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8 14: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隋朝的历史与秦朝有很多相似处,主要包括(?
?

①都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②都因残暴统治而灭亡③都修缮了京杭大运河④都对辽东进行征战⑤都有制度创新且影响深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⑤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世代为官);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的原因是(???

A.
郡县制的实行
B.
刺史制度的推行
C.
科举制的创立
D.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建立隋朝??灭掉陈朝??隋朝灭亡
B.
灭掉陈朝??建立隋朝??隋朝灭亡
C.
隋朝灭亡??建立隋朝??灭掉陈朝
D.
建立隋朝??隋朝灭亡??灭掉陈朝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统治者都完善了科举制度??统治者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统治者都重用人才
A.
B.
C.
D.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总结,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①唐高祖②唐玄宗
B.
①唐太宗②唐玄宗
C.
①唐太宗②武则天
D.
①武则天②唐玄宗
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是佛教发源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下列国家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
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
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人,可是对唐代而言却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

A.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东罗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下表是胖虎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请你帮他总结出最合适的教训(?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事件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朱温篡唐
原因
分封诸侯
外重内轻
节度使权势加大
影响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
国家是否稳固统一完全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B.
必须预防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
C.
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
中央与地方永远是对立的关系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包括(?
?)
社会矛盾尖锐
朝政腐败
外族袭扰
节度使势力膨胀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人才选拔】
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数量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项
垦田面积增长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材料五: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系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说明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联系材料一中的图3,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著名诗人三位。
材料三: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有一次,唐太宗在端门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为掌握之中)矣。”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才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
并与美职”。重视农业生产,
规定州县境内,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徽年间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编自《隋唐五代史纲》
?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说明当时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
五日,
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
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
贼巢僭位,
国号大齐
——《旧唐书》
材料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
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
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五代的第一个政权是谁建立的?这一政权的建立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隋朝和秦朝的历史,要求理解掌握相关史实。
【解答】
①②⑤隋朝结束了之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结束了战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而灭亡,隋朝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而灭亡;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秦朝设置郡县制,两者都有制度创新且影响深远。故①②⑤正确。
③④隋朝挖通了京杭大运河,而秦朝没有。隋朝对辽东进行了征伐,而秦朝没有。故排除③④。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郡县制的实行与选官制度的突破不符,排除A。
B.刺史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排除B。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破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局面的是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故C正确。
D.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与打破门阀对仕途的垄断无关,排除D。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特点。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注重发展生产,都完善科举制度,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都重用人才,因而他们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故图示中①位置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当政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图示中②位置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唐玄宗,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要求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
C.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故C说法错误。
???????ABD.均符合唐太宗时期的改革措施。
故选C。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的根本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时期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对其他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故B正确。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条件,而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
CD.两项是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故CD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①②③.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引起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因此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的原因,故①②③正确。
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与题干无关,故④错误。
⑤.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故⑤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
B.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C.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珍宝、经典、金鞍玉辔、绸帛、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D.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D。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解答】
①②③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其中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其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罗大批留学生和商人来华,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文化成果,推动新罗社会的发展;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促进中国佛教的发展,并促进了中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文化圈形成与唐朝对外开放有关,与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无关;玄奘西行,遣唐使、鉴真东渡,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都与唐文化圈的形成有关。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要求结合所学解析题干信息。
【解答】
A.结合所学,唐朝时,中日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新罗强盛之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日本、新罗、天竺都是亚洲国家,故A正确。
BCD.东罗马属于欧洲国家,故排除BCD。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唐朝衰亡的过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④②③①.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881年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④②③①。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B.西汉初期的地方王国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唐朝中叶爆发了安史之乱,后来出现长期的藩镇割据。唐朝末年,节度使朱温把持朝政,废掉了末帝,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期(长达70多年)。综上可知,这里的最主要教训,就是必须预防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故B正确。
A.国家是否稳固统一,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皇帝的素质。
C.符合史实,但不是最主要的教训。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永远对立的,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开元末年以后,
唐玄宗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导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此可知,符合题意;外族袭扰不是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排除含有的A、B、C三项;故选D项。
16.【答案】【小题1】隋文帝。
【小题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小题3】科举制;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小题4】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小题5】统治者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这样统治才能长久等。
【解析】1.?
本题考查隋朝的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在位期间,采取措施,使隋朝走向繁荣开放,因此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隋文帝有关。
2.?本题考查隋炀帝征发农民的史实及其灭亡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可以得出,隋炀帝征发农民的史实有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本题考查科举制及其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就是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本题考查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材料四、五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5.?本题考查隋朝兴亡带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出,启示是统治者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这样统治才能长久等。
17.【答案】(1)图l的曲辕犁反映唐朝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图2的唐三彩反映唐朝手工业发展,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2)图3的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反映当时女子喜好骑马,说明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图3中女子穿胡服,反映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穿衣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3)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4)材料二反映唐朝诗歌繁荣,材料三反映唐朝实行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5)国家统一、强盛: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统治者励精图治;开明正确的治国方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等。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图1的曲辕犁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2的唐三彩反映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手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2)本题考查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可得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唐朝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穿衣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3)本题考查唐朝诗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4)本题考查唐诗雨科举制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诗歌的繁荣,而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实行的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
(5)本题考查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可知,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有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18.【答案】?(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
(2)“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3)繁荣的时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由材料一中的“贞观”、材料二中的“武周时期”、材料三中的“开元”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有关。在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期间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统治局面。这些局面的出现说明当时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的时代。据上述分析逐问回答即可。
19.【答案】(1)人口持续减少。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安史之乱。
(2)记载的是黄巢起义。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起义军最后失败。
(3)朱温。后梁建立,
唐朝至此灭亡。
(4)安史之乱的爆发、农民起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代十国的相关知识。第(1)问包含两小问,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的变化趋势是人口持续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阶段爆发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第(2)问依据材料二“贼巢僭位,
国号大齐”可知记载的事件是黄巢起义。这一事件的影响是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起义军最后失败。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唐朝至此灭亡。第(4)问综上所述,
唐朝的衰亡源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农民起义等因素。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