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东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肇东第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13: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肇东四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实践的深化,中国道路的拓展,中国问题的解答,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从本质上看,就是要以哲学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实现现代化,使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征程中实现伟大复兴,同时使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再造辉煌,这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构成了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中国的时代精神的思想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真实内涵。任何背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背对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去构建所谓的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只能使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空心化”。
哲学思维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哲学话语体系。不同的哲学话语体系,不仅展示的概念、范畴不同,而且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的现实问题、利益关系也不同。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现实的社会运动和特定的社会关系,反映特定的民族或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应当避免用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评判中国实践、阐释中国道路、解答中国问题。我们不能任由西方哲学话语来为我们“代言",这种言说方式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西方视野中的中国,是被西方话语“制造出来”的中国, 这一话语体系的意向、理念乃至学术机制都具有凝重的西方话语色彩和深厚的西方文化基础以及“潜伏”的西方利益关系。
不能用西方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主要是就思维方式、价位观念、意识形态及其背后的利益关系而言的, 而不是拒绝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不是一概拒斥西方哲学的范畴、挺念、术语。话语体系离不开语言,但又不等于语言。话语体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并与权力交织,而语言本身没有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自由” “平等"“公正"乃至“哲学” “话语”,原本都是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因此,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也不能一概拒斥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而是要对其进行批判借鉴,并使之融入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之中。实际上,可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语言和言语结构本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毫无疑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不能脱离中国传统彭学,不仅要吸取传统哲学中的深沉智慧、合理观点,而且要吸收 其中能够容纳当代内容的范畴、概念。但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我们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不是范畴、概念、术语的简单转换,不是把物质变成气,矛盾变成阴阳,规律变成道,类比变成格义,共产主义社会变成大同社会,等等。语言同样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我们既不能操着一口 “纯正”的西方话语来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也不能说着一口 “地道"的古代汉语来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以哲学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时代精神,关键在于把握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珍贵的遗产”。
(摘编自杨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屮国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中国的时代精神需要思想表达,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
B.不同哲学话语体系的最大差别在于反映的现实问题、利益关系不同,可见,哲学思维具有民族性。
C.西方哲学话语体系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西方视野中的中国,目的是潜藏西方利益关系。
