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8 页
新教材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卷
( 四 ) 糖类、脂质与核酸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菏泽一模)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脂质能够与糖类结合
B.细胞中的脂质不会含有氮元素
C.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具有识别作用
D.细胞中的糖类不能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选B 细胞中的脂质可以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脂,A正确;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组成元素为C、H、O、N、P,B错误;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具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C正确;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正确。
2.(2020·九江二模)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这两类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蛋白质不同,核酸相同
C.蛋白质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合成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解析:选D 中心体中只含有蛋白质,没有核酸,A错误;由于细胞分化,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形态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同,形成的mRNA不同,合成的蛋白质不同,B错误;核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还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中,C错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也需要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蛋白质的参与,D正确。
3.(2020·淄博一模)核酸通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T2噬菌体、HIV和烟草花叶病毒都可以看作是“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B.紫外线、酒精消杀病毒分别能破坏复合体中的核酸和蛋白质
C.原核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就是核糖体“RNA—蛋白质”复合体
D.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可出现核酸与相应的酶形成的复合体
解析:选C T2噬菌体、HIV和烟草花叶病毒都可以看作是“核酸—蛋白质”复合体,A正确;紫外线、酒精消杀病毒分别能破坏复合体中的核酸和蛋白质,B正确;原核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不仅仅是核糖体“RNA—蛋白质”复合体,如DNA复制时,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C错误;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可出现核酸与相应的酶形成的复合体,D正确。
4.(2020·德州二模)科学家研究发现,完整的核糖体中rRNA约占,其余为蛋白质,在核糖体的肽键形成区域内没有蛋白质,只有RNA。该项研究不能为下列观点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细胞内存在化学本质为RNA的酶
B.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不起作用
C.核糖体中的rRNA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
D.进化过程中先有RNA后有蛋白质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在核糖体的肽键形成区域内没有蛋白质,只有RNA”可推知核糖体RNA可能具有催化功能,A错误;核糖体RNA可能具有催化肽键形成的作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不起作用,B正确,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在核糖体的肽键形成区域内没有蛋白质,只有RNA”,可推知先有RNA,再催化蛋白质形成,D错误。
5.(2020·杨浦区二模)脂蛋白(如图所示)是血脂在血液中的存在和运输形式。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四种脂蛋白a部分所含各种化合物的比例相同
B.若该脂蛋白携带较多的胆固醇,则其颗粒体积比较大
C.c的结构特点决定它在脂蛋白和生物膜中的排列方式类似
D.若该脂蛋白是密度最小的脂蛋白,则其携带较多的甘油三酯
解析:选D 人体脂蛋白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1.乳糜微粒;2.极低密度脂蛋白;3.低密度脂蛋白;4.高密度脂蛋白。4种脂蛋白a部分所含各种化合物的比例不相同,A错误;携带较多的胆固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其颗粒体积比较小,B错误;c是磷脂分子,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脂蛋白和生物膜中的排列方式类似,C错误;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D正确。
6.(2020·南京模拟)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如图为糖类的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单糖为果糖,则①为蔗糖
B.若构成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构成的核酸不含氢键
C.若④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则某种单糖为核糖
D.多糖③一定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解析:选A 若某种单糖为果糖,则①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蔗糖,A正确;若构成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构成的核酸为RNA,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含有局部双链结构,含氢键,B错误;若④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则某种单糖为脱氧核糖,C错误;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
7.(2020·河南一模)多酶片是一种促消化的药品,主要成分是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多酶片还具有分解脂质的功效,加速胆固醇的酯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多酶片应整颗服用,防止唾液淀粉酶对多酶片水解
B.胃蛋白酶在肠道中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D.人体小肠黏膜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胰蛋白酶
解析:选C 多酶片的主要成分是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其本质是蛋白质,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蛋白质,A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而人体肠道中的pH约为6.8,胃蛋白酶在肠道中不能把蛋白质水解成多肽,B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血液中还可参与脂质的运输,C正确;人体小肠黏膜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氨基酸,而胰蛋白酶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错误。
8.(2020·河南模拟)我国原创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获准上市。GV?971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糖类分子经化学修饰而成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藻体内的糖类分子,都能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GV?971药物分子不需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就能发挥作用
C.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不同肠道菌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共同组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解析:选B 海藻体内的糖类分子并非都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不能为海藻提供能量,A错误;据题干信息:GV?971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可见GV?971药物分子不需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就能发挥作用,B正确;从海藻中获得药用原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肠道中的微生物基本都属于分解者,相互之间不能构成营养关系,D错误。
9.(2020·日照期末)脂滴是储存脂肪的细胞结构,存在于大多数物种和细胞类型中。脂滴的大小和生长与肥胖密切相关,由磷脂分子包裹脂质组成。脂滴的生成过程是: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中性脂,形成类似眼睛的结构,然后中性脂不断累积并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成为成熟的脂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脂滴的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脂滴中的脂肪被染成橘黄色
