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二十二: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科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二十二: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8 14:15: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十二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a级目标: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知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例举常见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识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c级目标: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标分解:
①传染病相关问题
②人体的免疫
③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传染病相关问题
1.2020年底,专家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该病毒的传染性都更强。变异新冠病毒属于(???
)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
A
【解答】变异的新冠病毒,从传染病角度来说属于病原体;
【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
)
A.?属于单细胞生物??????????????????????????????????????????????????
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答案】
D
【解答】A、
新冠病毒
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B、
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B错误;C、
新冠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C错误;D、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变异是指一些性状的改变,D正确。
【解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毒是一种病原体。
3.基本盖的研实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核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答】A、
艾滋病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其中
艾滋病病毒是它的病原体,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艾滋病病毒是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体外物质,属于抗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有效的DNA
片段,“魔剪”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所以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解析】(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都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当血液中的
B
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大部分细胞会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抗体。
(4)DNA
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我们把这些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段称为基因。
4.分析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D.?易感人群、传染源、易感人群
【答案】
B
【解答】图中所示甲咳嗽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属于传染源。乙为甲咳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空气,健康人吸入这样的空气会患病,乙即为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空气传播途径。丙离甲较近,容易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而患上该传染病,属于易感人群。
【解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每年在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榆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1)有关诺如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该病毒可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杀灭
C.该病毒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该病毒寄生在患者的肠道活细胞内生活
(2)从传染病学角度来说,诺如病毒属于________;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如果某健康儿童血清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说明该儿童________
(4)腹泻患者每天要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其排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________中
【答案】
(1)D(2)病原体(3)感染过该病毒(或患过该病)(4)脊髓
【解答】(1)A、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较小,无法观察到病毒;故A错误;
B、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抗生素只能作用于病原体的细胞壁,而不能杀死病毒;故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故C错误;
D、病毒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故D正确;
(2)诺如病毒是引起腹泻的原因,所以其属于病原体;
(3)如果健康儿童的血清中能够检测到诺如病毒的抗体,则说明这名儿童感染过该病毒或者患过该病导致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才会产生对应的抗体;
(4)控制身体基本生理机能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考点二:人体的免疫
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2021年1月国务院发布,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紧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
B.?多国已发现变异的新冠病毒,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对新冠肺炎的非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疫苗是抗体,按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
B
【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故B正确;
C、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是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D、新冠病毒的疫苗不是抗体;故D错误;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2.人类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胁,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
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携带者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抗体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答案】
D
【解答】A、寨卡病毒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抗原;故A正确;B、病人都是对应疾病的传染源;故B正确;C、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D、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故D错误;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3.由于非洲猪瘟的发生,猪肉价格一路上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至41℃,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基因Ⅱ型。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给未患病的猪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
C.?非洲猪瘟病毒出现的基因Ⅱ型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是由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
A
【解答】A、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B、给未患病的猪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B不符合题意;C、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故非洲猪瘟病毒出现的基因Ⅱ型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不符合题意;D、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是由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D不符合题意。
【解析】(1)从病毒的形态结构解题。(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4.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该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埃博拉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②戴口罩能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
③可以用抗生素杀死埃博拉病毒.
④为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可以用活的灵长类动物细胞培养病毒.
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答】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没有符合病毒的;故

错误;

埃博拉病毒需要通过
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
因此戴口罩不能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故
②错误;③
抗生素只能针对细菌的细胞壁作用,对于没有细胞结构的埃博拉病毒没有任何效果;故

错误;④
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因此用灵长类的动物细胞来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是可行的;故

正确;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5.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__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________。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1)传染(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
【解答】(1)传染病的特点是流行性和传染性;
(2)教室内进行消毒,是为了消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康复者体内出现了抗体,说明该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才会出现抗体;
【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6.?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多个国家,新冠肺炎已成为21世纪头20年来第三大流行病,夺去了数千条生命,如图表示人群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从免疫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属于________(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___;
(3)因为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________,所以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答案】
(1)抗原(2)控制传染源(3)抗体;体液免疫
【解答】(1)能够引起人体免疫的细菌或病毒,在免疫角度上称为抗原;
(2)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员体温都是偏高的,所以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康复者的血液中存在着抗体,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利用抗体治疗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考点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B.?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量
C.?人的健康与遗传因素无关,只与生活方式有关
D.?为了提高体育比赛成绩,可以少量吸毒品
【答案】
B
【解答】A、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自己心情愉快,也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和谐相处;故A错误;
B、高盐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减少食盐摄入量有助于身体健康;故B正确;C、人的健康与遗传因素有关;故C错误;D、毒品对身体有害的,要远离;故D错误;
【解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甲、乙、丙三人参加医院体检,在体检时发现:甲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而乙通过验血发现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疾病?(??

