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河中石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8 19: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知识梳理
《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词汇
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①临:靠近。②河干:河岸。③山门:佛寺的外门。④圮:倒塌。⑤于:到。⑥并:一起。⑦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①阅十②余③岁,僧④募金重修,⑤求二石兽于水中,⑥竟不可得,⑦以为顺流⑧下矣。①阅:经过,经历。②余:多。③岁:年。④募金:募集资金。⑤求:寻找。⑥竟:终了,最后。⑦以为:认为。⑧下:动词,流到下游。
①棹(zhào)数小舟,②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③迹。①棹:划(船)。②曳:拖。③迹:踪迹。
一①讲学家②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③尔辈不能④究⑤物理。⑥是非木杮(fèi),①讲学家:讲学的人。②设帐:设馆教书。③尔辈:你们这些人。④究:研究、探求。⑤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⑥是非:这不是。
①岂能②为③暴涨④携之⑤去?乃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⑦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①岂:怎么,哪里。②为:被。③暴涨:暴涨的大水。④携:带。⑤去:离开。⑥石性坚重: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⑦湮:埋没。
沿河求之,不亦①颠乎?”众②服③为④确论。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一老①河兵闻之,又笑曰:“②凡河中失石,当求之③于上流。④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①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②凡:表示范围,所有的。③于:到。④盖:表示议论的句首语气词。
水不能冲石,其①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②啮(niè)沙为③坎穴。渐④激渐深,至石之半,①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②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③坎穴:坑洞。④激:冲。
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①倒掷:倾倒掉入。②如是:像这样。③已:停止。④遂:于是。⑤反:反而。⑥溯流:逆流。
求之下流,①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如其言,③果得于数里外。①固:本来。②如:按照。③果:果然。
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一,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
B.?曳铁钯(y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zhàng)
C.?湮于沙上(yān)?????????啮沙为坎穴(niè)?
D.?石必倒掷坎穴中(zhì)??? 溯流逆上(sù)
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C.?果得/于/数里外?????????? D.?然则/天下之事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的角度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特点的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特点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该到石兽落水处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上面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湮于沙上????? 湮:埋没。
B.?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啮沙为坎穴??? 啮:侵蚀,冲刷。
C.?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设置帐篷。
D.?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据理臆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仍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D.?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7.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河干________?????????圮________
棹________? ??????? 铁钯________
木杮________??? ???? 湮________
啮________? ? 溯________流
8.按要求填空。
(1)古人对数字的表达和现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华”指女子十六岁。“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当时名臣纪晓岚对了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位老人的年龄。根据文化常识和数学知识,这位老人的年龄应是________岁。
(2)“析字联”是指对联中采用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的对联。传说清代名士纪晓岚一次出游,见清泉汩汩,小溪潺潺,风景甚是怡人,便驻足欣赏。又见一位老樵夫在溪边休息,恰逢其小女送饭而来。如此情景令纪晓岚心头一动,随口吟出一联:“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最妙。”没想到老樵夫听了也应声对出一联:“山石________下古木________,此木为________。”纪晓岚听罢,与老樵夫相视而乐。请根据对联与汉字的知识,将老樵夫对出的一联补充完整。
9.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一寺临河干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阅十余岁________
④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⑤竟不可得________
⑥曳铁钯________
⑦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
⑧众服为确论________
⑨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
⑩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
10.填空。
①《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________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________》。
②《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11.读课文《河中石兽》,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12.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本次活动中,班主任让你负责策划一期以“普及科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请拟写两个栏目名称。
(2)班内准备举行一次以“勇攀科学高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贺明同学的口才很好,但他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
(3)你在上网浏览科技新闻时,看到了下面一则信息:
新华社洛杉矶6月2日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最新报告说,他们探测到了来自一个非常遥远星系的微弱光线。这个星系距地球约130亿光年,可列入迄今发现的“十大最遥远星系”之一。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新发现的这个星系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由于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相距约130亿光年,因此现在探测到的光线实际上是约130亿年前发出的。这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
13.阅读《河中石兽》,完成各题。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寻找)
D.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杮? ??????????安能辨我是雄雌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
C.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山门圮于河? ????????求二石兽于水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农夫与行者
??? 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者于是解衣下田(过路的人)
B.而气竭汗雨(尽、完)
C.徐谓农夫曰(告诉)
D.行者服而退(退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非 耕 难 乃 子 之 术 误 矣 人 之 处 事 亦 然 欲 速 则 不 达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
(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写作
15.《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寓意于事”,即借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请你也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叙述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B
2. D
3. C
4. D
5. C
6. B
7. gān;pǐ;zhào;pá;fèi;yān;niè;sù
8. (1)一百四十一
(2)岩;枯;柴
9.靠近;倒塌;经过,经历;寻找;终了,最后;拖;研究、探究;正确的言论;既然这样,那么;主观地判断
10.清;阅微草堂笔记;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C;D
12. (1)科技前沿、科学探秘、科学讲座、科学与生活、科学家的故事
(2)贺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把握这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勇敢地亮出自我!
(3)美国发现距地球约130亿光年的星系。
二、文言文阅读
13. (1)B
(2)D
(3)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②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4)示例: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意思对即可)
14. (1)D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知道怎样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4)示例:行者是一个眼高手低、缺少实践经验的人。(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
15. 示例:有一个猎人,在湖边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准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追。一个农夫看到了,嘲笑猎人:“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会飞的大鸟呀。”“如果网里只有一只鸟,那我是抓不到的,”猎人边跑边说,“可是我有把握抓到这群鸟。”结果他真的抓到了。因为到了傍晚,网里的鸟都开始往不同方向飞,它们都想飞回自己的巢。有的想往森林飞,有的想往沼泽飞,而也有想往田里飞的。结果它们很快就和网一起掉在地上,通通被猎人抓起来了。一开始,落网之鸟为了活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所以成功地飞上天空。到后来,鸟儿们四分五裂,各怀私念,没有了团结一致的合力,坠落下来也是自然的道理。这虽然只是一则故事,但道理却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团结才能产生力量。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