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18 22: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世界权威科研杂志《自然》评估显示,中国化学科研能力在2019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开发高效低毒农药促进粮食增收
B.研发新物质丰富我们的物质世界
C.改进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提高空气质量
D.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
2.小江同学在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发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无明显现象。下列措施中,他不宜采取的是(  )
A.另取澄清石灰水重新实验
B.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原因
C.不予理会,结束实验
D.向老师请教,分析原因
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酒精消毒
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图1
5.据报道,兰州发生自来水苯超标事故。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属于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可以燃烧
B.无色液体
C.有特殊芳香气味
D.难溶于水
6.在开展“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探究之前,佳怡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更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7.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图2
9.加热2~3
mL液体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塞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10.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关于试管的洗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不倒掉试管内的废液,直接洗涤
B.洗涤试管时可用手直接洗涤
C.刷洗试管时要特别用力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D.如果试管刷仍不能洗去试管内壁的附着物,可依据该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洗去
12.下面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
B.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
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
二、填空题(共40分)
13.(4分)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空白处。
(1)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
(2)氯气在1.01×105
Pa时,冷却到-34.6
℃变成液态,继续冷却到-101
℃变成固态: 
  。?
(3)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      。?
(4)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
14.(14分)根据如图4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图4
(1)写出A、D仪器的名称:A      ;D      。?
(2)写出E、G两种仪器的用途:E            ;G            。?
(3)用图中仪器的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②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仪器是    。?
(4)使用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H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    mL。?
(5)小明同学欲用容积为30
mL的C盛装液体加热,他最多可盛液体    mL,用试管夹从它的底部往上套入,夹在          处,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的    焰加热。他加热了一会儿,发现试管炸裂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
① 
;?
② 
。?
15.(8分)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不良后果
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
?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
加热后的试管用冷水直接刷洗
?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
16.
(14分)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5
(1)首先,由   (填“A”或“B”)导管吸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填“低”或“高”)。?
(2)然后,由   (填“A”或“B”)导管呼气约20
s,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填“低”或“高”)。?
(3)比较以上两次实验结果,该小组同学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填“低”或“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36分)
17.(8分)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测定气体成分(见下表)。(提示: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
成分
室内空气
正常呼出的气体
变化值
氧气
20.77%
17.17%
3.60%
二氧化碳
0.056%
3.67%
3.61%
水蒸气
1.98%
2.50%
0.52%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
(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的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低,原因是 
。?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4)由上表可知,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          (填气体名称)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
18.(8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            
    。?
[收集证据]
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①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    ;b.手摸烧杯壁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②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蜡烛燃烧为  
  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变化。?
[获得结论]
猜想    (填“一”或“二”)正确。?
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设计了如图6①所示的数字化实验。
图6
(1)该小组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体积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体积占所有气体体积的百分比)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气。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②所示,表示氧气的是    (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2)实验中,200
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    。?
(3)由实验采集的数据,你认为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较,组成上发生的变化是?                
      。?
20.(12分)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抽出,现象如图7中A所示。这证明外焰 
。?
图7
(2)向焰心中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端管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端管口?
?
?
?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其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
?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拿开湿冷毛巾
?
?
答案
1.D [解析]
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天体运动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
2.C [解析]
实验中应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该查找原因。
3.B [解析]
酒精挥发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4.D [解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铁生锈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A [解析]
可以燃烧是在苯燃烧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6.A 
7.A [解析]
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扑盖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焰熄灭。
8.D [解析]
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左右晃动,而不是上下振荡;贮存气体应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
9.C 
10.B [解析]
起始阶段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蜡烛燃烧比较剧烈;因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但还有少量的氧气;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1.D 12.D
13.(1)物理性质 (2)物理变化 
(3)化学性质 (4)化学变化
14.(1)胶头滴管 药匙
(2)给物质加热,提供热源 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3)①B ②C
(4)放平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44
(5)10 距管口 外 
①试管外壁有水
②未预热(或试管接触灯芯等,合理即可)
15.试剂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 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试管炸裂 污染试剂瓶内的药品
16.(1)A 无明显变化 低
(2)B 变浑浊 高 (3)高
[解析]
(1)要从导管中吸气,只能从A吸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2)要向导管中吹气,可从B吹入,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3)由(1)(2)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
17.(1)氮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4)氧气和二氧化碳
18.[猜想与假设]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
(1)①水雾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
(2)发烫 物理 
[获得结论]

19.(1)X 水蒸气冷凝 
(2)76.73%
(3)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高
20.(1)温度高 (2)可燃性
(3)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上端管口没有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