A.?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病????????????????????????????????B.?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
C.?遗传病、心血管病、传染病????????????????????????????????D.?心血管病、传染病、遗传病
【答案】
B
【解答】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甲的肝功能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乙的血脂偏高,属于心血管疾病;色盲症是遗传基因导致的,属于遗传病。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绿颜色,决定此病的色盲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B符合题意。
【解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如图,利用“曲颈瓶”进行如下实验:①甲、乙两瓶内装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②接着,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乙瓶内的肉汤能“仍然保鲜”
B.?“曲颈瓶”内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C.?使肉汤变质的是寄生细菌
D.?出芽生殖使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
B
【解答】A、甲瓶煮沸杀死了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乙瓶不做处理,因此乙瓶内的肉汤变质;故A错误;
B、由甲丙对照可知,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故B正确;C、该实验无法得知,肉汤变质的细菌类型;故C错误;D、细菌是依靠分裂生殖的;故D错误;
【解析】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被看到。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
4.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期肝癌形成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有关
B.?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但不发生转移
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
D
【解答】?
A、吸烟导致肺癌的形成,比较普遍,不一定是早期肝癌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
B、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一生都是携带者,不会发作,因此不能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B题错误。C、癌细胞也会容易扩散转移的,C不符合题意。
?
D、早期肝癌病人病因研究,有助于癌症对症下药,有利于癌症治疗,D符合题意。
【解析】早期肝癌的形成不一定与不良习惯和吸烟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只是一生携带者,不会发作,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5.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的生活,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据科学网2016年1月11日援引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________,该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该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______。
(4)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____(填字母)处。
【答案】
(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2)特异性(3)先乙后甲;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4)B
【解答】(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属于病原体,EV71肠道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是指当抗原侵入人体时,身体免疫系统受刺激产生了抗体,因此注射了手足口病EV71疫苗之后,当相同的病原体进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抵抗作用。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应先胸外按压,之后打开患者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故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抢救有效的标志是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
(4)由于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因此属于静脉出血,静脉是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应当是在B远心端压迫止血。
【解析】(1)病毒和细菌的结构区别。(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概念解题。(3)心肺复苏的概念切入。(4)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含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传染病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答】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成为病原体,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C正确,符合题意;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
B.?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和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
【答案】
A
【解答】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因此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空气、饮食、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因此与艾滋病人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A错误,符合题意;B、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因此和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D正确,不符合题意。
3.2017年3月20日,达州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落实患病学生的休学治疗、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等防控措施。下列关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极大
B.?引起人们患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C.?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D.?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保护易感者
【答案】
D
【解答】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极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这是一种细菌,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儿童接种的卡介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活性,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17年初,浙江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清除病原体
【答案】
A
【解答】活禽是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属于控制传染源。
5.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________。
(2)对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抑制该病的对策。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________。
(3)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________(选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________,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
(1)生产者(2)控制传染源(3)木质部;减少农药污染,节省农药,避免环境污染
【解答】(1)松树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2)病树和垂死树中含有线虫病的病原体,清除病株残体,可以清除病原体的携带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3)药剂属于无机物,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极大的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直接进入到植物体,避免了环境污染;
6.请阅读下面材料。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_。
(2)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染途径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
【答案】
(1)传染源(2)②③;④⑤⑥⑦(3)免疫器官;免疫细胞(4)抗体;抗原
【解答】(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传染源。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题干中的②③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④⑤⑥⑦。