D.话语体系和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是前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并与权力交织,而后者本身没有意识形态属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背景,揭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本质与内涵。
B.文章按照为什么一一是什么一一怎么样的思路展开,其中着重论述了第三个方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C.文章认为不能用西方哲学话语体系的范畴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但可借鉴其中合理因素,体现了辩证思维。
D.作者以鲜明的学术立场阐释了中国与西方的哲学话语体系有所不同,不偏不倚,客观公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必须贴近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和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否则,就会使之“空心化” 。
B.不能用西方哲学的话语休系来评判中国实践、阐释中国道路、解答中国问题,这是因为哲学思维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哲学话语体系。
C.对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要进行批判借鉴,使之融入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之中,如“自由”“平等” “公正”等。
D.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要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对其中的范畴、概念、术语应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因此,我国在2008 年开始施行“限塑令",以期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塑料袋的成本,从而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实现环境友好。
走过十余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 以内。很多人环保理念增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但“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仍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保鲜膜、保鲜袋等塑料制品。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简化执行为“卖塑令”。在 菜市场、小超市等场所,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限塑令"不断遭遇新难题。
(摘编自寇江泽《让“限塑”成为一种自觉》,《人民口报》2019年10月24 □)
材料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堪称 “禁塑令”。
在强力“禁塑”措施的影响下,塑料制品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经营方向。 比如,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
现阶段,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普通人而言,多少会増加生活习惯上或生活成本上的麻烦。不过,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 践行环保理念、维护生态环境确实是需要成本的。面对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禁塑”措施落到实处,离不开其他措施的配合。例如,落实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只要塑料得到集中处理,而不是流入自然环境,其危害就是可控的。
(摘编自王钟《“禁塑令”让治理塑料汚染走出疲态》,《光明日报》2020年7月22日)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东南亚成了 “接盘侠"。但不到一年,激增的洋垃圾数量让东南亚等国面临严峻的塑料垃圾治理挑战。2019年,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向洋垃圾说“不”。同年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逐步控制塑料跨境转移。“无处可逃''的塑料垃圾正在倒逼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环保治理。
在过去的一年,各国或启动立法,或继续扩大禁令范围。如,阿尔及利亚将对塑料袋征收更高的税金,法国公布“无塑海滩”宪章,纽约市内的餐饮店将不能再使用一次性的泡沫塑料餐盒……
除此之外,各国还各有妙招。如,印度的阿克萨尔学校用废塑料“抵学费'',规定全校学生每人每周必须从自家或当地收集20件塑料废品并上交学校,凭此免除学费;哥伦比亚陶氏公司同非营利组织一起利用废塑料制成砖块建造学校;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去年6月开发出一种可以将日常塑料垃圾转化为航空燃料的技术……
智慧的人类正在巧妙利用废旧塑料,相信人类能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守护好绿色家园。
(摘编自《2019年全球十大塑战指南,让禁塑不再难!》,《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公众号2020年1月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在2008年开始施行的“限塑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实中也不断遭遇新难题。
B.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经营方向,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才能减轻“禁塑”措施带来的冲击。