D.与糖类相比,质量相同的脂肪氧的含量低、氢的含量高
解析:选B 脂滴和内质网都是由以磷脂分子为骨架构成的生物膜结构,因此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正确;由题意可知:脂滴是储存脂肪的细胞结构,因此脂滴膜最可能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指向脂滴内部的脂肪,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指向脂滴外面的水环境),B错误;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C正确;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2020·山东等级考)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
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D.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解析:选BC 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品系F的纤维细胞SUT表达水平高,蔗糖经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曲线甲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最先升高,之后降低,说明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确;曲线乙表示普通棉花品系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推测15~18天为纤维细胞的加厚期,此时期蔗糖被大量水解,所以15~18天曲线乙下降,C正确;由题图可知,品系F纤维细胞的加厚期在9~12天,普通棉花品系纤维细胞的加厚期在15~18天,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提前,D错误。
11.(2020·德州期末)DNA是一种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DNA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B.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
C.不同DNA中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
D.限制酶可将DNA水解为四种单体
解析:选BC 合成DNA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其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B正确;不同DNA中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决定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C正确;限制酶可在特定的位点,将DNA切断为片段,D错误。
12.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
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图示过程减弱,脂肪分解增加
解析:选ABD 从图示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故长期摄入过量糖时,图示过程会加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其产物是丙酮酸、少量[H]和ATP,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图示表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糖代谢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二碳化合物,经复杂变化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而酒精是某些植物或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糖尿病病人葡萄糖氧化分解能力下降而细胞供能不足,机体感觉饥饿,故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
三、非选择题
13.(2020·渭南月考)核苷酸分子中只有一个磷酸基,可称为一磷酸核苷(NMP)。核苷酸的磷酸基还可进 一步磷酸化生成二磷酸核苷(NDP)及三磷酸核苷(NTP),其中磷酸之间是以高能键相连。根据图示及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物质,其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所对应的一磷酸腺苷是________(填“DNA”或“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2)若dCTP(d表示脱氧)可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据此分析合成DNA分子所需的原料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用实验证明两个游离的dNTP分子可通过α位上的磷酸基团(而不是其他位置的磷酸基团)进行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则实验组应将带有32P的磷酸基团标记在NTP的________ (填“α”“β”或“γ”)位上,对照组应将带有32P的磷酸基团标记在NTP的________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dNTP通过α位上的磷酸基团进行连接。
解析:(1)图中所示物质,其中文名称腺苷三磷酸,因其含有核糖,故它所对应的一磷酸腺苷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2)分析:dCTP的命名规律:d表示脱氧、C表示碱基种类、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故合成DNA分子(含有A、T、C、G四种碱基)所需的原料还应包括dATP、dGTP、dTTP。(3)根据ATP水解成ADP,再次水解成AMP,可类比推知:实验组应将带有32P的磷酸基团标记在dNTP的“α“位上,对照组应将带有32P的磷酸基团标记在dNTP的(“β”或“γ”)位上。实验结果:若实验组可形成具有放射性的DNA片段,同时对照组不能形成具有放射性的DNA片段,则证明dNTP通过α位上的磷酸基团进行连接。
答案:(1)腺苷三磷酸 RNA (2)dATP、dGTP、dTTP (3)α “β”或“γ” 实验组可形成具有放射性的DNA片段,同时对照组不能形成具有放射性的DNA片段
14.(2020·潍坊期末)低密度脂蛋白(LDL)过多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LDL是血浆中的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LDL运送至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代谢活动,过程如图2所示。
(1)细胞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是________,在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LDL通过血液能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LDL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LDL与胞内体融合后,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请推测含有受体小囊泡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易引发高胆固醇血症(FH)。科研人员研制了一种治疗FH的药物X,为评估其药效,选取FH患者若干,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X,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患者体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注射物质(1次/周) 药物X(mg/周)
0 30 100 200 300
胆固醇含量相对值(注射后/注射前) 100% 94.5% 91.2% 176.8% 50.6%
转氨酶活性 + + + + ++++
注:转氨酶活性是肝功能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其活性大小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给FH患者注射药物X的最佳剂量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主要功能: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的转运,光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与脂质的合成有关,所以合成胆固醇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在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等。(2)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只有单层磷脂分子,LDL通过血液能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特异性结合直接相关。(3)据图2分析,LDL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胞吞。LDL与胞内体融合后,由于胞内体的内部酸性较强,LDL与受体分离,形成含有LDL的胞内体和含有受体的小囊泡。据图分析可知,含有受体的小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受体重新分布在细胞膜上被重新利用。(4)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药物X的用量在200 mg/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同,即肝脏没有受到损害,但用量在300 mg/周时,检测得到的转氨酶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高,说明肝脏已经受到损害;所以在选择药物的用量时,一方面要考虑到疗效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肝脏尽可能不损害,所以药物X的用量选择在200 mg/周。
答案:(1)内质网 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LDL结构中的载脂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胞吞 回到细胞膜被重新利用 (4)用量是200 mg/周,依据是降低胆固醇含量效果明显,同时肝脏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