(3)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接种疫苗后,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抗体,凡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抗原。
考点二:人体的免疫
1.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仍肆虐,我们要做好防疫工作。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新冠肺炎疫苗对接种人来说是传染源
C.?接种疫苗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B、新冠肺炎疫苗不会导致接种人染病,不是病原体;故B错误;
C、通过接种疫苗让健康的人群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正确;
D、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2.如图I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
【答案】
C
【解答】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符合题意。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不符合题意。
3.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A.?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
A
【解答】A、疫苗是
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说法正确,A正确;B、接种疫苗其实是得一次轻微的由该病毒引起的疾病,从而产生免疫,接受的是抗原,B错误;
C、T淋巴细胞不产生抗体,C错误;D、在抗原刺激下产生抗体,不是抗原,D错误。
4.寨卡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巴西生物技术专家曾在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释放了超过1200万只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如图)。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播寨卡病的能力。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某寨卡病患者的体温在较长时间处于39℃,此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
B.?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释放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
D.?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上所有的蚊子及其它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
C
【解答】A、当患者的体温在较长时间
处于39℃
时,也是一种体温的恒定,此时机体产热与散热的相等的,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菌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B错误;
C、寨卡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所以蚊子是一种传播途径,利用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说法错误,C正确;D、根据群落是概念可知,D说法正确,D错误。
5.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B.?接种疫苗后可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疫苗能够促使人体内T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
D.?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结核传染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
C
【解答】A、疫苗的意义是让人体获得对某种病的免疫能力,所以注射的疫苗是对应疾病的减毒或者灭活的病原体的生物制剂;故A正确;
B、接种疫苗属于人工免疫,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故B正确;
C、注射疫苗后是B淋巴细胞细胞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故C错误;
D、接种疫苗的方式,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让没有得病的人群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从而能够抵抗相应的疾病;故D正确;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血病是由于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传染病????????B.?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C.?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答案】
B
【解答】A、白血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故说法错误。
B、移植的供体骨髓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当于抗原,故说法正确。
C、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故说法错误。
D、白血病又称血癌,是由于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
注射疫苗无法预防白血病,故说法错误。
7.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B.?“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答案】
B
【解答】A.细菌的抗药性是与生俱来的,A不符合题意;
C.变异是不定向的,C不符合题意;
B、D:抗生素对病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使抗药性强的病菌不断的选择下来。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8.截至2021年3月,全世界有1亿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__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医用酒精是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的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酒精(C2H6O)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酒精(C2H6O)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种预防新冠肺炎流行的方法________。
【答案】
(1)传染(2)有机物;氢(或H)(3)勤洗手、戴口罩等(合理即可)
【解答】(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酒精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酒精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因此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酒精的相对原子质量=12×2+1×6+16=46,所以酒精(C2H6O)
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氢元素:×100%,碳元素:×100%,氧元素:×100%,显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勤洗手、戴口罩,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流行。
考点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A.?恶性肿瘤?????????????????????????B.?烈性传染病?????????????????????????C.?遗传病?????????????????????????D.?心、脑血管病
【答案】
D
【解答】“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的致病死亡,归结起来属于心脑血管疾病,D符合题意。
2.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答案】
C
【解答】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因此并不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A不符合题意;
B、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应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B符合题意;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C符合题意;D、过期药品的服用对身体不利,过期一两周的感冒药不可用,D不符合题意。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日三餐中,午餐的热量和油量应该是最高的
B.?已腐败的食物必须经回锅煮熟后方可食用
C.?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会抑制消化
D.?未去掉芽、芽眼及芽眼周围部分的发芽马铃薯不能食用
【答案】
B
【解答】A
、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消耗,还要为下午做准备,因此要补充更多的能量,即午餐的热量和油量应该是最高的;故A正确;
B、已腐败的食物是不能再食用的;故B错误;
C、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导致小肠处血流量减少,会抑制消化和吸收;故C正确;
D、发芽的马铃薯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故D正确;
4.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敏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会引起皮肤瘙痒,严重者可使皮肤坏死,太阳暴晒会分解大部分卟啉类物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木耳的认识及处理,正确的是(
??)