C.只要塑料得到集中处理,而不是流入自然环境,其危害就是可控的。只要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就能从源头上减少塑料污染。
D.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控制塑料跨境转移,使得很多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加强环保治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堪称“禁塑令”说明过去十余年“限塑令”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B.《巴塞尔公约》的通过,逐步控制了塑料跨境转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环保治理,使得东南亚等国再无洋垃圾。
C.践行环保理念、维护生态环境确实是需要成本的,但是不管付出多少,智慧的人类是可以守护好自己的绿色家园的。
D.各个国家加强环保治理的做法正是人类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的智慧体现。
6.让“禁塑”措施落到实处,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未来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贵族贫困户
夏平
程儒道是贫困户,是我联系的贫因户。说他是贫困户,第一次见到时,打死我我也不信,打死他他也不承认。但是,划定贫困户是有标准的,是经过烦琐复杂而又科学的程序测算出来的,老程确实符合条件。
我们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十几年,脱贫任务重。县里把贫困户分配到各单位实行包保,我们文联分了两户。
文联共4个人:主席是作家,正在赶写一部关于红军的小说;秘书是个小姑娘,休完产假刚上班;干事神经兮兮是个半吊子,办事不靠谱;我是副主席,家里没负担,且有些农村工作经验,自然把这两户任务揽了下来。大家对我很感激,主席请我吃了顿送行宴,秘书向我三鞠躬,干事说如果我死在扶贫工作上,就给我送个铁花圈。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话说我背着行囊来到村里,刚安顿下来,村主任便向我介绍这两户的情况:一户姓周,因病致贫,夫妻俩一个尿毒症,一个糖尿病;还有就是老程,因老致贫,八十多了,一个人独居。
我来之前在县里进行过培训,了解一些扶贫知识和政策。听了村主任介绍,我感觉这两户脱贫不是啥难事,说:“好办得很,老周由政府托底,该报的报,该补的补;老程送到养老院,乡里管起来。”
村主任笑了,说:“你只答对一半,老程脱贫是难事。”
我问啥原因,村主任卖了关子,说:“见面你就知道了。“
老程就住在村部附近,我和村主任提着两桶油一袋面找到了他家。
一老者立在门前,正在打太极季,腰不弯,背不驼,一袭白衣,鹤发童颜,看起来十分健康和精神。村主任说这就是老程。
见我们来,老程停止了练习,拉几把凳子让我们坐下。村主任向老程介绍说我是扶贫干部,老程脸色马上阴沉下来,说:“扶贫你去找贫国户,我又不是贫困户,找我干啥?“
我说:“别急,大伯,咱们聊聊。”
“聊什么聊!是聊政治呀,还是聊文学?”这老程一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模样。
“咱拉拉家常。”我说。
“老朽不才,却是读书之人,不屑于聊红尘之事。”老程有些不耐烦。
“你生活困难吗?”我问老程。
“困什么难?一日三餐,一箪食一壶浆足矣。”说罢,老程起身要走。
村主任起身拉住老程,说:“老夏也是个文化人,他也就随便问问,没别的意思。”老程才又坐下。
我以为老程对我有了好感,便放松了心情,又问道:“敬老院条件恁好,你咋不搬过去住?再说你这年纪已够了五保条件……”
这回老程彻底怒了,他站起来大声呵斥:“把东西拿走,我不吃嗟来之食!”转身进了屋。
我平生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人,搞不清咋回事,在返回的路上就问村主任。村主任说明了缘由:老程出身名门望族,新中国成立前读过私塾,喜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成分,一生未娶。由于经历坎坷,他自命清高,万事不求人。为这事,村里乡里我过他多次,他就是不同意,每次送去的款物也都被他悉数退回。因没有啥收入,他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回去后我向主席汇报了老程的情况,主席研究过心理学,说老程属于九型人格中的成就型人格,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想让他回心转意,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再说他这把年纪了,做通他的工作,得有个过程,急不得。
主席讲得有些道理,打那以后我就隔三岔五往老程家里跑,跟他谈国学、谈古典、谈书法,顺便给他挑几担水,收拾下房间卫生,老程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有一次快晌午了,他留我吃饭,我便到街上切了两个卤菜,买了瓶酒,两人在树下对酌。喝着喝着,老程哭了。风掀起他稀疏的白发,两只千瘦且暴着青筋的手不住地颤抖,我第一次见到他年迈苍老孤独无助的样子。
临近年底,我和村主任又去拜访老程,见到时他还是在打太极拳。他把我们让进家里,并拿出花生瓜子招待我们。
我说:“老伯,今年过年文联准备给贫困户送春联,您老毛笔字写得好,文联准备把这活儿交给你,价钱按市场价。”
听了我的话,老程迟疑了一会儿,说:“这事得容我想想。”
还没等我们回到村部,老程来了电话:“春联的事我同意,但价格要稍低于市场。另外,我家里藏着几幅明清时的字画,想捐给县博物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顺带写了另一个穷图户老周,说明疾病是造成贫图的原因之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文联主席分析老程不愿意接受扶贫帮助,关键是放不下脸面,由此文章也讽刺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
C.老程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愿意给贫困户写春联,主要是因为这项活动让他的价值得以体现
D.帮扶老程过程中,“我”投其所好,最终让老程接受了“我”,由此看来扶贫工作应当因人而异。
