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2课时打包)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2课时打包)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8 20:25:31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六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二)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2.概述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3.区分人特有的复杂反射。
(二)能力目标:
运用模式图描绘反射弧,尝试分析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增强信息转化与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复杂反射结构基础的分析,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认同人类因具备复杂反射,尤其是与语言相关的复杂反射而更加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
2.认同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复杂反射的过程,并用此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与联系;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温故知新
展示图片: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
引导回顾:反射活动特点、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感觉的形成及高级中枢的调控
引导归纳并提出问题:上述三个反射的神经中枢均在较为低级的部位——脊髓;其他反射也都如此吗?
承上启下,提出疑问
反射的类型
(一)反射的分类
1.
创设情境一:“吃话梅分泌唾液”
引导学生在不完整的结构模式图中完成分析绘制:吃话梅分泌唾液的神经通路
总结提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建立时间、结构特点及意义
2.
创设情境二、三:“看见话梅、听到话梅描述,分泌唾液”
引导思考:有的同学没有吃到话梅,看到话梅或听到话梅的描述,口腔中也有唾液分泌,引起这类反射的刺激是什么?出现这类反射的前提是什么?
这与吃到话梅分泌唾液的反射从建立过程、建立的时间来说有什么不同?
阐述: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时间、意义
(二)复杂反射的建立
1.
介绍“巴普洛夫经典复杂反射实验”,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实验,了解复杂反射的建立
(1)展示吃食物分泌唾液神经通路模式图,阐述:实验第一阶段,狗进食引起唾液分泌,是一个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活动,神经通路与人的非常相似
(2)提问:实验第二阶段,给狗摇铃,狗产生听觉。这个过程如何实现?
结合旧知,引导学生在模式图上连出听觉产生的神经通路。
(3)结合实验第三、四阶段,引导学生观察神经通路模式图,推测完善复杂反射建立后的新的反射弧,并推导复杂反射形成的机制: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和味觉中枢同时兴奋并建立起新的联系。
(4)引导学生找出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所在位置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模仿上述分析,解释“看到话梅、分泌唾液”的原因
3.
引导学生分析“听到话梅有关描述,分泌唾液”的原因
(1)提问:即便没有话梅,听到别人对话梅味道的描述,有的同学也会分泌唾液,这也是条件反射,但这和对小狗摇铃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有没有区别?
(2)介绍“望梅止渴”典故
(3)在神经通路结构模式图中补充听性语言中枢引导学生推测,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产生的机制。(听觉中枢、听性语言中枢和味觉中枢同时兴奋并建立起新的联系)
4.
展示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分布图片,介绍人特有的语言和思维功能
5.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看见话梅、谈话梅却没有唾液分泌?(不太喜欢吃所以吃得少或者没吃过)阐述条件反射建立、强化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强调学习过程动用听说读写、反复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巩固反射弧知识,并为复杂反射的反射弧建立做好构图铺垫
递进情境引出反射类型
借助经典复杂反射实验,突破难点:通过神经通路模式图的逐步变化或构建,帮助学生推导并理解条件反射的产生机制
借助新知解决问题
分析人特有的条件反射,理解人在特有的语言思维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用复杂反射强化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拓展、反馈

总结
1.
拓展
结合图片、视频和典故举例:人与动物更多其他的复杂反射
练习区分人特有的复杂反射
2.
本课小结:
表格比较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与联系,完善上节课概念图
3.
习题巩固反馈
拓展与巩固: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用表格归纳总结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从结构本质到意义的区别与联系,用概念图的方式完善系统知识。教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六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
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
1.尝试与同伴或家人配合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增强直观体验,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2.结合文字、图片分析具体反射完成过程及调节过程,提高识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反射结构基础的分析,进一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实例,认同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联系实际,认同健康生活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所经历的神经通路反射弧,理解反射调节的过程、感觉产生过程和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过程。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片段1:《疯狂动物城》树懒“闪电”片段
播放视频片段2:百米亚洲飞人苏炳添听枪令起跑片段
对比二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阐述:人类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其实这种调节每时每刻在我们体内都悄然发生着。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反射的概念
播放系列视频、图片举例(躲避飞来球棒、缩手反射、唾液分泌反射、瞳孔调节反射、婴儿吮吸反射、幼儿排尿反射)
指导体验活动(膝跳反射),
引导总结:神经调节的特点:快速、有规律、在内部或外在刺激下发生。
归纳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
直观影像、图像结合亲身经历、体验初步建立反射的概念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阐述:反射到底如何实现?要弄清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结合反射弧图示,讲解反射发生过程:
(1)
结合膝跳反射反射弧神经通路图示,讲解膝跳反射的发生过程
(2)结合缩手反射弧神经通路图,加深对反射过程结构基础的认识(强调:膝跳、缩手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并进一步说明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的概念,引导学生结合已知补充举例各种感受器和效应器。
总结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共同模式: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
结合感觉、调控神经通路图示,引导思考、理解:
(1)感觉的形成
提问:为什么人在缩手过程中还会感觉到馒头的烫或者针扎的疼?为什么膝跳反射体验过程中我们还能感觉到叩击?(提示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图片呈现:感觉形成的相关神经通路
阐述:脊髓内神经元侧支上行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感觉
提问:先感觉到烫手或叩击还是先表现缩手或踢腿的效应?
分析原因并阐述意义
(2)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
提问:为什么注意力集中,腿没有完全放松反倒有可能没有膝跳反射?
结合图片进一步阐述:大脑皮层发出下行冲动到脊髓,实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如运动的精准、加强或抑制某一种效应)。
3.补充排尿反射举例,分析问题,巩固认知:
提出思考问题:
(1)为什么婴儿膀胱尿多了就排尿,人长大了以后却可以根据社交环境判断来主动控制排尿?
(2)尿意是如何产生的?
(3)脊髓胸段损伤的病人为何会出现尿失禁?
分析、解决问题:
(1)结合排尿反射反射弧神经通路图示,提出任务:试着用图中标注的文字或字母按顺序写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通路,引导分析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
(2)引导分析尿意产生的神经通路
(3)引导分析大脑高级排尿中枢下行调控脊髓低级排尿中枢的通路
(4)进而分析婴幼儿遗尿、成人控制排尿的原因,以及分析脊髓高位损伤或反射弧部分损伤导致排尿异常的原因
循序渐进,分析三个经典的简单反射神经通路,逐渐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以及理解感觉产生和大脑调控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反射结构基础的学习,也进一步让学生完善对反射概念内涵的理解——通过神经系统。
拓展、反馈

总结
1.
拓展巩固
(1)识图习题——神经系统反射调节血压
(2)视频举例——区分反射与其他生物的应激性表现
(3)举例(皮肤晒黑),区分反射调节和非反射的调节
2.
联系实际:举例(霍金先生、桑兰女士)疾病或创伤导致不能正常的发生反射效应或调控。
3.
本课小结
拓展巩固: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巩固新知同时,引导学生认同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榜样人物的人格品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用概念图的方式系统梳理新知,并为后面构建更大的知识体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