七擒:
东和: 北拒:
收二川: 排八阵: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东和孙吴
北拒曹魏
收取东川、西川
摆设八阵图
三国知多少
根据意思说出出自三国的成语或熟语。
1.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2.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3.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4.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5.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爱经典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