8.“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结合文章内容,为什么说老程是“贵族贫困者”?(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洪君祥小字双叔。年十四,随兄茶丘见世祖于上京,帝悦,命刘秉忠相之,秉忠曰:“是儿目视不凡,后必以功名显,但当致力于学耳。'‘令选师儒诲之。帝尝坐便殿,阅江南、海东舆地图,欲召知者询其险易,左丞相伯颜以君祥应旨,奏对详明,帝悦,酌以巨觥,顾谓伯颜曰:“是儿,远大器也。”至元十年,从元帅孛鲁罕袭淮东之射阳湖,俘其男女牛马。十一年,入朝。帝命伯颜伐宋,朝议以宋之兵力多聚两淮,闻我欲渡江,彼必移师拒守。遂命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轻锐二万攻淮安,以牵制之,君祥以蒙古汉军都镇抚从行。时君祥奉使伯颜军中,宋黄州制置使陈奕降,其子知涟水军,伯颜遣三十骑往招之,因令君祥入奏,帝曰:“卿可急还,陈知府降,即偕来也。”及与俱入朝,宴劳甚厚。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师进,次临平山,距临安五十里,洪都统来报曰:“宋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皆已逃去,惟三宫未行,宜早定计,以活生民。”伯颜遂令洪都统护宋三宫,令君祥随之。宋降,升武略将军。十九年,授枢密院判官。二十四年,乃颜叛,从世祖亲征。每驻跸,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凯还,加辅国上将军。成宗即位,诏裁减久任官, 知枢密院暗伯等奏:“君祥在枢密十六年,最为久者。” 帝曰:“君祥始终一心,可勿迁也。”大德九年,擢司农。十年春,改江浙行省右丞。秋,改辽阳右丞,请于朝:宜新省治, 增巡兵,设儒学提举官、都镇抚等员, 以兴文化,修武备。事未成, 会武宗即位,征为同知枢密院事。至大二年卒。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一》)
10.下列对文屮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B.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C.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D.伯颜师次镇江/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伯颜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即欣然来见/君祥因厚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的特定庙号。例如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庙号就是元世祖。
B.便殿,即别殿,古时候指帝王休憩闲宴的地方,别于正殿而言。正殿即主殿,指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宇。
C.元帅,指军事统帅,最初只是对“将帅之长”的称呼,不是固定官号,从南北朝起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
D.三宫,含意颇丰,既可指诸侯夫人的宫室,又可指紫薇、太微、文昌三星座,文中是皇帝、太后、皇后的合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祥面相不凡,受世祖器重。君祥十四岁时入朝觐见元世祖,世祖让刘秉忠为他相面,秉忠夸赞他目光不凡并选择良师教导他。
B.君祥作战有方,功勋卓著。他先与孛鲁罕袭击淮东的射阳湖,俘获大量百姓及牛马,后又招降洪都统,宋朝投降后,升为武略将军。
C.君祥忠于职守,深受信任。他随世祖征讨乃颜,恪尽职守,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成宗裁减官员时,因君祥对朝廷始终一心,故没有调动其官职。
D.君祥积极进言,大胆革新。他曾向朝廷建议更新行省衙署、设儒学提举官等,以期振兴文化、整顿武备,可惜事未完成,便被调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帝命伯颜伐宋,朝议以.末之兵力多聚两淮,闻我欲渡江,彼必移师拒守。(5分)
⑵每驻跸,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投奔九华山秀林峰,寄宿僧舍,若读于山中,自诩是“江湖苦吟士,天下最穷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七律是柱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诗句饱含对后人的劝勉之情,旨意深切。
B.首联先叙侄子虽然贫穷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极富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D.整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
15.请简要分析本诗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 , 两句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采用了相同的艺术手法。
⑵古诗词中不乏富含哲理的名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和这两句意思相近。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 , 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敦煌引人 是由其地位决定的,敦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汉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在西北,对外交往的 主要就是丝绸之路。不论丝绸之路分几条道路,或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通过敦煌,来自异域的物种和文化传到了中国,如西方的葡萄、胡桃、 石榴等物产。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以及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中国的丝织品、钢铁,以及 的手工艺品, 也经敦煌传入天山南北和中亚,并经中亚远播欧洲。
敦煌文献包含 非常广泛,被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还有中国以外的文献,如梵文、叙利亚文、希伯来文等,反映了中国以外的历史文化,是了解、研究世界历史文化的绝好材料。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注 道路 精美 范畴
