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8 17: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关系例3、例4
课时
2
备课人
课时目标
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践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应用三角形三边大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亮点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各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
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
直尺
探究报告单
教学流程和要点
教学意图
个性化修改
一、驱动导入
1、情境导入: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
师:你们觉得小明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
引出: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板书)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距离,以前的距离跟今天学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点与线之间的距离,今天学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师:这三种距离最大的区别在哪?
生:以前学的距离都是垂线,而今天学的距离是连接两点的线段。
2、任务导入:提示课题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边都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质疑1:是不是不管怎么样的三条边,都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质疑2: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三条边有什么要求?
二、探究展开
动手操作,初步理解:
导学单:
把一根12厘米长的线段任意剪成整厘米长的三段,看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剪的次数第一段(cm)第二段(cm)第三段(cm)能否围成三角形第一种第二种
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第六种
(1)小组合作剪一剪,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2)议一议:怎样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怎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1、理解:整厘米、任意的意思
2、独立操作后,小组反馈:
预设1:我们发现当两根小棒加起来比第三根短时,就围不成三角形;
预设2:我们发现当两根小棒加起来比第三根长时,就能围成三角形;
预设3: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看课件)
预设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强调任意是什么意思?)
4+7>1,但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那我们还要再加个条件
(板:三角形任意)
预设5:验证一下,要算三个算式好像有点麻烦,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验证:较短边的和大于较长边)
3、小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只有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三角形。
三、达标总结
(一)收获整理
对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二)课堂练习
1.巩固练习
1、师: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课件)书P62:(1)6,7,8;(2)4,5,9;
(3)3,6,10;(4)8,11,11。
独立完成;
B、交流、反馈;第一组说说为什么只算6+7>8
(只要判断较短两边的和是不是大于较长边。)
2、小明上学会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拓展练习
1、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刚才用12厘米长的线段围成的3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A、5、5、2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B、5、4、3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那是不是所有长度是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呢?(除1、2、3外,其他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那大家知道,3、4、5围成的三角形会是什么样子的?(直角三角形)
C、第三组4、4、4围成的是(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2、如果我想把用(3,4,5)这三条线段围成的这个三角形中,3厘米的这条边换个长度,可以换成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2—8)
(1)方法一:当未知的这条边是最长的时候,要满足4+5>(
),此时最长是8;当这条边是最短的时候,要满足4+()>5,此时最小是2。)板:最大:
4+5>(
8
)
最小:4+(
2
)>5
方法二:4+5>(
8
);
5—4<(
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如果我把4厘米换掉呢?请生独立完成后讲评。(3—7)
(3)观察这两种换法,你又有什么发现?(提示:最小的这个数与这两条边有什么关系?最长的情况与这两条边有什么联系?)
得出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那最后要换5厘米的这一条呢?(2—6)
最长:3+4>(
6
)最小:4—3<(
2

3.《课堂作业本》P44第5题指导。
木工师傅要做一个三角形框架,但身边只有一根长20分米的木条。请你想一想,木工师傅可以怎样截取?(要求:三条边长均为整分米数)20=
+
+
思考:因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会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最长边最大也只能是9分米,最小是2分米,这样去考虑,这题有以下几种答案:
9,9,2
8,8,4
7,7,6
9,8,3
8,7,5
9,7,4
8,6,6
9,6,5
四、课堂作业本P44
教学目标达成: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也使得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内化成学生的一种需要。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学生的猜想及进一步的提问,使学生对三边关系由初步的感知发展为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
亮点:
(1)快速判断三条边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怎样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
学力培养:
用小棒试着摆一摆,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选择最短的两条边之和,如果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通过对比,发现三角形三边长度的联系。
学力培养:
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达成:
及时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举例说明的方法理解“任意”一词,进一步归纳概括,以便快速地判断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学力培养:
在拓展应用中,感悟三角形第三条边既与两边之和有关,并与两边之差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