甲:将鲜木耳晒干食用,可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乙:煮菜时高温会将鲜木耳内的细菌杀死,食用后不会中毒
丙: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要经水浸泡,使残余的毒素溶解在水中
丁:自家种植的鲜木耳没有喷洒农药,可以放心食用
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
【答案】
C
【解答】甲、鲜木耳在晒干的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的卟啉类光敏感物质,可以极大的降低使用木耳中毒的风险;故甲正确;乙、
卟啉类光敏感物质在高温下不会被分解;故乙错误;
丙、干耳目浸泡过程可以使残留毒素溶解在水中,极大的降低食物中毒风险;故丙正确;
丁、鲜木耳中卟啉类光敏感物质与是否使用农药无关;故丁错误;
5.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如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期。
(2)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3)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
【答案】
(1)保质(2)微生物(或细菌、真菌)(3)向有关部门举报
【解答】(1)食品不仅要注意标志,还一定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止食品过期;
(2)食品中添加防腐剂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腐败;
(3)漫画中商家违规使用防腐剂,作为中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向有关部门举报;
故答案为:(1)保质;(2)微生物(或细菌、真菌);(3)向有关部门举报。
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________。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_______小时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糖尿病(2)0.75(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解答】(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3)糖类摄入过多,超出人体需求时,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十二
人体的免疫与传染病相关问题
考点解析☆目标分解
a级目标: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特点;知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例举常见传染病;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识别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c级目标: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标分解:
①传染病相关问题
②人体的免疫
③健康的生活方式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一:传染病相关问题
1.2020年底,专家发现了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该病毒的传染性都更强。变异新冠病毒属于(???
)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
A
【解答】变异的新冠病毒,从传染病角度来说属于病原体;
【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如图所示,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时提倡戴口罩。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新冠病毒(???
)
A.?属于单细胞生物??????????????????????????????????????????????????
B.?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是新冠肺炎的传染源???????????????????????????????????????????
D.?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答案】
D
【解答】A、
新冠病毒
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错误;B、
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B错误;C、
新冠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而不是传染源,C错误;D、遗传物质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变异是指一些性状的改变,D正确。
【解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病毒是一种病原体。
3.基本盖的研实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核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D.?“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答】A、
艾滋病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其中
艾滋病病毒是它的病原体,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艾滋病病毒是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体外物质,属于抗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
有效的DNA
片段,“魔剪”技术可以对基因进行编辑,所以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解析】(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进入人体后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都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等。当血液中的
B
淋巴细胞侦察到抗原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大部分细胞会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抗体。
(4)DNA
分子上一些特定的片段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特征,如人的肤色、色觉,花的形状等。我们把这些起遗传作用的
DNA
片段称为基因。
4.分析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传染病传播过程中的(
??)
A.?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染源????????????????????????????????D.?易感人群、传染源、易感人群
【答案】
B
【解答】图中所示甲咳嗽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属于传染源。乙为甲咳出的含有病原体的空气,健康人吸入这样的空气会患病,乙即为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空气传播途径。丙离甲较近,容易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而患上该传染病,属于易感人群。
【解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每年在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榆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1)有关诺如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该病毒可用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来杀灭
C.该病毒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
D.该病毒寄生在患者的肠道活细胞内生活
(2)从传染病学角度来说,诺如病毒属于________;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如果某健康儿童血清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说明该儿童________
(4)腹泻患者每天要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其排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________中
【答案】
(1)D(2)病原体(3)感染过该病毒(或患过该病)(4)脊髓
【解答】(1)A、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较小,无法观察到病毒;故A错误;
B、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抗生素只能作用于病原体的细胞壁,而不能杀死病毒;故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故C错误;
D、病毒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故D正确;
(2)诺如病毒是引起腹泻的原因,所以其属于病原体;
(3)如果健康儿童的血清中能够检测到诺如病毒的抗体,则说明这名儿童感染过该病毒或者患过该病导致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反应,才会产生对应的抗体;
(4)控制身体基本生理机能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考点二:人体的免疫
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2021年1月国务院发布,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紧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
B.?多国已发现变异的新冠病毒,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C.?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对新冠肺炎的非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疫苗是抗体,按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
B
【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故B正确;
C、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是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D、新冠病毒的疫苗不是抗体;故D错误;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2.人类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胁,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
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携带者属于该病的传染源
C.?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抗体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答案】
D
【解答】A、寨卡病毒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是抗原;故A正确;B、病人都是对应疾病的传染源;故B正确;C、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正确;D、抗体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故D错误;
【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3.由于非洲猪瘟的发生,猪肉价格一路上涨,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至41℃,传入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属于基因Ⅱ型。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给未患病的猪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
C.?非洲猪瘟病毒出现的基因Ⅱ型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是由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
A
【解答】A、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B、给未患病的猪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者,B不符合题意;C、非洲猪瘟病毒属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故非洲猪瘟病毒出现的基因Ⅱ型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不符合题意;D、发病时猪的体温升高是由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D不符合题意。
【解析】(1)从病毒的形态结构解题。(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的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4.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该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埃博拉病毒属于生命系统中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②戴口罩能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
③可以用抗生素杀死埃博拉病毒.