B.关心 通道 精巧 范畴
C.关注 通道 精美 范围
D.关心 道路 精巧 范围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敦煌文献在敦煌发现,也主要是敦煌的地域文献,但它绝对不仅仅是敦煌的地方文献,而是全国的文献,要跳出敦煌,放眼全国。
B.敦煌的地域文献绝对不仅仅是敦煌的地方文献,而是全国的文献,要放眼全国,跳出敦煌,虽然敦煌文献是在敦煌发现的。
C.敦煌文献在敦煌发现,也主要是敦煌的地域文献,但它绝对不仅仅是敦煌的地方文献,而是全国的文献,要放眼全国,跳出敦煌。
D.敦煌的地域文献绝对不仅仅是敦煌的地方文献,而是全国的文献,要跳出敦煌,放眼全国,虽然敦煌文献是在敦煌发现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不论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或分几条道路,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B.不论丝绸之路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或分几条道路,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C.丝绸之路不论分几条道路,或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D.不论丝绸之路分几条道路,或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春夏季节,叶绿素在银杏叶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 ① ,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秋天来临后,银杏树开始停止生长,只需少量养料就可存活。在落叶前, ② ,分解产生的物质从叶子输送到树根,作为其过冬的养料。叶绿素被分解后,银杏叶里就剩下主要呈黄色的色素。所以秋天银杏叶变黄, ③ 。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投测器实施捕获制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获得成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这次任务的实施,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人民日报》2021年2月12日04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几个想参加特种兵部队的青年人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扛着一口沉重的皮箱,在原始森林里接受考查。组长突然病危,快不行了。在青年人离开他之前,组长把皮箱交给他们说,请他们走出森林后务必将皮箱交给上校,这样才能从上校那里获得考查结果。青年人扛着皮箱艰难地走着,有的体力不支只好放弃,最终只有一人拼命地扛着皮箱走着。当他走出困境时,打开皮箱一看,满满的一箱石头。
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只需要向前一小步就会获得胜利,而放弃则只是那一念之差。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中的获得与放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D 【A项,“中国的时代精神需要思想表达,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逻辑混乱,原文内容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思想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真实内涵”,两者没有因果关系。B项,“最大差别在于” 曲解文意,原文为“更重要的是,反映的现实问题、利益关系也不同”,语意轻重不同,并且“可见,哲学思维具有民族性”的结论也依据不足。C项,“目的是潜藏西方利益关系”曲解文意。原文为“这一话语休系的意向、理念乃至学术机制都具有凝重的西方话语色彩和深厚的西方文化基础以及’潜伏'的西方利益关系”。“具有关系”不等同于“目的是潜藏西方利益关系”。]
2.C [C项,“文章认为不能用西方哲学话语体系的范畴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中“西方哲学话语体系的范畴”有误,原文是“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也不能一概拒斥西方哲学的范畴、概念、术语” 。]
3.D 【 D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要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有误,原文是“要吸取传统哲学中的深沉智慧、合理观点”,扩大了范围。]
4.C 【材料二说明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而落实垃圾分类只是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
5.B 【“再无洋垃圾”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同年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逐步控制塑料跨境转移。”
6. (6分)①要借鉴他国有效经验,开拓新思路,巧妙利用废旧塑料。②塑料制品产业要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向,从源头上减少塑料污染。③普通消费者要改变生活习惯,在生活成木上有所付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 【“文章也讽刺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说法不对,老程是一个正面人物,主要写他安贫乐道。】
8. 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者,使故事真实、自然,情节集中、紧凑。
②“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行为最终感动了老程,让老程接受扶贫,并捐献字画。
