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交融写青山》—— 
 山水画画石技法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四课,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初中学段涉及的中国画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本节课教材内容以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历史阶段如宋元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和比较鉴别其中优秀作品的艺术特征为主要目的。山水画是中国画三大题材之一,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画家们通过寄情山水,表达对自然、宇宙及人生的感悟。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夯实美术基础,培养绘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材中的山水画选择了宋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代表画家的作品,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所以本课大胆的设计整合,尝试以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兴趣为主,同时,让学生们动起手来,了解和体验山、石的作画过程和用笔、用墨的正确方法。教学中山、石的各类皴法特点是重点。画石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以点、线、面为主的皴法。动手体验山石的皴法和步骤,一方面解决了欣赏作品的任务,另一方面会拉近名作与学生的距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利益。 
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一年级学习并体验过相关中国水墨画内容,了解到毛笔、墨汁等工具材料与水的调和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学生对中国画的基础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对工具材料已不陌生,这样就给本节课的开展以及初三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山水画中表现山石地貌、肌理特征的表现手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通过皴法来体验山水画中石块的表现技巧并感受水墨画的韵味。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体悟山水画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体验山水画中石的雨点、披麻皴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山石的地貌特征,灵活运用相应的山水画皴法进行表现。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毛笔、墨汁、生宣纸、毛毡、笔洗。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毛毡、笔洗。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北宋画家郭熙曾提出过“山水画四可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山水画中游历一番,感受一下郭熙的“四可”,好不好?(播放视频)我们跟随画家到江上游览,顺着石阶往上攀登,可行。抬头望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望。山间游人休憩,可居。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可游。山水画的美远不止如此,山水画所画的不仅是地貌、地理、历史,还有人文。 
师:山水画画石头是有一定方法的,下面请跟老师来学习画石头。 
导入课题《中国山水画—画石技法》。 
新授 
板书:南方山水 北方山水 
师:(展示南方山石图片和北方山石图片)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南北方的地形地貌,温度气候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南北方山石各有特点。 
小结:南方山体多为丘陵,山石灵气秀美,北方山体高大巍峨,山石苍劲厚重。 
板书:画石技法—皴法 
师:许多同学对皴法都很陌生,其实只要把笔放在纸上吸一吸水,控制笔上的水分,就可以拿来皴了,皴就是中国画中淡干墨来表现山石纹理的一种技法。(出示几张山石纹理图片) 
师:皴法在山水画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山水画家是如何画山石的。 
板书:代表画家皴法的特点。 
师:山水画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山水画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同时总结出了不同的画山、石的画法。 
出示两幅古代山水画作品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方山水画代表人物。 
《溪山行旅图》是中国传世名画之一,构图顶天立地,饱满大气,瀑布直泻而下,在山脚汇聚成溪流,山路上驴队行进,流水声,驴蹄声交汇,画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这张山水画用了七年时间完成,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秋天的景色,全画一气呵成,天真自然。 
这幅画构图富于层次变化,笔墨活泼自然,景物概括、浓淡墨相得益彰,是山水画中的精品,对后世山水画影响很大。 
2.局部对比 
作品 
作者 
朝代 
画石特点 
皴法名 
溪山行旅图 
范宽 
宋代 
点皴 
雨点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代 
线皴 
披麻皴 
师:我们已经了解这两种皴法的特点,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选其中的披麻皴来画山石。(教师示范) 
3.画石方法 
师:中国山水画技法主要是勾、皴、擦、点、染,擦和染要等到画面干透后才能进行,所以我们今天主要认识勾、皴两个技法。 
勾(以重墨、中锋用笔勾画出山体的轮廓结构) 
皴(以淡墨,笔头水分较少,随着山体结构皴行多遍) 
擦(皴完后用干笔蘸浓墨干擦) 
点(用重墨在山体上点苔增加山体苍茫感) 
染(用淡墨或颜色进行渲染增加山体立体感) 
师:看了老师的示范,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山石照片,下面时间就留给大家,每位同学选择一张照片用自己喜欢的皴法来感受和体会一下。 
(三)学生实践活动 
每位同学选择一种皴法感受。 
要求:皴擦的点、线、面要和轮廓线有虚实关系。 
(四)画石练习,巡回辅导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简单的皴法画石头,山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头组成的,同学们就尝试一下将今天所学到的皴法在前面作业的基础上来画一座山吧,横竖构图都可以。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自己画的前后两幅作品,思考一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如何控制虚实、用笔用墨)。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三种古代皴法的特点以及这三位画家的风格特点;同时通过笔墨了解山水画山石的作画流程,充分感受了山水画的魅力。 
板书设计 
 《水墨交融写青山》——山水画(画石技法) 
253301591440画石技法——皴法 
代表画家皴法特点 
北方山水 范宽(点皴) 
南方山水 黄公望(线皴) 
画石技法 
 勾、皴、擦、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