④为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可以用活的灵长类动物细胞培养病毒.
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答】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没有符合病毒的;故

错误;

埃博拉病毒需要通过
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
因此戴口罩不能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故
②错误;③
抗生素只能针对细菌的细胞壁作用,对于没有细胞结构的埃博拉病毒没有任何效果;故

错误;④
人类属于灵长类动物,因此用灵长类的动物细胞来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是可行的;故

正确;
【解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5.近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几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__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教室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属于________。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1)传染(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
【解答】(1)传染病的特点是流行性和传染性;
(2)教室内进行消毒,是为了消杀空气中可能存在的病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康复者体内出现了抗体,说明该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才会出现抗体;
【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6.?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多个国家,新冠肺炎已成为21世纪头20年来第三大流行病,夺去了数千条生命,如图表示人群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从免疫的角度看,新冠肺炎病毒属于________(选填“抗原”或“病原体”);
(2)该病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___;
(3)因为康复者的血浆中含有________,所以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治疗,机体的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答案】
(1)抗原(2)控制传染源(3)抗体;体液免疫
【解答】(1)能够引起人体免疫的细菌或病毒,在免疫角度上称为抗原;
(2)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员体温都是偏高的,所以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康复者的血液中存在着抗体,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利用抗体治疗的方式属于体液免疫;
【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考点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B.?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量
C.?人的健康与遗传因素无关,只与生活方式有关
D.?为了提高体育比赛成绩,可以少量吸毒品
【答案】
B
【解答】A、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自己心情愉快,也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和谐相处;故A错误;
B、高盐饮食不利于身体健康,减少食盐摄入量有助于身体健康;故B正确;C、人的健康与遗传因素有关;故C错误;D、毒品对身体有害的,要远离;故D错误;
【解析】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甲、乙、丙三人参加医院体检,在体检时发现:甲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而乙通过验血发现血脂偏高,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疾病?(??

A.?传染病、遗传病、心血管病????????????????????????????????B.?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
C.?遗传病、心血管病、传染病????????????????????????????????D.?心血管病、传染病、遗传病
【答案】
B
【解答】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吸血的动物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甲的肝功能能检查结果是GPT(俗称转氨酶)明显增多,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乙的血脂偏高,属于心血管疾病;色盲症是遗传基因导致的,属于遗传病。丙在色盲检查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不能正确区分红绿颜色,决定此病的色盲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遗传病。故这三人的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属于传染病、心血管病、遗传病,B符合题意。
【解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如图,利用“曲颈瓶”进行如下实验:①甲、乙两瓶内装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②接着,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乙瓶内的肉汤能“仍然保鲜”
B.?“曲颈瓶”内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C.?使肉汤变质的是寄生细菌
D.?出芽生殖使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
B
【解答】A、甲瓶煮沸杀死了汤中原有的微生物,乙瓶不做处理,因此乙瓶内的肉汤变质;故A错误;
B、由甲丙对照可知,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故B正确;C、该实验无法得知,肉汤变质的细菌类型;故C错误;D、细菌是依靠分裂生殖的;故D错误;
【解析】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被看到。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
4.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肝癌早期筛查的技术方法,可以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期肝癌形成一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有关
B.?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C.?早期肝癌细胞能不间断进行分裂但不发生转移
D.?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答案】
D
【解答】?
A、吸烟导致肺癌的形成,比较普遍,不一定是早期肝癌的形成,A不符合题意。
?
B、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一生都是携带者,不会发作,因此不能筛查出的早期肝癌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B题错误。C、癌细胞也会容易扩散转移的,C不符合题意。
?