③“我“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通过”我“的作为,展示了新时期扶贫工作者的姿态,表达了对他们的肯定和赞美之情。(每点2分)
9.①说老程是贫困者是因为他没有收入,无子无女,符合国家对贫困人口的要求。
②说他是贵族是因为他出身名门望族,家里有保存的明清字画。
③说他是贵族,是因为他精神高贵,安贫乐道、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捐出了字画。
(每点2分)
10.A [ “次”是动词,意为“驻扎”,“镇江”是地名,做“次”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都督府将”为“都督府的将领”,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A [“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的特定庙号”说法错误。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庙号° ]
12.A [ “秉忠夸赞他目光不凡并选择良师教导他”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意思,“令选师儒诲之”的主语应该是“世祖.”,即世祖命令挑选儒师教导君祥,不是刘秉忠选择良师教导他。]
13. ⑴世祖命令伯颜征讨宋朝,朝臣议论认为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两淮地区,听说我军准备渡过长江,他们一定会调兵把守。(“以” “彼” “必”“拒守”各1分,句意1分)
⑵每当世祖车驾驻扎,君祥都将兵车在外围成一圈作为护卫,布置严密,世祖嘉奖他。
(“跸” “辄”“嘉”各1分,句意2 分)
14.B [ “何事居穷道不穷"屮“居穷”的意思是处于不得志的境地,并非“贫穷”]
15.(6分)①对比。颔联说弟侄“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凸显了勤勉好学的形象和卓然高洁的品格。② 视听结合。颈联写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听结合,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 的情形如在目前。(毎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6.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 C [ “关心”泛指常挂在心上,“关注”强调注意;“道路”指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通道”含有通往之意;“精美”强调精致美好,“精巧”强调精细巧妙;“范畴”指反映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基木概念,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有的范畴,“范围” 指一定的界限。]
18. A [第二段升始在讲敦煌文献,根据主语一致原则,排除B和D, C项应是先跳出敦煌,再放眼全国。]
19. D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故“丝绸之路”应放到“不论”后面,排除A和C, B项“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或分几条道路”语序不当。]
20. ①所以银杏叶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
②银杏树会分解叶绿素
③是因为它的叶绿素被分解了(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
21. (5分)示例:①2月10日19时52分,②屮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捕获制动,③顺利进入环火轨道,④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⑤这对推动我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車大。
22. (60分)参考2020年高考阅卷标准。
【参考译文】
洪君祥的小名是双叔。十四岁时,随兄长茶丘到上京觐见世祖,世祖见到他很髙兴,命令刘秉忠为君祥相 面。秉忠说:“这孩子目光不凡,日后必定以功绩名声显扬,只是应当致力于学习。”世祖命令挑选儒师教诲 君祥。世祖曾经坐在便殿上,查看江南和海东的地图,想要召见了解情况的人询问各地的险阻与平坦情况,左 丞相伯颜让君祥回复世祖的旨意,君祥回答问题详细明了,世祖很高兴,赐给他一大杯酒。世祖回头对伯颜说:“这孩子,是大有前途的人。"至元十年,君祥跟随元帅学鲁罕袭击淮东的射阳湖,俘虏大量的男女百姓及牛马。十一年,君祥入朝觐见。世祖命令伯颜征讨宋朝,朝臣议论认为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两淮地区,听说我 军准备渡过长江,他们必然会调兵把守。朝廷于是命令右卫指挥使秃满歹,率领两万轻锐军队进攻淮安,以牵 制宋朝军队,君祥作为蒙古汉军都镇抚随行。当时君祥奉命出使在伯颜军中,宋朝黄州制置使陈奕投降,他的 儿子统帅涟水军,伯颜派遣骑兵三十人前去招降他,于是命令君祥入朝奏报,世祖说:“你应极速返回,如果 陈知府归降,你就同他一起入朝。'‘等到君祥与陈知府一起入朝,宴赏慰劳非常优厚。伯颜的军队驻扎在镇江, 侦察人员报告有一位宋朝的洪都统,担任都督府将领,伯颜对君祥说:“你与此人同姓,可以前去招降他。” 洪都统立即髙兴地前来参见,君祥于是厚待他。大军前行,驻扎在临平山,距离临安五十里,洪都统前来报告 说:“宋朝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都已经逃走,只有皇帝,太后,皇后尚未逃走,应早定计策,以使百姓活 命。”伯颜于是命令洪都统护卫宋朝皇帝、太后、皇后,命令君祥跟随洪都统。宋朝投降后,君祥升为武略将 军。十九年,授予枢密院判官一职。二十四年,乃颜反叛,君祥随从世祖亲征。每当世祖车驾驻扎,君祥都将 兵车在外围成一圈作为护卫,布置严密,世祖嘉奖他。战胜归来,加宜辅国上将军。成宗即位,诏令裁减任职 年久的官员,主持枢密院的暗伯等人上奏:“君祥在枢密院任閃亠六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人。”成宗说:“君 祥始终一心,可不必调动。"大德九年,升为司农。十年春,改任江浙行省右丞。同年秋,改任辽阳行省右丞, 请求朝廷:应当更新行省衙署,增加巡逻士兵,设置儒学堤举宫、都镇抚等官员,来振兴文化、整顿武备。这 些事尚未办成,恰逢武宗即位,征召君祥担任同知枢密总事。君祥至大二年去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