D、早期肝癌病人病因研究,有助于癌症对症下药,有利于癌症治疗,D符合题意。
【解析】早期肝癌的形成不一定与不良习惯和吸烟有关,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只是一生携带者,不会发作,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筛查出患有早期肝癌的病人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5.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病菌、病毒,我们之所以都能够健康的生活,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据科学网2016年1月11日援引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获新药证书。该疫苗对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的保护率达到100%,临床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资料二: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一、图二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________,该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手足口病EV71疫苗,该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免疫。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______。
(4)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二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____(填字母)处。
【答案】
(1)病原体;无细胞结构(2)特异性(3)先乙后甲;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4)B
【解答】(1)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属于病原体,EV71肠道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是指当抗原侵入人体时,身体免疫系统受刺激产生了抗体,因此注射了手足口病EV71疫苗之后,当相同的病原体进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抵抗作用。
(3)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应先胸外按压,之后打开患者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故图一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抢救有效的标志是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
(4)由于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因此属于静脉出血,静脉是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应当是在B远心端压迫止血。
【解析】(1)病毒和细菌的结构区别。(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概念解题。(3)心肺复苏的概念切入。(4)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含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考点一:传染病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
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
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
B.?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和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D.?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
3.2017年3月20日,达州市卫计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落实患病学生的休学治疗、校园环境的消毒杀菌等防控措施。下列关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征,危害极大
B.?引起人们患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C.?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D.?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属于保护易感者
4.2017年初,浙江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清除病原体
5.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松树属于________。
(2)对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抑制该病的对策。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了________。
(3)为保证药剂输送到树体各个部位,小孔深度至少要到达松树茎结构中的________(选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该施药技术与大面积喷洒农药相比,优点是________,目前在公园、景区等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6.请阅读下面材料。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李兵同学出现发热、咳嗽、喉痛、头疼、疲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患上甲型H1N1流感。老师为此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要求李兵同学回家治疗;②要求学生经常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要求学生经常打开教室窗户通风;④要求学生上、下学路上要戴口罩;⑤要求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要求学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⑦建议部分体质弱的学生打流感疫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让患病的李兵同学回家治疗,以防止班级其他同学感染此病。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此时李兵同学应属于________。
(2)在老师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染途径的有________(填序号),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尽管是传染病高发期,但大部分同学没有患病,主要原因除积极预防外,还因人体具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
考点二:人体的免疫
1.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仍肆虐,我们要做好防疫工作。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新冠肺炎疫苗对接种人来说是传染源
C.?接种疫苗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如图I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
3.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A.?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4.寨卡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巴西生物技术专家曾在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释放了超过1200万只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如图)。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播寨卡病的能力。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某寨卡病患者的体温在较长时间处于39℃,此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
B.?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释放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
D.?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上所有的蚊子及其它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5.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疫苗是由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B.?接种疫苗后可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疫苗能够促使人体内T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
D.?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肺结核传染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血病是由于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传染病????????B.?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
C.?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7.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B.?“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8.截至2021年3月,全世界有1亿人感染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说明传染病具有________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医用酒精是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的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酒精(C2H6O)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酒精(C2H6O)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种预防新冠肺炎流行的方法________。
考点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直接死因多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A.?恶性肿瘤?????????????????????????B.?烈性传染病?????????????????????????C.?遗传病?????????????????????????D.?心、脑血管病
2.了解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B.?动脉出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C.?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6~18次
D.?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物,过期一两周仍可服用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日三餐中,午餐的热量和油量应该是最高的
B.?已腐败的食物必须经回锅煮熟后方可食用
C.?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会抑制消化
D.?未去掉芽、芽眼及芽眼周围部分的发芽马铃薯不能食用
4.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类光敏感物质,如果被人体吸收,经阳光照射,会引起皮肤瘙痒,严重者可使皮肤坏死,太阳暴晒会分解大部分卟啉类物质。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木耳的认识及处理,正确的是(
??)
甲:将鲜木耳晒干食用,可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
乙:煮菜时高温会将鲜木耳内的细菌杀死,食用后不会中毒
丙:市面上销售的干木耳要经水浸泡,使残余的毒素溶解在水中
丁:自家种植的鲜木耳没有喷洒农药,可以放心食用
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
5.某中学为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举办了以“食品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漫画竞赛。如图是一幅获奖作品。请回答问题。
(1)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__期。
(2)向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防止由________引起的食品腐败,但要遵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
(3)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发现商家有类似漫画中的违法行为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的做法是________。
6.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他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________。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g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g。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_______小时才能消耗完4.5g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